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抽獎心理學:打疫苗抽樓後,我們會高估自己中獎概率?

抽獎心理學:打疫苗抽樓後,我們會高估自己中獎概率?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什麽當抽獎活動推出後,我們會高估自己中獎的概率?

文:hermione

為鼓勵香港居民接種疫苗,一些大型公司 、機構陸續推出各種疫苗抽獎計劃。當中的獎品亦非常吸引,例如豪宅單位等,對於在樓價高企的香港可謂令人趨之若鶩。儘管疫苗副作用風險依然成疑,且中獎的機率亦看似微乎其微,但是不少香港人仍然會選擇「博一博」,為了參與抽獎去打疫苗。究竟這些抽獎為何會吸引這麽多香港人去參加,因而去接種疫苗?

抽獎性質:享樂為主

毋容置疑,大部分抽獎都是純屬運氣(當然也不排除其他可能性,例如某些內部「益自己人」的玩法)。要在這些抽獎中勝出其實並無任何技巧可言,而只是單靠機率。有研究發現,抽獎這類靠運氣勝出所帶來的快感,其實跟靠技巧所達致的勝利帶來的滿足感相差無幾(Darke & Freedman, 1995)。再者,基於抽獎的性質並沒有任何技能上的要求,即使在抽獎中輸掉,原因都可以歸因於運氣、概率這些無法被控制的因素,而非我們自己本身。因此,參與抽獎被視為一個愉快、令人享受的過程,而抽獎的内在享樂性質亦成為令抽獎如此吸引的原因(Ward & Hill, 1991)。這亦反映不少香港人對於疫苗抽獎「純粹玩樂,即使抽不中也不會虧本」的心態。

過分高估自己的運氣?

記得一次當筆者在跟友人討論疫苗抽獎時,有些打了疫苗的朋友已經開始討論要如何處置樓盤單位,甚至詳細至具體裝修等等(當然只是在說笑)。有位友人更直接提及自我實現預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指出「只要相信自己會抽中(抽到豪宅),自己真正中獎的機率就越大」。由此可見,當大家對中獎的期望值越高,某程度上亦反映了大家對自身運氣的估算(perceived luckiness)。研究證明,大多數人都認為自己比較幸運,而且相信運氣會決定他們遇到的人生大事及成果(Smith et. al, 1996; Keren & Wagenaar, 1985)。

此外,一項在香港進行的與抽獎有關的實驗亦指出,越相信自身的運氣(belief in personal luck),參與抽獎的機率越大(Prendergast & Thompson, 2013)。當這種相信自己運氣的態度應用在抽獎上,對於中獎抱有過分的自信及期待,這種帶有樂觀主義的偏見(optimistic bias)其實並不現實(unrealistic optimism)(Weinstein, 1980),甚至被形容為非理性(irrational belief in luck)(Prendergast & Thompson, 2013)。至於人們之所以會高估自己的運氣和中獎的可能,某程度上與我們對於概率的錯誤認知有關。

AP_06071302661
Photo Credit: Kin Cheung / AP Photo / 達志影像

對於中獎機率的錯誤認知

有些研究指出,當參與者在考慮抽獎活動的公平性、獎品吸引力等等因素時,會傾向忽視預計中獎概率(Wagenaar, 1988)。假設我們把打疫苗後有嚴重副作用的概率與抽中樓盤的概率作比較,我們會發現其實前者一定比較高(現有打疫苗後有致命反應的個案已經多於一單;而樓盤暫時只有一個)。在經濟學角度,人類是風險趨避(risk averse)的生物。在疫苗抽獎活動推出前,大多數香港人皆抱著隔岸觀火的心態,選擇先暫緩打疫苗的計劃,等待研發出更穩定的疫苗,以避開風險。

然而,為什麽當抽獎活動推出後,我們會高估自己中獎的概率,為了參與抽獎而接種看似風險比較高的疫苗呢?先前提及過的在香港進行的抽獎研究亦指出,即使是一些學歷比較高的群體依然難以理解中獎概率(Prendergast & Thompson, 2013)。除此之外,為配合政府想要鼓勵市民接種疫苗的目的,不少媒體亦爭相報道疫苗抽獎資訊。而它們對於中獎機率的過度渲染,例如以疫苗中獎的機率與中六合彩頭獎等極低的概率作比較,誤導市民建立對疫苗中獎概率的錯誤認知和估算。因此,市民很容易過分高估中獎概率,以此作為誘因去接種疫苗。

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

除了運氣及概率估算外,行為心理學中的操作制約(Operant Conditioning)(Skinner, 1963)亦能合理解釋這種現象。

首先,在這些疫苗抽獎活動中,各個機構及媒體皆會向市民展現各種可能得到的獎品,例如豪宅、車、禮卷等,以吸引大家的注意及興趣,因而成為參加者。如是者,市民便會把「接種疫苗」這個行為和獎池中的各項獎品挂鈎,認為兩者之間有一定聯繫,因而促進市民學習參與抽獎的行為,亦即接種疫苗。然後,通過加入及展現進行該行為(接種疫苗)的相應獎勵及懲罰,便能強化接種疫苗的行為。例如為這些抽獎活動設一個時限,必須在九月前接種兩劑疫苗。通過向大衆展示不及時接種疫苗的「懲罰」,亦即無法再得到這些在獎池内的獎勵,便能強化接種疫苗這個行為的價值,增加該行為對廣大市民的吸引力。

當然,文中所指的只是僅僅因為抽獎活動而改變對疫苗的態度,而選擇接種疫苗的行為,絕無鼓吹大家不要接種疫苗之意。接種疫苗與否皆是個人自由的選擇,大家可以自行衡量其中的益處及潛在風險再作決定。

相關文獻:

本文獲樹洞- TreeholeHK授權轉載,題目由編輯稍作修改,原文請看

相關文章:

責任編輯:Alex
核稿編輯:Alv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