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撤軍阿富汗,為何讓歐洲盟邦有一種遭到「背叛」的感覺?

美國撤軍阿富汗,為何讓歐洲盟邦有一種遭到「背叛」的感覺?
Photo Credit: 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若歐洲戰略自主的聲音未來持續高漲,很可能間接分化美、歐間在集體安全或其他關鍵領域上的合作。而這對於先前積極經營,且想拉近跨大西洋聯盟關係的拜登政府來說,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阿富汗風暴持續延燒

自8月15日塔利班(Taliban)正式接管阿富汗首都喀布爾(Kabul)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各國可說面臨新一波危機。其中,作為當年支持美國出兵的歐洲國家,為此傷透腦筋,特別是在撤離軍隊、駐阿富汗外交人員、阿富汗當地相關人員……等。

歐洲各國也必須開始為接下來可能大量出逃阿富汗的難民潮做準備。事實上,歐洲各國在近十年早已因敘利亞為主的區域問題,面對嚴重的「歐洲難民危機」。此波阿富汗危機,很可能再引爆新一輪歐洲難民問題。

根據《政治》(Politico)於18日的報導,七大工業國組織(G7)舉辦外長視訊會議討論近期阿富汗危機,以及G7領導人峰會先做準備。根據英國首相強森(Boris Johnson)、同時也為G7輪值國主席於英國下議院(U.K. House of Commons)公布的聲明指出,英國將會團結各國,研究並討論出一份針對此問題完整的解決方法。

歐洲強烈批美阿富汗撤軍

美國這次「失序」的阿富汗撤兵,勢必讓歐洲國家感到相當錯愕且不滿。雖美國撤出阿富汗早已成現實,但如此混亂的收尾,不僅導致目前歐洲各國在阿富汗的外交人員,都受到一定程度人身安全的威脅,更讓歐洲各國政府對美國處理方式感到相當失望。

根據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的報導,15日於喀布爾落入塔利班手中後,歐盟國防和安全官員對美國撤軍行動批評不斷。同時,報導也警告歐洲在安全領域上的政策制定,過度依賴華府。此外,目前德國執政黨基民盟(CDU)黨主席拉舍特(Armin Laschet)於16日更指出,西方盟軍跟隨美軍撤出阿富汗,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創立以來的最大失敗。

不僅如此,根據《美聯社》報導,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Josep Borrell)更認為,阿富汗的陷落是一場災難和惡夢,顯示出跨大西洋聯盟在情報合作上的失敗。此外,根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的報導,波瑞爾於8月19日又說:「歐盟不能讓俄羅斯和中國控制阿富汗問題局勢。」

歐洲國家對美國阿富汗撤軍的決定,向來相當反對。從去(2020)年5月由川普(Donald Trump)政府和塔利班在杜哈簽訂的《杜哈協定》,再到今(2021)年拜登(Joe Biden)於4月宣布的撤軍時程表,歐洲國家一直以來都相當反對。其中,當然也包含近年脫歐的英國。

美國撤軍的決定,不免讓歐洲各國領袖與官員,都有被背叛的感受。

歐洲戰略自主聲浪再起

更令人擔憂的是,此次混亂的收場,再加上美國自川普政府到拜登政府所做的「撤軍決定」所引發的爭議,未來勢必會擴大歐洲「戰略自主」的聲音。《霧谷晶策》分析,近年德、法作為歐盟領頭羊大力推行戰略自主,此次阿富汗事件更驗證戰略自主的重要性,幫助歐洲加速推動戰略自主的速度和提升支持度。

若歐洲戰略自主的聲音未來持續高漲,很可能間接分化美、歐間在集體安全或其他關鍵領域上的合作。而這對於先前積極經營,且想拉近跨大西洋聯盟關係的拜登政府來說,不見得是一件好事。

AP_21227601035732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拜登政府是否在跨大西洋聯盟上前功盡棄?

《霧谷晶策》分析,拜登政府自1月20日上任後,首半年全方位的修復和強化跨大西洋聯盟。從拜登上半年的外交政績來看,修復和強化這雙邊關係,有取得一定程度的進展。實際上,雖拜登政府當初阿富汗撤軍的決定,受到不少歐洲國家質疑,但這次危機前,阿富汗議題對跨大西洋關係並未有負面的影響。

然而,在阿富汗這次的混亂後,跨大西洋聯盟好不容易在拜登政府上任後重新建立起來的「互信」,恐怕會受到嚴重的影響,讓拜登上半年的努力事倍功半。即便未來拜登能好好處理此議題,但在歐洲國家的眼中,可能真覺得美國已不如以往可靠、可信。而阿富汗的失敗,也可能打擊未來雙邊在國際敏感議題上的合作可能性(特別是軍事出兵層面)。

中國坐等紅利?

而跨大西洋聯盟出現芥蒂,對原先想「聯歐制中」的美國勢必不是好消息,且原先拜登政府希望透過在阿富汗的撤軍,將其軍事和各項資源轉為投入亞洲或其他區域,以達到制衡中國的效果。

《霧谷晶策》分析,此次的阿富汗混亂的結尾,反倒造成拜登外交政策的核心之一受到嚴重影響。未來在跨大西洋聯盟雙邊互信受挫、歐洲戰略自主風氣開始盛行的情況下,要「聯歐制中」恐怕會變得更難。一方面,這對於強調「圍中」的拜登政府來說,遭受盟友質疑。另一方面,對於中國來說,這次事件反倒讓中國坐收漁利。

綜觀,此次美國的「自爆」,對拜登政府在外交政策的部署上,有不小的負面影響。不僅影響跨大西洋聯盟關係,還間接影響「聯歐制中」的核心戰略目標。除此之外,此次美國在阿富汗混亂的收尾,勢必也會影響到美國於國際上的聲譽和領導地位,美國盟友間的「疑美論」也難以抹滅。

《霧谷晶策》認為解鈴還需繫鈴人,「疑美論」只能靠美國自己破解。現在歐洲的英、德、法與亞洲的日、韓、印度或多或少都對美國的保證有所質疑。美國勢必得付出更多努力,才能收服人心。

至於台灣,倒是不用過度擔憂「疑美論」發酵,因為各黨各派都是「親美」。再加上,我們的敵對層級,不是塔利班那等級,團結都不一定會贏了,還要相互分化嗎?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