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消費中國》:新中國力爭上游的競爭特質,間接促成了年輕人對「毛像章」無休止的狂熱

《消費中國》:新中國力爭上游的競爭特質,間接促成了年輕人對「毛像章」無休止的狂熱
Photo Credit: iStock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回應當代中國龐大消費力對全世界的影響,以及展現人們對量產消費品的渴望背後,本書將關注那股巨大力量如何重塑二十、二十一世紀的世界,並再造人們的生活。

文:葛凱(Karl Gerth)

第七章 消費狂熱的毛像章現象

像章狂熱的國家起源

做為一種典型的流行時尚狂熱,絕大多數的毛像章都是在很短的時間內生產出來的,先是從一九六六到七七年文化大革命的頭幾個月開始,到一九六九年四月中共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前後達到頂峰,六九年六月以後迅速衰落。雖然這股狂熱在全國各地興起,但第一批推動者是經由國家生產和銷售管道獲得毛像章的高級幹部,他們啟動了這些通路以創造和傳播這股狂熱。

到了一九六六年十月中旬,也就是北京第一次紅衛兵大集會僅僅兩個月後,林彪元帥、周恩來總理等高級幹部們出現在公眾面前及各地流傳的報紙圖片上時,他們的外套上都戴著毛像章。隨著政府官員開始把毛像章當作禮物送給前來首都的遊客,這一股時尚狂熱也跟著散播,例如周恩來就贈送了一萬枚毛像章給新疆學生代表團帶回家鄉。不到幾個月,這一股狂熱就開始了,各級政府幹部都自豪地戴上毛像章。

這股狂熱能夠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快速傳播和多樣化,部分原因應該歸功於國家之前開發和推廣毛像章的歷史。黨在一九三○年代,即天安門集會前幾十年,製造了第一批帶有毛澤東肖像的像章,在四○年代已成為初期毛個人崇拜的一部分。這些像章最初是被當作獎章,用來授予有功勳的人或紀念重要事件,如完成某項公共工程或建設項目。這些最初的像章為小量生產,主要贈送給精心挑選的傑出人士佩戴。除了單獨放置毛澤東肖像,他們有時會把毛和其他民族英雄,諸如魯迅、朱德和林彪的肖像擺在一起。

新中國成立後,私人公司開始將毛的形象商業化,有時還為了特殊場合製造出高品質的毛像章奢侈品,更做商業生產,用來配合由國家發行或個人像章的製作和發行。例如一九五○年,上海文具店老鳳祥就製作了少量的二十二克拉金質毛像章,以紀念新政府成立。這是一家上流社會商店試圖通過接受新秩序來改造自己,同時將社會主義時尚商業化的另一個例子。然而,當時絕大多數像章仍由國家為了官方目的而製作。例如一九五一年,做為抗美援朝運動的一部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的代表們全都獲得了銅質毛像章。

不久,其他人民也渴望得到毛像章。一些人開始製作自己的像章,比如六○年代初期參加越戰的中國軍人,他們用被擊落的美軍飛機上的廢金屬製作像章。一九六七年《人民日報》報導一位北京工廠工人田治海,他在一九六六年八月製出毛像章,引發一波熱潮。他用新生兒佩戴的吉祥物製作模具,一共花了八個月,才用《人民日報》上刊登的毛澤東照片製作了一枚毛像章。新產品立即受到工廠客戶的歡迎,隨著這股狂熱的流行,這家工廠與全國其他廠商分享了這個模具,幫助加快全國各地的生產。經過五○年代的資本積累和工業投資,國家已經有了促進時尚、擴大生產、滿足消費者需求的機制,並替國營工廠賺錢。

像章狂熱早期的主要響應者,是被動員的一支真正的消費者大軍。當林彪在「大躍進」之後接掌人民解放軍時,他開始推動毛像章,發動規模更大的毛崇拜,用像章來宣示對毛的忠誠。一九六七年五月,全國各大報紙頭版文章大大稱讚林彪決定向所有解放軍人員頒發一套兩枚像章,其中一枚是星形像章,中間是毛的頭像,另一枚是長方形像章,下方印有社會主義口號「為人民服務」,是毛的書法作品。

「為人民服務」是毛澤東為紀念一位陣亡軍人發表的演講標題,這句話概括了中國國家資本主義賴以存在的前提——勤勞的工人和節儉的消費者為了人民和國家集體利益而作出自我犧牲。在資本主義繼續蔓延的政治經濟中,這是一個可預見的予盾,因為原來像章上的口號是在頌揚穩定物價和消費者的節儉,後來卻變成一種高價值和廣大人民期望的像章。官員利用國家資本主義和國家消費主義的資源,特別透過降低像章價格和增加生產的方式,來直接刺激和滿足大眾需求,進一步動員消費者後備大軍。財政部還對生產革命產品(包括像章)的工廠給予特別的文化革命減稅獎勵。

一九六六年八月二十七日,也就是第一次群眾大會過後不到兩周,國務院全國價格委員會就下指令要求全國各地商店對所有與毛澤東有關的產品,包括海報、雕塑、毛澤東詩詞書法、畫框,當然還有像章,要盡量降低售價。價格下調的產品還包括墨條和毛筆,大概是為了鼓勵人們製作大字報。委員會還警告不要哄抬價格,並敦促地方官員「確保不抬價」,還要降價到「接近生產成本的價格」。國家更下令增加像章供給量,例如命令擁有二千二百萬人口的陝西省生產三千萬枚像章。因此,國家對經濟的控制提供了啟動像章狂熱的最初需求和最初供給,從而代表國家想創造更多收入,也就是使用消費文化和資本主義市場的技術來追求資本積累。

儘管無數人取得毛的紀念品,以表明他們對毛澤東、共產主義革命和中國的赤膽忠心,但像章狂熱也從參與者的極端壓力氣氛獲得了無法估量的好處,這一事實在無數對那個時代的回憶中得到了證實。來自紅衛兵的壓力和大環境促成一大片紅海,這刺激了一種欲望——基於政治上的必要性——渴望擁有以毛澤東為主題的物品來表明自己的忠誠。一些國營場所規定必須佩戴毛像章才能進入;例如在上海,電影院的工作人員會檢查觀眾的像章和電影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