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徐志摩的生命很早就停止了,我們來不及看到他更長遠的變化。他的形象停在「理想主義者」、「單純浪漫」、「做自己」的階段,但他身邊的人,則繼續走下去,展現了更深層蘊藉的生命。
文:羊咩老師的追劇國文課
高中第一課,就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
「老師,怎麼又是這個渣男?」學生很不耐煩
「國小、國中,到高中都還會碰到他。」
別說學生了,老師我也有點煩,而煩的點有兩項:
- 學生對徐不陌生,介紹起來早就沒了新鮮感。就像說書結果下面有人一直爆雷,嘖,我不尬意這種被搶先的感覺。
- 這是我自己的問題。我不欣賞徐,他的文學風格也跟我很不投緣。
我把我的焦躁在私人臉書上抱怨,抱怨了一堆,也抱怨了我對徐的厭惡。但Taco老師留言說了不同的看法,讓我忍不住反思:
當學生對徐志摩的評語就是「渣」這個字時,為什麼我內心還是有所遲疑的?又或者,課堂本就很容易變成教師的一言堂,在課堂中主觀代入老師我的個人好惡,這對學生公平嗎?他們會不會只片面接受了教師的視角?
那麼,這對作者公平嗎?
最後,我一直告訴學生,國文課本學的是人生的多面向,以及人性的幽微──那我可以只用「渣」字,簡略的為無法辯解的前人下定語嗎?
這會不會太粗暴了點?
思考再三,第一堂課終於開始了。
我打開視訊,問了同學第一個問題:「同學,你們覺得,我們可不可以#用創作者的私德,決定他作品的價值?」
徐志摩的的性格確實非常「詩人」,但這樣奔放恣意的性格,在藝術家身上決不是唯一。如果我們要用私德決定作品價值,那我們的音樂史、藝術史、文學史(或者包含其他領域),大概會空了一半。
換個角度看,也許正是這些創作者熱烈奔放、與世不容的情感,才創造出這麼大膽熱情、震人心魂的作品。我們常說「不以人廢言」,那麼,對作品的賞析,是否應該抽離出你對作家的主觀喜惡,更客觀的評論他的地位成就呢?
學生想了想,丟出個問題:「老師,那我們用私生活評論藝人歌手,這樣會不會也太過呢?」
同學立刻在留言版打上最近新聞鬧很大的藝人姓名,看來很熟悉娛樂八卦。
「我想,這要從另一個層面檢視──他是否有用他的人設牟利?」
如果公眾人物平時主打癡情單純的人設形象,或者家庭美滿夫妻和諧的形象,以此代言商品、獲取粉絲支持,獲得極大利益,等到不堪的真實私生活曝光,立刻用隱私權護航自己的行為,利用形象享盡了利益,卻又不用為自己的形象破滅負責任,這不是很奇怪的事嗎?
從這個角度看,徐志摩追求他的理想愛情,在當時引發兩極的社會輿論與批評,父母斷絕一切經援,連恩師梁啟超都在婚禮上發表了前無古人的「證婚詞」,將徐陸二人痛斥一番。
和陸小曼成婚後,二人婚姻種種磨擦,徐也為此陷入創作低潮。就這層面來說,徐志摩確實為了他所堅持的、抉擇的,付出了相對的代價。我想這跟用人設牟利,欺騙粉絲還是不大一樣的。
再換個角度,如果徐夠渣夠壞,在陸小曼大肆揮霍、吸食鴉片自暴自棄時,徐大可再次丟下她,揮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但他選擇身兼多職四處奔波,努力填補小曼揮金如土的財務大坑。
這個人,到底該怎麼說呢?
你所厭惡的到底是什麼?
當然,就算我想盡力保持客觀,講到他對張幼儀的無情離棄,師生還是忍不住肝火上升。但在討論的過程中,我多次引用張幼儀《小腳與西服》,讀到一段話,忍不住感到奇怪,張幼儀說:
我可以讀書求學,想辦法變成飽學之士,可是我沒法子讓徐志摩瞭解我是誰,他根本不和我說話。我和我的兄弟可以無話不談,他們也和徐志摩一樣博學多聞,可是我和自己的丈夫在一起的時候,情況總是:你懂什麼?你能說什麼?
結婚數年,徐志摩甚至根本不知道張幼儀酒量甚佳。這麼看來,徐對張的認識根本不深,那他到底為何這麼厭惡張幼儀?
英國時期,徐曾帶一位身著西服,卻纏著小腳的女子到家裡作客,並故意問幼儀對該女子的想法。
當幼儀回答「小腳與西服不搭」時,徐立刻尖叫道:「我就知道,所以我才想離婚!」
從這來看,對徐志摩而言,張幼儀代表的就是他所厭惡的「傳統守舊」、「包辦婚姻」,或是當時中國種種迂腐陳舊的「封建禮制」。也許,他恨的根本不是眼前的張幼儀,而是他眼中看到的封建禮教。
他拒絕對張多做理解──他只想逃,拼命逃開這個困住他的落後思維。又或者,他最厭惡的是同意了這場婚事,用傳宗接代換得出國機會的自己?
但恐怖的是,即使你並不理解這個人,依舊會用自己的投射心理,在對方頭上冠上各種不足,合理化自己的行為,甚至做出很殘忍的攻擊而不自知。
離婚後重逢,徐看到張的改變,不禁大加讚嘆,認為:
她這兩年來進步不少,獨立的步子已經站得穩,思想確有通道……她現在真是『什麼都不怕』,將來準備丟幾個炸彈,驚驚中國鼠膽的社會,你們看著吧!
當初被他視為陳舊小腳的幼儀,如今又被他視為震懾中國鼠膽社會的震撼彈。我不禁在想,徐到最後真的理解張幼儀了嗎?還是依舊只是他的自我投射?在他眼中,張終於是一個從傳統大步走向「新生活」的自由靈魂??終於成為他所認同的那群人?
可張幼儀自己說,即使後來她成為大家稱讚的新時代女性,她依然有兩副面孔:「一副聽從舊的言論,一副聽從新的言論。」
堅毅如山的擎天柱
張幼儀女士,是我每次講到這段故事中,最最佩服的人。離婚後在德國獨自扶養幼子,一邊攻讀學位的堅強;返國後嶄露頭角的商管才華,正如她所說的「到德國後,我一無所懼」,她真的走出了自己的路。
除此之外,更讓我敬佩的是,即使她已非徐家婦,她依舊孝養徐父徐母,多次協助徐家家務,處理徐之後事,甚至,後期還曾接濟陸小曼。
孝敬長輩,也關懷晚輩。兒子徐積鍇準備出國深造,媳婦張粹文想說孩子還小,本不打算同行;幼儀怕她重蹈自己覆轍,鼓勵媳婦一起深造,繼續自我進修。而她則幫忙帶孫,讓晚輩無後顧之憂。對於生命中各種身分的責任,她真的做到仁至義盡。
我常在想,是什麼支撐著她,以沉默內斂的堅毅扛下一生的大山大海?
這個問題恐怕很多人都曾想過,或者,更直接的問她──你愛徐志摩嗎?
Tags:
中底科技BOOST再創新:一圖看懂adidas Ultraboost Light史上最輕盈腳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BOOST科技邁入十周年,adidas推出Ultraboost系列優勢大成之作──Ultraboost Light,以史上最輕的腳感為靈感,傳遞極致(ULTRA)舒適的理念,提供能量回饋的舒適感受。
在口罩禁令正式放寬的後疫情時代,對於喜歡運動的人而言,一雙舒適美觀的運動鞋絕對是生活中的必備單品。不過,想要找到一雙簡約、有型又兼具功能性的運動跑鞋,卻沒有想像中容易。巧的是,近期adidas為慶祝BOOST科技邁入十周年,推出一雙無論外觀還是性能都堪稱年度經典的鞋款──Ultraboost Light。

十年淬鍊,成就史上最輕盈腳感
進入正題之前,我們不能忽略adidas獨創的BOOST科技,這個為全球運動跑鞋中底帶來的巨大影響,以及經典跑鞋系列「Ultraboost」一次又一次迭代的蛻變過程。
十年前,adidas以發泡微球與TPU材料合成的創新技術,開發出一顆顆外型近似爆米香的科技材質「BOOST」;經由特殊熱壓技術處理後,一顆顆橢圓討喜的BOOST聚合成特殊的能量膠囊的中底材質,當足部一觸地,數百顆BOOST能量膠囊立即引爆能量, 賦予了跑鞋前所未見的回彈腳感。
- 2013年,首款Boost科技跑鞋「Energy Boost」問世。革命性的科技材質「BOOST」一推出,連帶影響了整體製鞋產業製作工藝的轉變,讓這「能量膠囊」材質在極短的時間內掀起中底革命。
- 2015年,adidas引入Primeknit針織鞋面技術,打造出流線型跑鞋外觀;其中以Ultraboost OG/Ultraboost Triple White為代表,簡約百搭的前衛外型也在當時掀起一波跑鞋熱潮,更有好萊塢大明星愛穿加持。
- 2016年,Ultraboost首次結合「Continental ™馬牌橡膠大底」,搭配鞋領編織技術的更新,讓Ultraboost倚靠著「抓地力」、「耐磨性」及穿戴時的「完整包覆性」再次攀上跑鞋顛峰。
- 2019年,「Primeknit 360度針織鞋面」及「Torsion Spring創新抗扭轉系統」兩大創新技術賦予跑者更完整的包覆與支撐,讓Ultraboost再次迎來足部腳感的全方位進化。
- 2021年,BOOST技術又迎來巨大突破,中底顆粒含量增幅26%,結合最新L.E.P.抗扭轉系統給予使用者超勁感受,又一次顛覆了跑者對彈性能量的想像。
中底科技boost再創新:永續減碳更環保、輕量30%更舒適
歷經十年淬鍊,adidas始終站在時代尖端創造又突破,一步一步推進跑鞋科技的歷史足跡,成就無數年度潮流經典──2023年Ultraboost革命進化,史上最輕、最環保的Ultraboost Light問世。

要被譽為潮流經典跑鞋,俐落百搭的外觀、舒適耐穿的實用性缺一不可。首先,觀察成鞋的基礎科技及數據表現:Ultraboost Light使用了比過去BOOST顆粒輕量30%的「Light BOOST」顆粒製成跑鞋中底,不只將鞋全重降低近10%(尺寸UK8.5 Ultraboost 22-333g;Ultraboost Light 299g),回彈性能也增加4%,並較前代減少整整10%的碳足跡。這些數字不只意味著BOOST科技再上一層樓,更體現了adidas的品牌永續價值,為Ultraboost Light的「Light」賦予了低碳永續的特殊意義。
接著回到大家最關心的舒適度與實用性。這次adidas特意針對過去Ultraboost系列跑鞋的缺點進行優化,鞋面選擇延展性佳、透氣的Primeknit+針織網布,加強編織結構的支撐性、提升鞋面彈性,讓跑步時腳部能夠伸展,如襪子般易穿脫而不壓腳背;而Ultraboost系列一貫使用的Continental™馬牌輪胎大底也依然保留,但特別的是,adidas這次透過左右豆莢式的排列,提供多方向抓地性、減輕穿著負擔;L.E.P抗扭系統也全面更新,從X型換成U型片,提供鞋身更好的穩定度及回彈性能。
最後,我們來看看它的外觀及配色。這次的Ultraboost Light鞋身承繼過去幾代Ultraboost白底的簡約風格,配上鮮明的橘紅色及淡藍色兩色線條點綴,搭著側面顯眼的三條黑線,整體外觀十分出色,搭配日常穿搭也非常適合。由船隻圓潤身形發想設計的中底線條也加強整體鞋身的協調感,強調出單品的存在感與圓融百搭的特質。

一代經典Ultraboost Light,年度必備的風格單品
adidas推出的「Ultraboost Light」跑鞋新經典,它完美傳承BOOST科技極輕超彈的材質特色,又以船隻圓潤的幾何形狀設計,實現輕巧舒適的穿戴感受。無論外觀還是性能,Ultraboost Light絕對可以說是難得一遇的複合性單品,不管你是追求舒適腳感的運動愛好者、還是尋找蒐藏價值與穿搭單品的典藏主義者,都能在上腳後獲得最大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