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卡繆《正義者》:在追求正義的反抗道路上,必須走得比仇恨還要遙遠

【書評】卡繆《正義者》:在追求正義的反抗道路上,必須走得比仇恨還要遙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短短的五幕劇的每場辯論中,卡繆有意讓我們看到,裡面的每個角色說的話以及對正義的理念,或多或少是有道理的,因為他們都有要反抗的東西,且那些東西的確是值得反抗的。

這點疑慮讓卡利亞耶夫不接受當局為了收編他而設立的「赦免」,也不作出宗教的懺悔來獲取「神的寬恕」以及活命,因為他認為自己的反抗雖然是「正義」的,但暴力剝奪生命仍然是錯誤的,因此只有以死才能謝罪。

整齣戲劇最後仍站在動用暴力的主角立場上,因為卡繆認為反抗是人最基本的權利,也是人在主張「正義」時無法避免的罪惡。這罪惡讓所有的「正義者」與「反抗者」都不值得被崇拜,而只能成為被世人一再反思、重新審判的對象。發動反抗的「正義者」必須知道,反抗並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建立新的秩序、價值。不然只是為反抗而反抗的話,到頭來跟自己的仇人是沒兩樣的。

但「正義」是否真是如此呢?恐怕這是個永遠無法解決的問題吧。巴特勒在她2020年的新書《非暴力的力量》中提到,「暴力」一詞相當曖昧,很多情況下,反抗政府的人們即便沒有暴力行為,也可能會被政府打上「暴民」的標籤,主張他們使用了「暴力」,繼而合理化發動警力、軍隊、防禦機構的力量。「反映出『暴力』往往被策略性地詮釋」。這麼說來,或許到底誰才是代表「正義」的一方,到頭來是和誰擁有比較多暴力的詮釋權力比較有關係呢。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鮮榨文學專欄”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