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專訪提及「協防台灣如同北約」,是否又是口誤一場?

拜登專訪提及「協防台灣如同北約」,是否又是口誤一場?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了解美國於各個國家簽署協定之不同,以及解讀拜登專訪時的對台發言。

除此之外,白宮國安會負責亞太政策的坎貝爾(Kurt Campbell)也指出,美、台間有像北約第五條的協議,已經要追溯回到1954年至1979年間的《美中共同防禦條約》。而拜登政府並沒有考慮要回到那時候的協議關係。而坎貝爾的這段發言,也是替拜登專訪時的口誤「止血」。

此外,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 Coporation)資深印太地區研究員格羅斯曼(Derrick Grossman)也在個人推特上表示:「那些認為拜登口誤的人們,你們可能是對的。」此外,針對《路透社》此篇報導,他指出:「拜登政府近期對多項外交政策,頻繁進行『損害控管』」。

需要冷靜、客觀地解讀國際大事

在拜登此項專訪開始受到眾人關注時,眾多粉專、政客大肆宣揚拜登的口誤發言,試圖帶風向誤導民眾。然而,今日多位美國專家、學者和外媒報導指出拜登為口誤時,昨日的「狂歡」在今日看來卻是「白忙一場」。

平心而論,《霧谷晶策》認為若台灣能得到美國政府在安全上的保證,或雙邊關係上地位的提升,自然是一件值得全台灣人高興的事。然而,在未完全釐清事情全貌,亦或判斷事情實質可能性前,我們應冷靜地去判斷、了解,而不是「去脈絡化」一昧的跟隨某些具有網路流量的政客、粉專、意見領袖起舞。

更重要的是,深度了解事情本質,也有助於我方避免「誤判」,而造成更危險的後果。我們才剛目睹了拜登政府是如何因為「誤判」,造成阿富汗混亂撤軍的慘況,而沒有人希望這種「誤判」的後果,會重蹈覆徹在台灣身上。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