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遍東京澀谷區名店全攻略(一):1970年代,澀谷漸漸取代新宿「流行文化大本營」的地位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澀谷是個很年輕的區。它的年輕,不只是在它的時尚和活力,也在於它是在1932年(昭和7年)從東京府豐多摩郡的13町編入東京市才成區的。
澀谷簡史
澀谷是個很年輕的區。它的年輕,不只是在它的時尚和活力,也在於它是在1932年(昭和7年)從東京府豐多摩郡的13町編入東京市才成區的。在此之前,它是轄屬由南豐島郡與東多摩郡合併而成的豐多摩郡中,南豐島郡在江戶時代轄下的包括下澀谷村、中澀谷村、上澀谷村、幡谷村、原宿村、千駄谷等地。1909年(明治42年)1月1日,町制開始實行,澀谷村變成了澀谷町。
澀谷之所以叫澀谷,有兩種說法:一是來自於澀谷川(上游為穩田川),澀谷川和宇田川匯合處,也就是在現在的澀谷車站(1885年〔明治18年〕開業)周邊,形成了谷狀地形,而澀谷川的澀,指的則是其流域地層上層的關東壤土層中的鐵質溶入河川中形成的「澀色」(棕紅色)。
另一種說法則是因為這裡為平安時代末期至鎌倉時代是武將澀谷氏的領地;還有一種說法是古時這裡被稱為「鹽谷之里」,後來「鹽谷」(しおや)演變成了「澀谷」(しぶや)。
而隨著1932年東京府豐多摩郡的13町被編入東京市,該郡的澀谷町、千駄谷町、代代幡町則是組成了澀谷區。1932年的10月1日,澀谷區正式誕生,而觀光客來到澀谷一定會去拍照的澀谷車站前的忠犬八公像,則在兩年後的1934年的4月21日設立。
直到1970年代之前,新宿一直是東京和全日本的流行與年輕人文化的聖地,不過在1973年,澀谷的Parco開幕之後,包含原宿在內,澀谷便漸漸地取代了流行文化大本營的地位。隔了兩年,Parco的二店也開了。
1979年(昭和54年),為了與在澀谷區宇田川町周邊不斷擴張開發的西武集團分庭抗禮,東急集團在澀谷區道玄坂(坂指的是斜坡,道玄之名一說是來自鐮倉時代在此活動的山賊大和田太郎道玄,另一說則源自此處的道玄庵,是澀谷站八公口往目黑方向的上坡)的道玄坂二丁目到道玄坂下十自路口的三角地帶,成立了後來以109辣妹出名的「澀谷109」(開幕時的名稱為「時尚社區109」(ファッションコミュニティ109)。
取109「いち・まる・きゅう」這個名字,一方面是與「東急」(とうきゅう)押韻,一方面則是營業時間從早上10點到晚上9點的意思。

接下來的日子,澀谷更是蓬勃發展。Parco 3隨之在1981年開店,然後是1984年的丸井本館、1985年的THE PRIME、1986年的西武百貨店SEED館、1987年的109-2和西武LOFT。
一走出澀谷車站,往前方全世界人潮最多的十字路口「渋谷駅前交差点」望去,便是醒目的整棟牆壁電子廣告看板與星巴克的QFRONT(キューフロント)大樓。QFRONT於1999年的12月正式開業。
2000年,有著東西兩棟建築,人行空橋直通澀谷車站,還有東橫暖簾街(東横のれん街)直通東急百貨店東横店東館的Shibuya Mark City(しぶやマークシティ)開幕了,成了當時澀谷的新地標。
Shibuya Mark City又分為旅館棟和公司棟,旅館棟的5至25樓,為東急集團旗下的東急澀谷卓越大飯店(Shibuya Excel Hotel Tokyu/渋谷エクセルホテル東急),5樓有往返羽田與成田機場的巴士站。另外除了商場之外,東西棟也皆有包括「和幸」與「梅丘寿司の美登利」等近20間餐廳。
Shibuya Mark City開業的同年,為於櫻丘町地下4層樓,地上41層樓的超高層複合建築Cerulean Tower(セルリアンタワー)也完工了,自此之後,除了這棟大樓中的東急澀谷藍塔大飯店(Cerulean Tower Tokyu Hotel/セルリアンタワー東急ホテル)一直是澀谷最豪華高級的住宿選擇外,也一直是全澀谷最高的一棟樓。直到其高度被於2019年11月1日開幕的Shibuya Scramble Square(渋谷スクランブルスクエア/しぶやスクランブルスクエア)超越為止。
這兩年的澀谷,更是因為要將澀谷改造為未來都市的「澀谷再開發計劃」,連續落成了Shibuya Stream(渋谷ストリーム,2108年9月開幕)與Shibuya Scramble Square(渋谷スクランブルスクエア,2019年11月1日開幕)。
前者的stream指的就是澀谷川,可以沿著它走到代官山。而Shibuya Stream的1到3樓是商店和餐廳,4樓與9到13樓則是澀谷東急線流卓越大飯店(Shibuya Stream Excel Hotel Tokyu/渋谷ストリームエクセルホテル東急),今年6月去東京開會我就住在這裡。而14到35樓則是辦公樓層。
而Shibuya Scramble Square則是以地上47層、地下14層的230公尺高度,取代了2000年開業的Cerulean Tower,成了澀谷第一高樓。頂樓的戶外景觀設施「Shibuya Sky」,從早上9點開到晚上11點(最後入場時間為晚上10點),不僅可以無邊際地欣賞與俯瞰東京街景和澀谷十字路口,還能看到富士山、晴空塔等知名景點。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