【2020東京奧運】「奧運泡泡」防疫成效比預期更好,但場外的東京日增逾4000例確診

【2020東京奧運】「奧運泡泡」防疫成效比預期更好,但場外的東京日增逾4000例確診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東京奧運場外的東京面臨日增4000例的嚴峻疫情,除了Delta變異株的肆虐外,日本學者認為若要為奧運為東京所帶來的感染情況下結論,現在恐怕言之過早。

(中央社)在疫情籠罩下的東京奧運,今(8)日晚間閉幕,台灣奧運代表團防疫協調官張煥禎表示,東京奧運防疫成效比預料中更好,而相關防疫計畫未來也能成為台灣的借鏡。

2020東京奧運受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被迫延後一年舉行,今(2021)年奧運開始前,東京疫情再次升溫,自8月4日起每日確診人數都在4000人以上,不過張煥禎說:「在選手村內還算乾淨,就算有人確診,人數也都是在個位數。」

選手村內每天都會公布確診人數,張煥禎透露,自7月1日至8月7日為止,奧運選手的總確診人數也僅29人,跟村外相比,「算是控制的不錯,也比我們出發前預期的要更好。」

《路透社》指出,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佐藤佳表示:「在奧運之前,我認為人們會帶著許多變種病毒來到日本,而東京將成為病毒大熔爐,且會有新變種病毒出現,但至今病毒並沒有機會變種。」

奧運主辦方認為,奧運中染疫人數少的原因在於,選手、主辦方和媒體的接種率高達7成,並且進行每日篩檢、落實社交距離,同時限制國內外的觀眾進場。

各國派「防疫協調官」與日本指揮中心熱線

為防止疫情在選手村內擴散,今年東奧籌委會除要求各國代表團都需配置一名防疫協調官,還配有專屬手機可以直通日本防疫指揮中心,而今年台灣奧運代表團的防疫協調官是聯新國際醫院總院長張煥禎。

張煥禎在7月19日隨主團一起抵達日本東京,也跟著代表團入住選手村,他表示,出發前的確會擔心日本的防疫措施能否落實,「包括在進村前的防堵,以及入村後選手是否配合消毒、戴口罩等相關規定。」

依照日本籌委會的防疫規定,選手在村內每天都需接受唾液PCR篩檢以及配戴口罩,卻沒任何的罰則,張煥禎說:「但我們看到的狀況是村內各國選手都很自律戴上口罩,因為一旦確診就無法出賽,選手只要願意戴口罩,不僅保護了自己,無形之中也保護了其他人。」

張煥禎並強調,各國的防疫協調官除彼此交換意見,相關防疫計畫將來也能成為台灣舉辦國際賽的範本。他並觀察到,在疫情之下仍能正常比賽、訓練的國家,今年奧運的成績都非常好。

另外值得欣慰的是,今年台灣奧運代表團68名選手加上隊職員共170幾人,這次奧運所有檢驗結果全部呈現陰性,張煥禎說,這代表台灣在防疫的宣導上非常成功,大家也都有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的規定。

436名奧運參與者確診、沒有重症病例

根據奧運官網所公布的最新資料,截至今(8)日,奧運中共有436人在入境時或隔離期間確診,包含選手、媒體、相關工作人員、志工等等,其中有286名為日本居民、150名為外國人。

另外,東京奧運會中從7月1日開始,總共篩檢了超過62萬次,截至今日篩出了138名確診者,陽性率為0.02%。

《路透社》報導,奧運防疫泡泡的首席顧問麥克羅斯基(Brian McCloskey)指出,奧運選手村這次約有1萬多名選手入住,有些人是兩人同房,但其中都沒有發生重症病例。雖然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但目前專家「相信」這些防疫泡泡內的感染是來自境外,而非在日本本地發生。

麥克羅斯基表示,越接近選手、國際社群及日本國內社群的人員,都會接受更多的採檢。

日本受Delta變異株肆虐,奧運場外的東京日增逾4000例

國際醫療福祉大學公衛學者和田耕治以及部分學者則認為,若要為奧運為東京所帶來的感染情況下結論,現在恐怕言之過早。且奧運破壞了大眾的防疫共識——選手們在比賽中尖叫、互相擁抱、拍拍彼此的背的同時,當局卻是告訴民眾要待在家裡,以避免和他人接觸。

的確,奧運場外的東京儼然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根據《中央社》報導,日本昨(7)日全境新增1萬6745例確診病例、且連續4天創歷史新高;東京則新增4566例,是當地第2高的紀錄。

今年6月下旬以來,日本進入第5波疫情,由於Delta變異株傳染力強,以致疫情快速擴散。日本從第1例累積到50萬例花了1年3個月,但從50萬例累積到100萬例只花了不到4個月。

而根據《聯合報》報導,日本首相菅義偉6日在廣島的記者會中表示,相較東奧開幕前,東京都鬧區的人潮並沒有增加,因此不認為疫情擴大和東京奧運有關,但接下來也會採取進一步措施來減少人潮。麥克羅斯基也同意菅義偉,認為東京感染人數的增加並不是奧運會造成的。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李芯
核稿編輯:羅元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