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東京奧運】兒時工作是往返19公里送牛奶,肯亞選手基普柯吉連續兩屆稱霸男子馬拉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炎熱而潮濕的札幌,肯亞長跑好手基普柯吉以2小時8分38秒跑完全程,2度在奧運馬拉松項目摘金。2020年在倫敦馬拉松失利後,很多人質疑這位36歲的選手狀態變差,但基普柯吉在奧運場上用金牌反駁了這些臆測。
(中央社)肯亞長跑好手基普柯吉(Eliud Kipchoge)今天輕鬆贏得東京奧運男子馬拉松項目金牌,以2小時8分38秒跑完全程。這是他連兩屆奧運在馬拉松項目摘金,更加站穩當今最偉大馬拉松選手地位。
荷蘭選手拿海(Abdi Nageeye)與比利時選手阿布迪(Bashir Abdi)分別以2小時9分58秒與2小時10分成績披銀奪銅。
36歲的基普柯吉是史上第3位連莊奧運男子馬拉松金牌的選手,過去只有衣索比亞選手畢奇拉(Abebe Bikila)和東德選手席爾品斯基(Waldemar Cierpinski),分別在1960與1964年以及1976與1980年寫下此項紀錄。
基普柯吉2008年奧運摘下男子5000公尺銀牌,2004年則在5000公尺項目得銅,至今已有4面奧運獎牌在手,而他同時也是馬拉松世界紀錄保持人。
當時,基普柯吉2018年在柏林馬拉松中,以2小時1分39秒打破世界紀錄。
札幌炎熱潮濕,基普柯吉仍保住金牌
由於東京的氣候太過炎熱,本次奧運馬拉松項目移至北海道札幌舉行。根據《中央社》報導,札幌的夏季溫度通常相對涼爽,會比東京低約攝氏5到6度。然而,自7月底開始,札幌氣溫突然飆高到攝氏34度,北海道其他地區甚至出現更高的氣溫。
《衛報》報導,這場比賽從早上7點出發,一路上環境既炎熱又潮濕,甚至有幾名跑者手拿冰袋降溫。在116名跑者中,有30名沒有完成賽事。而儘管環境嚴峻,基普柯吉還是保住了馬拉松金牌,鞏固他作為有史以來最偉大長跑運動員的地位。
「天氣是OK的」基普柯吉受訪時表示。他在2小時8分38秒衝過終點線時搥胸笑著,在他身後抵達的,則是一連串頂尖運動員,他們痛苦地低下頭、並向基普柯吉致敬。
荷蘭、比利時選手互相鼓勵後收銀拿銅
這場比賽還有一段溫馨的插曲,獲得銀牌的荷蘭選手拿海在面對比賽的最後30公尺時,向後盯緊他的好友兼訓練夥伴、比利時選手阿布迪,最終阿布迪擊敗了另一名來自肯亞的選手Lawrence Chorono奪得銅牌。
「你必須往前。」拿海當時這麼鼓勵阿布迪,「如果他不在那裡,那會是非常困難的3公里。」阿布迪表示:「我們彼此鼓勵、而這就是隊友該做的。」
基普柯吉的童年:每天跑步上學、往返19公里運送牛奶
根據《NBC》報導,基普柯吉在肯亞的Kapsisiwo長大,他的母親是一名幼兒園的老師。基普柯吉小時候為了到小學上課,每天要跑4趟5到6公里的路途。在他1999年完成學業後,他的工作是將當地村民出產的牛奶,運往12英里(約19.3公里)外的Kapsabet,並在存了5個月的錢後買了他的第一雙跑鞋。
《CNN》的報導指出,基普柯吉訓練的場所是肯亞的Eldoret,這個小鎮海拔2000公尺,高海拔、溫和的氣候以及綿延的鄉村小路提供長跑運動員合宜的訓練環境。
在這個高海拔訓練營中,幾十名世界頂尖的中長程跑者過著像僧侶一般的生活。他們的生活沒有娛樂、沒有家人、沒有分心,每週跑100英里(約161公里),每日睡上14到15小時。
「我跑步是為了活得更久、並享受更健康的生活」基普柯吉表示,「每天早上跑步就像吃水果一樣——一天一蘋果,醫生遠離我」,每當被問到為何要跑步,基普柯吉認為,這也是為了要激勵年輕人喜愛運動、並獲得快樂富足的生活,「我沒辦法想像不能跑步的生活」。
歷經2020倫敦馬拉松失利,基普柯吉回奧運奪金
根據《Runner’s World》的報導,基普柯吉在2020年的倫敦馬拉松中,因為右耳出現問題而表現不佳,在寒冷多雨的天氣下以2小時6分49秒拿下第8名,落後第1名1分多鐘。
「我真的很失望,我總是想要獲得勝利、並向人們宣告,只要專注在你自己身上並得到好的結果,你就可以一直獲勝」基普柯吉沮喪道:「我感到很抱歉,但運動就是這麼一回事。」
當時,基普柯吉被問到是否會重返馬拉松賽場,「我會回去」他篤定表示,並且為參與奧運埋下伏筆:「這不是世界末日」。
《衛報》報導,在英國比賽失利後,很多人質疑這位36歲的選手狀態變差,但基普柯吉在奧運場上用金牌反駁了這些臆測。
「馬拉松就像生活一樣,會有很多挑戰」基普柯吉賽後表示:「路上會有大大小小的坑洞,就像起起伏伏的人生,倫敦的確是其中的一個挑戰。但如果你熱愛運動,你就會接受這件事情的發生。我接受了,並且繼續前進。」
延伸閱讀
新聞來源
- Kenya’s Eliud Kipchoge blitzes field for second straight Olympic marathon gold(衛報)
- Kipchoge defends marathon gold, cementing title as greatest ever(NBC)
- Eliud Kipchoge: Marathon world record holder has 'the qualities of an ascetic monk'(CNN)
- What Happened to Eliud Kipchoge at the 2020 London Marathon?(Runner's World)
- 東奧男子馬拉松 肯亞選手輕鬆衛冕金牌(中央社)
- 北海道受熱浪侵襲 東奧馬拉松競走賽事堪憂(中央社)
責任編輯:李芯
核稿編輯:羅元祺
“2020東京奧運”的相關議題
- 2021-08-09 一人之境開路拓荒,林衍聰19年佩劍生涯無憾謝幕
- 2021-08-08 【2020東京奧運】中華隊以2金4銀6銅奪隊史最佳成績,相約2024巴黎奧運再見
- 2021-08-08 【2020東京奧運】兒時工作是往返19公里送牛奶,肯亞選手基普柯吉連續兩屆稱霸男子馬拉松
- 2021-08-08 這屆奧運會想記下的句子
- 2021-08-08 牛下女車神李慧詩,戰衣背後藏著溫暖故事
無法可管、無人監督,加熱菸載具恐成為個資安全破口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國外市面上的加熱菸載具,開始像其它3C科技產品一樣擁有專屬的APP,在安裝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你知道你的資料正在被收集嗎?如果你從沒想過,或許更需要立刻提高警覺。
「購物APP暗藏詐騙軟體」、「智慧型手機APP遊戲,搭配境外網站詐騙」,這樣的新聞標題,大家應該不陌生。其實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家用電器、3C裝置,都會要求使用者在手機或平板上安裝APP,讓使用體驗更為完整便利。但問題就在於,當我們在享受現代科技所帶來的種種好處,其實也同時在面對釣魚廣告、木馬程式等無孔不入的資安威脅。
目前國內還在健康風險評估審查的加熱菸載具,在國外也像其他許多現代化的科技產品一樣,幾乎都有專屬的APP甚至被包裝成為戒菸工具,在安裝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個人資料。如果你在使用加熱菸,未來或許更需要提高警覺你的資料是否正在被收集,這些資料被收集後又會如何被應用?尤其這些載具也有一部分是來自於中國製造。
不過針對中國製加熱菸進口問題,作為新興菸品主責機關的國健署回應,「依經濟部國貿署公告規定,加熱式菸草產品裝置屬大陸物品者,不准輸入。」 然而令人擔憂的是,我國數位發展部提出的16項需要資安檢驗的IoT項目中,並未包括新興菸品載具。這樣的缺漏令人不禁擔心,我們的資訊安全和隱私保護,是否正面臨著意想不到的風險?
從呼吸中洩露的秘密
衛福部提出的新興菸品健康風險評估辦法申請項目中,並未包含資安相關文件的要求,這可能暴露出個人敏感資料的潛在風險,再加上個人健康行為與呼吸資料保護不足的情況,在在都是開放加熱菸品所面臨的重要挑戰之一。特別是涉及個人健康行為和呼吸資料的外洩問題,除導致個人隱私受到侵犯,也可能被濫用於廣告騷擾,或甚至是健康保險詐騙等不法活動。因此,如何保護這些敏感資料,已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 7 月家庭醫學會年會舉辦的「新興菸品減害與戒菸爭議」論壇中,已有專家提出警告,表示已有許多媒體及文獻披露加熱菸隱含的資安問題。該專家相當憂心地表示,當前各大品牌的加熱菸的載具幾乎都有數據連網功能。菸商能透過載具對吸菸行為進行大數據的搜集與分析,「甚至使用者每一口吸菸的深淺都有可能被記錄」。

為了改善這一缺漏,希望國健署也可以積極作為,加強對新興菸品的資安監管,建立完善的資安審查項目,確保所有與個人健康行為相關的數據,得到適當的保護。
在數位時代中,個人資訊就像是我們的分身,政府以及跨部會主管機關應該從相關的法規、監管措施等層面,努力保護民眾的資訊安全。從而更進一步地加強、鼓勵各種針對資訊安全保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以應對不斷增加的網路威脅和數位安全挑戰,減少個資外洩的情形,杜絕詐騙行為對民眾以及我們的國際形象,所造成的各種損失。
當你一天的行程,都透過APP傳給某個陌生人
過去常常在資安方面引發眾多爭議的,例如掃地機器人,有搜集全屋地圖、作息時間等資訊的疑慮;智慧型手機,有可能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自動將個人的敏感資訊,傳送到第三方伺服器上。這些被揭露報導出來的新聞事件,引起了民眾對於個人隱私受到侵犯的擔憂,更突顯了資訊安全議題的重要性。
因此,當加熱菸載具以及應用程式,有可能收集到使用者的個人偏好、吸菸習慣、地理位置等敏感資訊,甚至可能涉及醫療數據。如果讓這些數據落入有心者之手,就有可能會被用於定向廣告、個資身份盜竊或其他不法用途,造成個人人身安全、聲譽和財務損失。
中華民國消費者文教基金會陳雅萍秘書長指出,近年來,因為個資外洩而遭受財物損失,前往消基會諮詢的民眾數量,有日益增多的趨勢。可以想見數位化時代,在網路、APP中填寫個資,已是一般大眾的日常,這樣的趨勢也讓個人資料保護面臨更嚴峻的考驗。陳秘書長進一步提醒,大家在生活中遇到需要填寫個人資料的時候,要保持警覺心,「如果你所填寫的資料,超出網站或APP所需要知道的資訊範圍,最好就不要繼續填寫。比方一個導航APP,它會需要知道你的所在位置,但它不需要知道你的婚姻狀況。」
*本篇文章由記者「莊丹琪」撰文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