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距離科學:建立離岸風電場的挑戰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集的《零距離科學》,主要以英國東英格蘭海峽風力場項目(East Anglia One Wind Farm)為例,探討建立離岸風電場的挑戰。
文:吳家亮(香港中文大學通識教育基礎課程講師)
圖:香港電台
近一年多以來,因為疫情的緣故,大家都被困在香港,沒法出外旅遊。折衷的方案是,假日去去離島,發掘本地好去處。如果大家去過南丫島,便會發現那裏矗立著一座風力發電機,大扇葉氣勢磅礴地運轉。不過,陸上的風遠遠不及海風強勁,因此不少國家已向近岸淺水區進發,在那裏興建離岸風力發電場,力求提升綠色能源的佔比。
今集的《零距離科學》,主要以英國東英格蘭海峽風力場項目(East Anglia One Wind Farm)為例,探討建立離岸風電場的挑戰。

穩妥的支撐
建立離岸風電場要比建立陸上風電場困難得多。海上的環境險惡,風力發電機重達400噸,還面對著時速150公里的巨風和8米高的巨浪,因此它需要一個非常穩妥的支撐。
一般的支撐塔(Jacket)採用四腳設計,但它們佔用的空間較大,需要更多的載貨船才能把合共102座支撐塔從廠房運輸至風電場。為了節省成本,項目主管決定把設計改為三腳。但三腳設計會削弱結構的穩定性,那該怎麼辦?

竅門在支撐塔下方深入海床的鋼樁柱。工程師發現,只需把每條樁柱的直徑增加15厘米,便能彌補三腳設計的弱點。
支撐塔的上方則承托著風力發電機,接駁位有一個名為法蘭盤(Flanges)的裝置。這個圓盤既要堅固亦需精準,它要經攝氏千度洪爐火燒製,但因熱漲冷縮,法蘭盤的大小會在冷卻後有所變化,工程師必須仔細計算,讓它最後達至600.2厘米的直徑,不大也不小。
電力的海陸運輸
另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是要把電力從海上運輸到陸上。這牽涉到離岸變電站(Offshore substation)的建造。這個變電站位於風電場的中央,把102個風力發電機的電力聚合,並把電壓提升至二十萬伏特,以讓電力在運輸途中減少能源損耗。
接著,電力就會由85公里長的海底電纜運輸,上岸後再以地底電纜運送大約40公里才到達陸上變電站,連接全國性電網。這個風電場所製造的電力可滿足63萬個家庭所需。

運輸和建造的挑戰
這計劃的另一個難處,就是把不同地方建造的支撐塔、風力發電機、離岸變電站運往風電場所在地。離岸變電站的支撐塔從西班牙運來,期間要行經一道已經高達69米的橋底,載貨船尚要抓緊潮退的時間,才能勉強成功。離岸變電站則重達4000噸,需要超巨型的載貨船才能運送。

抵達風電場後,更困難的是把這些巨型結構吊起,放置在合適的位置組裝。要吊起離岸變電站,便要用上全球僅有兩艘的巨型起重船!項目負責人在三年前便需要預約這起重船,並需依時完成所有工序,一旦延誤便會蒙受巨大損失。

這艘起重船雖已重達一萬噸,長達200米,但要吊起4000噸的離岸變電站還是有翻船的風險。他們最後要在起重船上添上三萬噸壓艙物,才能平衡離岸變電站,完成任務。

接著,其他起重船便接手組裝102台風力發電機,包含著支柱、發電機、和三塊長達75米的扇葉。這項任務相比起組裝離岸變電站容易得多,但每台的組裝也要長達14小時!
終於,東英格蘭海峽風電項目在2020年4月竣工,並在7月投入營運。
浮在水上的風電場
不過,世上超過95%海洋的水深都不適合以支撐塔的方式固定風力發電機。工程師需要另覓良方,才能使風力發電普及全球。
他們想到以一個巨型長圓筒來把風力發電機浮在海上。經過電腦模擬和實驗室測試,他們終於付諸實行,在西班牙建造了長90米,寛14米,重達2000噸的圓筒,繼而運送至挪威風平浪靜的哈當格峽灣,在那裏進行最後組裝。
他們先在圓筒注了3000噸水,但單單是水並不足夠,圓筒的重心會太高。他們加入了5000噸鐵礦才能成事。接著,巨型起重船把170米高的風力發電機吊起,小心翼翼地安裝在圓筒上。
最後,拖船用了五天的時間才能把完成品運送至蘇格蘭的彼得黑德鎮(Peterhead)。這個小型風電場除了為這小鎮帶來源源不絕的電力,還證明了浮體式離岸風力發電的潛力。這種方式容許公司因應風力的轉變遷移風力發電機,供電的效能便可更為提高。

今天,我們強調減碳,著重安全。風力發電可以一次過達成兩個願望!今次項目的成功,顯示當科技用得其所,確能使世界變得更美好。
《零距離科學》(節目網站)集合世界各地有趣的科學紀錄片,網羅與大眾息息相關的科學資訊,啟發觀眾的好奇心和求知慾,節目逢星期五晚10時在港台電視31播映。本集於8月20日播出。港台網站及流動程式RTHK Screen視像直播及提供節目重溫。
責任編輯:Alvin
核稿編輯:Alex
Tags:
上廁所這樣的日常小事,其實是真正的人生大事—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呵護男性下半身的幸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說到男性如廁的問題,其實還真不少,像是便秘、擦拭不乾淨、甚至碰瓷等衛生問題,讓不少男性為之困擾。這次就讓我們透過醫師的角度來看看,面對這樣的問題可以如何解決?
根據世界廁所組織(World Toilet Organization,WTO)的統計,人一生大概要花三年的時間坐在馬桶上,而每一次上廁所時的體驗和品質,更是很大程度地影響了我們的情緒和身體健康狀況。
男性如廁的三大問題,你中了幾個?
對大部分的現代男性來說,好好上廁所幾乎算得上是種挑戰。舉例來說,便秘和痔瘡這兩大國人常見的問題,來自於作息不正常、缺乏運動、焦慮、飲食失調等生活習慣。但這些生活習慣,同時也是每天趕著通勤、開會,時常熬夜加班的男性們,必不可免的工作樣貌。在日積月累之下,便秘和痔瘡的困擾,常常就這樣默默地出現,想上不敢上,或者想上又上不出來,讓如廁成為生活中隱性的壓力來源。
此外,腸躁症也是一種常見的消化道問題。由於腸躁症有可能出現腹瀉的情況,也往往讓人擔心自己擦不乾淨、污物沾染到手上,留下令人不舒服的異味,成為許多男性的困擾。但是,如果因此以大量衛生紙反覆擦拭,除了留下垃圾,造成環境負擔之外,更有可能傷害脆弱的肛門肌膚,紅腫、破皮,甚至發炎、疼痛,同樣影響了生活的品質,造成心理壓力。
除了排便,男性排尿的問題也不少,例如近年來引起不小討論迴響的議題——男性尿尿,站著好還是坐著好?站姿的支持者認為,坐下的時候生殖器容易撞到馬桶圈,感覺很不乾淨,也不舒服;但是站著尿尿所造成的大量噴濺,不只沾染馬桶圈,甚至周遭的地板也要遭殃,最終需要花費更多心力去維持廁所的清潔與衛生,有些時候還因此造成家中成員的爭執。而且噴濺出來的尿液,也是細菌繁殖的最佳環境,如果不小心摸到加上抵抗力差,可能就會讓表皮有傷口的地方感染,實在令人頭痛。

好好上廁所不難,靠這招就夠
要改善這些男性如廁的問題,家醫科洪暐傑醫師認為,溫水便座是個好方法!以痔瘡為例,在臨床上的治療方法之一就是溫水坐浴,因為溫水可以很好地促進肛門口血液循環、減輕壓力,讓脫出的內痔回縮。而在如廁後,利用溫水便座來沖洗肛門,就如同溫水按摩般,一方面改善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同時減緩便秘、痔瘡帶來的問題。
至於如廁後的清潔,洪醫師則有「衛生紙乾擦不如濕紙巾擦,濕紙巾擦又不如使用溫水便座清洗」的建議。因為溫水沖洗,一來可以避免衛生紙反覆摩擦肛門所造成的傷害,二來也不怕糞便沾染到手,更不會造成後續環境衛生問題,一個動作就能擺脫令人不適的擦拭問題,真是要幫溫水便座拍拍手。
那麼男性尿尿是站著好還是坐著好?洪醫師建議道:「坐著尿尿除了避免尿液噴濺之外,其實好處很多,比方男性尿尿的時候,容易因為血壓改變而出現頭暈的狀況,站著很有可能因為頭暈而跌倒,但坐著的風險就相對低了許多。」但如果已經很習慣採取站姿,又不想因為尿液噴濺而造成家中成員困擾的男性,可以考慮裝設能在馬桶中生成泡沫的溫水便座。除了利用泡沫破壞水的表面張力之外,泡沫也能直接擋住反彈濺起的尿液,大幅阻止噴濺的情況。尿液不再噴得到處都是,廁所就可以更長時間的維持乾淨、衛生的狀態,同住的家人使用起廁所也更愉快。

在潔淨的溫水中,找回如廁的幸福感
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是解決男性如廁問題的專家,更是一家人廁所的守護者。360度噴灑泡沫所形成防護圈,包覆了馬桶內壁,能夠阻隔髒污、減少附著,讓尿尿的噴濺問題成為過去式,打掃起來更輕鬆。
既然說到打掃清潔,就不能不提到Panasonic貼心設計的一體式無縫不鏽鋼噴嘴,在使用者「著座後」、「使用前」,「使用後」等三個階段,都會自動進行清潔,從根部到前端徹底除污,強效抑菌高達99%;再加上與肌膚接觸的便座表面採用Ag+銀離子抗菌,符合日本SIAA嚴格的抗菌標準,即使是多人共用也很安心。

在使用者體驗上,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採用先進的日本瞬熱技術,以快速節能省電的方式、提供不間斷的溫水,更設計了高達25種的洗淨模式,從水溫、水速、出水方式等,都能依照個人喜好調整,讓那些因為痔瘡、便秘或者腹瀉所帶來的疼痛、壓力,在自己喜好的溫水水流沖洗之下獲得改善,得到療癒的感受。

從裡到外,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的體貼設計,就是要為所有使用者,提供全方位的舒適感。不想再讓上廁所成為困擾的男性朋友,請讓Panasonic溫水洗淨便座呵護你的需求,用全新的如廁體驗,扭轉你下半身的幸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