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奧運】「奧運泡泡」防疫成效比預期更好,但場外的東京日增逾4000例確診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東京奧運場外的東京面臨日增4000例的嚴峻疫情,除了Delta變異株的肆虐外,日本學者認為若要為奧運為東京所帶來的感染情況下結論,現在恐怕言之過早。
(中央社)在疫情籠罩下的東京奧運,今(8)日晚間閉幕,台灣奧運代表團防疫協調官張煥禎表示,東京奧運防疫成效比預料中更好,而相關防疫計畫未來也能成為台灣的借鏡。
2020東京奧運受到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影響,被迫延後一年舉行,今(2021)年奧運開始前,東京疫情再次升溫,自8月4日起每日確診人數都在4000人以上,不過張煥禎說:「在選手村內還算乾淨,就算有人確診,人數也都是在個位數。」
選手村內每天都會公布確診人數,張煥禎透露,自7月1日至8月7日為止,奧運選手的總確診人數也僅29人,跟村外相比,「算是控制的不錯,也比我們出發前預期的要更好。」
《路透社》指出,東京大學醫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佐藤佳表示:「在奧運之前,我認為人們會帶著許多變種病毒來到日本,而東京將成為病毒大熔爐,且會有新變種病毒出現,但至今病毒並沒有機會變種。」
奧運主辦方認為,奧運中染疫人數少的原因在於,選手、主辦方和媒體的接種率高達7成,並且進行每日篩檢、落實社交距離,同時限制國內外的觀眾進場。
各國派「防疫協調官」與日本指揮中心熱線
為防止疫情在選手村內擴散,今年東奧籌委會除要求各國代表團都需配置一名防疫協調官,還配有專屬手機可以直通日本防疫指揮中心,而今年台灣奧運代表團的防疫協調官是聯新國際醫院總院長張煥禎。
張煥禎在7月19日隨主團一起抵達日本東京,也跟著代表團入住選手村,他表示,出發前的確會擔心日本的防疫措施能否落實,「包括在進村前的防堵,以及入村後選手是否配合消毒、戴口罩等相關規定。」
依照日本籌委會的防疫規定,選手在村內每天都需接受唾液PCR篩檢以及配戴口罩,卻沒任何的罰則,張煥禎說:「但我們看到的狀況是村內各國選手都很自律戴上口罩,因為一旦確診就無法出賽,選手只要願意戴口罩,不僅保護了自己,無形之中也保護了其他人。」
張煥禎並強調,各國的防疫協調官除彼此交換意見,相關防疫計畫將來也能成為台灣舉辦國際賽的範本。他並觀察到,在疫情之下仍能正常比賽、訓練的國家,今年奧運的成績都非常好。
另外值得欣慰的是,今年台灣奧運代表團68名選手加上隊職員共170幾人,這次奧運所有檢驗結果全部呈現陰性,張煥禎說,這代表台灣在防疫的宣導上非常成功,大家也都有落實勤洗手、戴口罩的規定。
436名奧運參與者確診、沒有重症病例
根據奧運官網所公布的最新資料,截至今(8)日,奧運中共有436人在入境時或隔離期間確診,包含選手、媒體、相關工作人員、志工等等,其中有286名為日本居民、150名為外國人。
另外,東京奧運會中從7月1日開始,總共篩檢了超過62萬次,截至今日篩出了138名確診者,陽性率為0.02%。
《路透社》報導,奧運防疫泡泡的首席顧問麥克羅斯基(Brian McCloskey)指出,奧運選手村這次約有1萬多名選手入住,有些人是兩人同房,但其中都沒有發生重症病例。雖然還需要進行更多研究,但目前專家「相信」這些防疫泡泡內的感染是來自境外,而非在日本本地發生。
麥克羅斯基表示,越接近選手、國際社群及日本國內社群的人員,都會接受更多的採檢。
日本受Delta變異株肆虐,奧運場外的東京日增逾4000例
國際醫療福祉大學公衛學者和田耕治以及部分學者則認為,若要為奧運為東京所帶來的感染情況下結論,現在恐怕言之過早。且奧運破壞了大眾的防疫共識——選手們在比賽中尖叫、互相擁抱、拍拍彼此的背的同時,當局卻是告訴民眾要待在家裡,以避免和他人接觸。
的確,奧運場外的東京儼然是完全不同的世界。根據《中央社》報導,日本昨(7)日全境新增1萬6745例確診病例、且連續4天創歷史新高;東京則新增4566例,是當地第2高的紀錄。
今年6月下旬以來,日本進入第5波疫情,由於Delta變異株傳染力強,以致疫情快速擴散。日本從第1例累積到50萬例花了1年3個月,但從50萬例累積到100萬例只花了不到4個月。
而根據《聯合報》報導,日本首相菅義偉6日在廣島的記者會中表示,相較東奧開幕前,東京都鬧區的人潮並沒有增加,因此不認為疫情擴大和東京奧運有關,但接下來也會採取進一步措施來減少人潮。麥克羅斯基也同意菅義偉,認為東京感染人數的增加並不是奧運會造成的。
延伸閱讀:
- 2020東京奧運:選手村傳出多起確診,智利跆拳道女將染疫退賽第一人
- 日本批准AZ疫苗於6個緊急事態宣言區域施打,「疫苗護照」已獲14個國家或地區承認
- 日本「地域未來構想20」(上):投入4.5兆發展地方創生,預備與病毒共存的新日常
新聞來源:
- Olympics-Tokyo feared Games would spread COVID; numbers suggest that didn't happen(路透社)
- 疫情下的奧運/東京奧運防疫比預期好 台灣舉辦國際賽可借鏡(中央社)
- 日本累計確診破100萬例 Delta株加速疫情擴大(中央社)
- 日本疫情急速擴大 菅義偉:不認為與東京奧運有關(聯合報)
責任編輯:李芯
核稿編輯:羅元祺
穿越2222年,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台北華山親子逛展新選擇,啟迪孩子的永續生活教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從學校教育到未來職場,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已成趨勢關鍵詞,永續發展共有17大項目標(註1),涵蓋環境、經濟、社會等面向,其實已經融入許多教育課程的設計,校園年度宣導的重點計畫,甚至成立永續相關研究中心與系所,以培育未來企業所需的ESG永續人才。
回顧近年全球歷經的肺炎疫情、極端氣候、通膨怪獸、能源危機等災難,讓人們更專注、更急迫面對世界的面貌與真相,需要肩負這個世代挑戰與達成永續目標的,正是我們的下一代:暖世代—成長於全球暖化、環境劇烈變遷的一代。他們從小戴著口罩抵抗病毒與空污,需要在擁擠的城市尋找遮蔽酷暑寒冬的屋簷,人類壯闊的文明發展將是「債留子孫」還是「永續未來」,其實,都取決我們每日的選擇!
《2222-未來選擇地》給孩子一個想像,也給我們一個重新選擇的機會
「永續發展目標SDGs」聽起來很艱深?如果我們說「一個200年後未來人的故事」你也許可以聽聽看!《2222-未來選擇地》是台灣首個原創永續概念展,於2023年1月6日-4月5日在台北華山1914園區展出,你可以在這裡參與永續美學的策展,觀賞跨界藝術與科幻故事的創作,透過沉浸式體驗,與未來人並肩前行穿越200年後的未來,守護最後的生機,捕捉污染機械獸,透過思考與選擇協助改變未來人的世界。
前進2222到重返2023年,共打造四大展區,以永續為策展核心,讓「2222」這個天使數字成為一個親子共學的起點,師生共享的觀點,連成你我共創的永續日常,圈起人與環境共好生活態度,並聯手台灣在地藝術家、綠色品牌、永續名人團體打造的永續學習場域。了解永續不一定是政府企業的高談闊論,從日常的選擇就可以參與永續行動!






▶親子、旅遊部落客展覽開箱推薦
- 小妞的生活旅程 :適合親子共賞的互動式永續展覽,教育意義十足
- 艾麗絲愛旅行:台北展覽親子、師生看展新選擇!跟未來人一起成為改變歷史的關鍵
- 小胖盈的花椒人蔘:台北展覽推薦:搭乘時光機到2222年的世界吧!科幻永續主題展,互動沉浸式體驗反思生活方式
▶展覽資訊
日期:2023/1/6 - 4/5
時間:10:00 - 18:00
地點:華山1914文創產業園區西4館&西5館
購票詳情洽:《2222-未來選擇地》

▶展場提供觀展證書申請
完成觀展後,可於現場依照工作人員指示,完成電子證書申請流程,將於一週的工作天寄出證書電子檔案,提供大人、小孩一個觀展紀念。

(註1)SDGs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項全球共識,旨在2030年前實現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目標。由聯合國提出訂定17項明確目標、涵蓋169項具體指標,目的是實踐地球上所有面向的永續發展,包含地球環境保護、社會公平正義、永續經濟發展。
17項永續發展目標:
1.消除貧窮、2.終結飢餓、3.健康與福祉、4.優質教育、5.性別平等、6.淨水與衛生、7.可負擔的永續能源、8.就業與經濟成長、9.永續工業與基礎建設、10.消弭不平等、11.永續城鄉、12.責任消費與生產、13.氣候行動、14.永續海洋與保育、15.陸域生態、16.制度的正義與和平、17.永續發展夥伴關係。
責任編輯:Anita
核稿編輯:Jo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