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極端氣候威脅非洲「可可經濟」,兩大供應國象牙海岸與迦納將合作定價

極端氣候威脅非洲「可可經濟」,兩大供應國象牙海岸與迦納將合作定價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斷變化的天氣型態,與全球變暖有部分關聯,許多可可農都面臨收成不佳的困境。對於僅次於象牙海岸和迦納的非洲第三大可可生產國喀麥隆來說,這是個大問題,因為可可在2019年出口收入佔了超過15%。

編譯:Yi-ching Kuai

降雨不規律、旱季延長,威脅非洲可可經濟

60年來,理查・安巴薩・姆巴西加(Richard Ambassa Mbassiga)靠著喀麥隆中部農園的可可收成來養家活口。

但不定期的降雨和漫長的旱季帶走了土壤中的水分,可可樹枯死,讓農園的產量銳減。現在,77歲的姆巴西加甚至連一個50公斤可可豆容量的袋子都裝不滿。昔日的收成能讓他能送孩子去上學,如今他卻連購買日常必需品都有困難。

「所有東西都乾了。這裡以前是模範農園,但乾旱害我損失了3公頃土地(的作物)。我要怎麼跟家人過活?」他說。

喀麥隆位於非洲中部與西部交界,面積約為47萬5442平方公里(約台灣13倍大),瀕幾內亞灣,西與奈及利亞為界,東北與查德接壤,東與中非共和國相鄰,南與剛果、加彭以及赤道幾內亞領土相接。境內多山及森林,天然資源豐富,盛產木材、可可、咖啡及鋁礦等。

不斷變化的天氣型態,與全球變暖有部分關聯,許多可可農都面臨收成不佳的困境。

對於僅次於象牙海岸和迦納的非洲第三大可可生產國喀麥隆來說,這是個大問題,因為可可在2019年出口收入佔了超過15%。

氣候變化對可可種植影響的國家研究計畫主持人雷蒙・阿登戈約(Raymond Adengoyo)說,喀麥隆長期的目標是將可可產量提高到每年30萬噸以上,但是很困難。

「我們連25萬噸都難以達成,」阿登戈約說。「如果管理得當,通常一公頃土地可以生產一噸可可,但農民們卻500公斤都很難達成。」

氣候變遷威脅可能破壞可可生產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The United Nation's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在2014年的報告中警告,如果全球碳排放量持續上升,整個可可經濟體可能會遭到破壞。

可可樹最適合生長在陽光和雨水充足的潮濕赤道地區,例如西非和中非,目前世界上大約70%可可豆(巧克力的主要成分)都來自這個地區。

聯合國報告,如果不控制碳排放,科學家預計可可生產國的氣溫會平均上升攝氏2.1度,足夠烤乾從而耗盡樹木繁茂所需的水分,並損害可可生產。

曾跟姆巴西加在同一地區種植可可的詹維爾・阿坦迦納(Janvier Atangana)放棄了可可,轉而投向番茄的懷抱,希望番茄在面對變化的氣候時會表現得比可可好。

「可可長不出來,我得找其他東西種,」他說。「我要送我的孩子上學、照顧我的家人。生活很艱難。」

阿登戈約說,農民必須密切觀察作物並在合作社中更多地工作以降低成本,來適應不斷變化的氣候。

「單獨種可可無法長久生存,」他預測。

兩大可可供應國合作定價

全球最大的兩個可可供應國:象牙海岸和迦納,於今(2021)年8月5日同意在可可產業定價與解決童工問題上更積極合作。

象牙海岸可可豆佔世界產量的40%以上、迦納至少佔20%,兩個國家有一半以上的種植者都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兩國過去曾在2019年聯手,試圖從巧克力產業獲取更多收益。但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大流行讓全球的可可需求降低,但可可供過於求價格卻上漲的狀況,開始引起買家不滿。

迦納外交部長雪莉・阿約克・博奇韋(Shirley Ayorkor Botchway)表示,兩國已同意成立聯合機構,就研究、定價和童工問題合作。

「這兩個生產全球約60%可可的國家,以前曾在一些問題上協調,但這個新合作標誌著雙方朝著更有效的互動模式正式邁出了一步。」

全球巧克力市場估計價值超過1000億美元,掌握在少數跨國公司手中。

象牙海岸的專家表示,即使有兩國與巧克力製造商談判達成幫助農民的生活收入差異補貼,仍然改變不了可可價格很低的事實。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在可可產業中的百萬人中,有一半以上生活在貧窮線以下,每天收入不到1.2美元(約33元新台幣)。

「即使是生產一袋可可豆的成本,對我們來說也很沉重,」可可農娜娜・誇貝納・龐科(Nana Kwabena PonKoh)說,「這樣的措施會幫助兩國的所有農民。」

新聞來源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