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餐店打線」的選球機器:回顧Bobby Abreu璀璨的大聯盟生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回顧王建民連兩年奪得19勝的時期,主播播報先發打線時總少不了Bobby Abreu的名字。除了當年在洋基的表現外,你還記得他身披其他隊戰袍的豐功偉業嗎?
文:辰海
Bobby Abreu的18年美職生涯待過不少球隊,包括太空人、費城人、洋基、天使、道奇以及大都會。不過對於台灣的球迷來說,最難忘的當屬和王建民同期,那段連早餐店阿姨都會背的洋基「鑽石打線」身影。
王建民連續兩年奪得19勝,全台灣人為之瘋狂的歲月裡,Abreu恰好在2006年季中透過交易來到洋基,讓許多原本沒有關注他的球迷認識到這位來自委內瑞拉的球星。
儘管他交易來洋基時已開始走下巔峰,Abreu仍是聯盟平均以上的打者之一(OPS+從1998年到2011年皆在100以上),身披條紋戰袍的那些年更是都有20盜以上的演出。
跟著這篇文章,一同回顧他在洋基的那段歲月,以及璀璨的大聯盟生涯。
大聯盟初登場與生涯巔峰
1990年Bobby Abreu被太空人延攬加盟,在小聯盟打拼多年後,1996年迎來大聯盟首秀。那年22歲的Abreu表現很掙扎,時任太空人總教練的Terry Collins向他說道:Are you ever going to get a hit?當晚他便對大都會敲出生涯首安。
1997年他獲得較多的出場機會,在59場出賽中獲得210個打席,敲出47支安打並帶有3轟。球季結束後他被魔鬼魚在擴大選秀中選走,隨後被交易到費城人隊。那時候恐怕沒人會想到,Abreu會在費城大鳴大放,成為大聯盟的球星之一。
Abreu在費城人的時光絕對是破壞力十足的打擊機器,1998年在費城人的第一個球季獲得大量機會,他也用手中的球棒證明球團絕對沒有看走眼。17轟、19次盜壘成功,加上0.312的打擊率及OPS+136,讓他從板凳球員搖身一變成明星打者。
自1999年開始他更保持連續7年20-20(全壘打-盜壘)的傑出表現,身披費城人戰袍的8年間(不計入季中轉隊的2006年),他一共敲出187支全壘打,234次盜壘成功,打擊三圍高達0.305/0.415/0.519,OPS+更是有著141的超高水準。
轉隊至豪門洋基
2006年季中洋基與費城人交易,用C.J. Henry、Jesus Sanchez、Carlos Monasterios與Matt Smith交易來Cory Lidle與Abreu。
來到洋基後的Abreu雖然長打能力不如巔峰時期,也不再是那個能年年繳出20-20的打者,但他每季仍舊能敲回超過100分打點,作為隊上的中心打線可謂當之無愧。
那段王建民先發的日子裡,球迷們總希望打線能多給予支援,此時的Abreu往往不負眾望,打回一分又一分的打點,為球隊奠定勝基。
然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並不是他擊出某支全壘打的身影,而是某次對克里夫蘭印地安人的比賽中,Abreu一如既往地站上打擊區,輕敲本壘板時球棒竟應聲碎裂的畫面。
現在回頭來看,最合理的解釋當然是前幾次打擊已經讓球棒產生裂痕,Abreu沒有特別注意仍拎起球棒站上打擊區,才會產生這個畫面。不過年幼的我當時並沒有想這麼多,只認為他的怪力讓球棒應聲碎裂。
這樣美妙的錯誤讓我從此對他留下深刻的印象,多年後我明白球棒碎裂的原因,卻始終難以忘記Abreu開朗的笑容與親和的身影。
走下巔峰之後
2008年季後洋基宣布不與Abreu續約,年已35歲的他雖然還能維持一定的水準,但破壞力仍無法與當年巔峰的自己相提並論。
在天使的前三年他的OPS+仍年年破百,盜壘成功也都在20以上,2009年甚至在MVP票選中排行第12名。但細看逐年成績便不難發現,Abreu的各項數據愈來愈退步,球員生涯漸漸走入尾聲。
直到2012年,38歲的Abreu終於抵擋不住歲月的侵蝕,開季沒多久後便轉隊至道奇,整季OPS+94是自1998年轉至費城人後首次跌至聯盟平均以下,更在季中一度被下放到小聯盟。
球季結束後沒有球隊願意給Abreu大聯盟合約。沉寂一年後,2014年曾有風聲傳出中華職棒的義大犀牛有意網羅他複製「曼尼旋風」的成功經驗,不過最終Abreu選擇回到老東家、那個他曾經發跡的費城人,為自己的大聯盟生涯最後一舞拚盡全力。
雖然費城人幾經考量後仍釋出這位往日的明星強打,但紐約大都會此時送上一份合約,提供年已40歲的Abreu大聯盟舞台。
那一季他的OPS+仍有97,接近聯盟平均的水準,但多擔任代打的Abreu仍感嘆自己的身手早已不如從前,發揮空間也愈來愈小,他知道是時候了,是該轉身離開球場。
於是他走向總教練身旁,準備向他提出球季後便退休的想法,好巧不巧,那時候的大都會總教練,正是當初他剛上大聯盟時,時任太空人總教練的Terry Collins。
受訪時Collins說道:「我在這小子18歲時就認識他,執教生涯中我看過無數的職業球員,但我可以保證Abreu絕對是其中數一數二的,他是個無與倫比的打者。」
更巧的是,經歷2000多場比賽之後,Abreu大聯盟生涯最後一個打席穿著大都會的球衣上場,對手剛好就是太空人隊。對他而言,「從哪裡開始,就從哪裡結束。」一點也不為過。
退休記者會上,強忍著淚水的Abreu向眾人們告別;也向最愛的球場道別,一代傳奇名將的生涯就此落幕,但他在球場上的身影會留在每個球迷的心中。
I just want to say goodbye -- and adios.
更多辰海在運動視界的文章
- 【亞洲美職球星】跳過日職直闖大聯盟的日本人:田澤純一
- Gerrit Cole賺進超過五千萬美金 卻開著2006年的Toyota當代步工具?
- 因傷急速殞落的前賽揚獎強投Tim Lincecum,現在過得如何?
責任編輯:游家權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