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萬法國人民上街抵制「健康通行證」:連續第6週表達不滿,直呼侵害人民自由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法國反「健康通行證」(pass sanitaire)活動持續延燒,已經進入第6個週末,而該政策昨(21)日受到17萬法國人民上街抵制,強調法國政府不該歧視未接種疫苗的民眾,更直指這項政令侵害人民自由。
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疫情持續肆虐全球,法國政府為阻斷群聚感染,推行「健康通行證」(pass sanitaire),民眾須出具相關證明才能從事日常活動,而該政策昨(21)日受到17萬法國人民上街抵制,是連續第6個週末民眾於街頭表達不滿,直指受到歧視和侵害自由。
17萬法國人民上街抵制,連續第6週表達不滿
8月21日,高達17萬法國民眾抗議由法國政府所主導健康通行證,該通行證含有QR Code,建檔後可證明已完全接種疫苗或採檢陰性的民眾,有權利自由進出法國酒吧、餐館、博物館和體育場等地。
「該證卻被當地人民認為,歧視無接種的民眾並侵犯人民自由選擇的權利。」巴黎抗議活動中的公務員Sophie Soulas告訴《路透社》:
「這張健康通行證很明顯分裂了法國人,我認為我們應該廢除它。」

面對是否有歧視問題,法國教育部長Jean-Michel Blanquer告訴法國媒體 《Journal du Dimanche》(JDD):「不管有沒有通行證,都不會禁止學生到學校上課」,他又進一步指出,對於教師而言健康通行證是既不合法,也不可取。
由於馬克宏(Emmanuel Macron)政府實施了歐洲最嚴格的健康通行證規定,該通行證將經幾秒掃碼,即可證明民眾是否具有資格進入該場所,而業者必須承擔監管的責任,被發現藐視法令的業者,首次將獲得警告,再犯則將處以7天拘役,若再屢勸不聽可能會導致一年的監禁。
8月19日,位於法國西部一個農村中的咖啡店老闆Denis Coursol告訴《路透社》,他拒絕檢查上門的顧客是否攜帶健康通行證,他強調:「我的問題不是健康通行證,而是被要求檢查它。」
Denis Coursol表示不願意為政府承擔監管的責任,而這樣的行為被視為對法國政府的挑釁,可能會導致他關門大吉,甚至鋃鐺入獄。
他不諱言指出:「願意冒這個險」,並強調花時間檢查通行證很不切實際,而且業者將被迫帶有偏見看待那些沒接種疫苗的人,讓他們無法進入咖啡廳,也進一步阻止客人出外用餐的意願。
未接種疫苗的西班牙人、同時也是咖啡店的常客Fernando Martine在同一篇報導中受訪,他對於Denis Coursol做出挑釁政府的行為表示讚許:
「不區分民眾接種疫苗與否,才是一種民主的姿態。」

隨著抗議活動持續延燒,法國政府當局表明,這些吵鬧行徑僅是一小部分人的行為,而為了防止更多店家不配合政令。財政部長Bruno Le Maire表示,未來任何不進行健康檢查的餐廳、咖啡館及酒吧,都沒有資格獲得政府的相關補助。
本次巴黎最大的示威活動,由極右翼政治家Florian Philippot領導,他同時也是法國Les Patriote黨的領袖,他聲稱將來將可能發動更多示威活動,表達更多不滿。
PARIS - Manifestation contre le #PassSanitaire : importante mobilisation pour le 6eme samedi consécutif en plein été.
— Clément Lanot (@ClementLanot) August 21, 2021
« Liberté, vérité ! »#Manifs21aout #manifestations21aout pic.twitter.com/ByN1cMUF1L
法國內政部表示,昨日約有17萬5500人參加示威遊行,低於上週21萬5000 人,但隨著暑休返回後,示威人民將會進一步上升,《路透社》報導強調,這凸顯了法國總統馬克宏將面臨的政治風險。
不過《美聯社》報導,儘管法國民眾有抗議,從民調中顯示大多數的法國人,仍然支持健康通行證。而截至8月20日法國有4610萬人,佔總人口的近68.5%,至少接種了一次疫苗,超過3880萬人即57.5%,已經接種了兩次疫苗,可望進一步遏止疫情。
延伸閱讀:
- 入內請先打疫苗:馬克宏強推「健康通行證」,法國民眾抗議「衛生獨裁」侵犯人權
- 馬克宏宣布法國醫護強制接種,拒絕施打者與「反疫苗」陰謀論成政策阻礙
- 【關鍵眼中盯】英國與台灣都想解封,誰比較能「Back to normal」?
- 解封後一週確診爆增5萬例,第一劑疫苗覆蓋率達80%的荷蘭為何失控?
新聞來源:
- Protesters in France demonstrate against COVID pass for sixth weekend(Reuters)
- Protesters in France denounce COVID-19 health pass(AP NEWS)
- 'It's not my job': A cafe owner's revolt against France's health pass rules(Reuters)
- EXCLUSIF. Jean-Michel Blanquer dévoile le protocole sanitaire de la rentrée scolaire(Journal du Dimanche)
責任編輯:莊貿捷
核稿編輯:楊士範
從生活實踐淨零轉型,讓地球HP值滿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全球暖化情勢日益嚴峻,必須積極因應;減碳是每個人的責任,我們生活中的選擇與行動,都與地球的未來息息相關,但只要從小地方開始做出改變,就能帶來轉機,讓地球重拾生機。
地球就像是一個巨大的有機體,具有自我調節的能力,然而因人類活動產生大量碳排,溫度上升導致全球氣候異常並造成災害;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2023年3月公布第六次評估報告(IPCC AR6)指出,根據2021年10月各國宣布的國家自主貢獻,2030年承諾的減排量仍不足以將本世紀末的升溫控制在1.5°C,甚至難以限制在2°C;氣候變遷已對地球健康構成威脅,一個「宜居且永續的未來」機會之窗正在迅速關閉。
全球升溫攝氏1.5 °C、 2°C,影響有這麼大嗎?
IPCC 估計,若地球升溫1.5°C,到2100年前海平面將上升0.26到0.77公尺,若升溫至2°C則將再增加0.1公尺,將影響小型島嶼、低窪沿海及三角洲等區域約1,000萬人口暴露在相關風險中;就研究涵蓋的105,000個物種,升溫1.5 °C會有 6% 的昆蟲、 8% 的植物和 4% 的脊椎動物地理分布範圍會縮小50%,升溫2°C,則會有18%的昆蟲、16%的植物和8%的脊椎動物消失;與高溫有關的疾病發病率或死亡率將增加,並提高相關蟲媒傳染疾病帶來的風險。
面對全球氣候失衡的威脅,我們就像遊戲中闖關的玩家,必須想辦法讓地球的HP值(生命值)恢復,然而這不是遊戲,挑戰結果意味著我們真實的未來。減碳、零碳是控制暖化的關鍵,加速導入再生能源、電氣化是主要國家刻正加速推動的重要政策,然而發電過程勢必有能量轉換的效率損失,輸配電則有線損,因此國際能源總署(IEA)倡議各國在思考未來能源組合(energy portfolio)時,應將節能視為第一燃料(energy saving is the first fuel)。歐盟目標在2030年最終能源消費較2020年實績值減少15.8%,法國淨零策略(SNBC)則規劃大幅提升工業、住宅、運輸能源效率,日本第六次能源基本計畫也提出2030年電力需求較2013年減少20%的目標。
除了國家層級推動的的節能目標,你我還能採取哪些行動、讓地球恢復生機?
多想兩秒鐘,地球更輕鬆
愛地球不只是一種生活風格,也是很潮的生活態度,每個人從食、衣、住、行、育、樂、購等生活小細節,選擇對環境友善的生活習慣,就有機會讓地球更宜居。
1. 利用大眾運輸或碳排量低的交通運具
根據我國《氣候變遷因應法》所規定,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係由能源、製造、運輸、住商、農業及環境等六大部門共同達成,根據環境部提供的數據,2021年我國運輸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占13%,若使用電動運具、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短程距離往返選擇走路、騎腳踏車,可有效減少碳排,有助改善空氣品質,更有益身體健康。

2. 自備環保用具,減少一次用產品使用
出門前隨手攜帶環保購物袋、環保杯、杯套或環保餐具,如果忘記帶,亦可使用租借循環杯與容器,或店家提供的環保餐具,尤其少用一個塑膠袋就相當於減碳0.057公斤,幾秒鐘的選擇與行動,能夠減少一次性產品垃圾、省下處理廢棄餐具的能源消耗,降低地球的負擔。舉手之勞自備購物袋、餐具,就是實踐減碳生活的第一步。
3. 認明節能標章,省電還能減碳
常見於耗能商品上的「能源效率標示」,提供了年耗電量、耗能等級資訊,並根據不同產品提供對應的能源效率數據;耗能等級數字越低代表耗能越少、越節能,圖示上的溫度計也就會落在象徵地球降溫的藍綠色;而貼有節能標章的產品,代表能源效率比國家認證標準高10-50%,所以用電更省,更有助於降低碳排。
4. 智慧用電,錢包受惠
智慧電表是具備通訊功能的電力量測設備,每日可將用電數據回傳台電公司,搭配使用「台灣電力App」,可查詢每15分鐘的用電量,每6小時可結算一次電費,另外,還可透過APP內「用電比較」、「未出帳用電量」、「費率試算」、「住宅用電分析」等功能,掌控電費支出及家電使用情形,找出家中的吃電怪獸,即時調整用電習慣,省下不必要的電費支出。

5. 加入綠領行列,將知識化作守護地球的行動
除了節能,以再生能源替代化石燃料,更是降低碳排的關鍵,近年來在政府的加速推動下,我國今(2023)年再生能源發電占比可望達到10%,逐漸成為供電要角;不過根據國際能源總署IEA在2023年9月發布的新版《2023年淨零路徑圖》(Net Zero Roadmap 2023 Update – A Global Pathway to Keep the 1.5 °C Goal in Reach),2030 年全球再生能源裝置容量必須成長三倍達到11,000GW,才能達成淨零排放情境所設定的減排量。更多的再生能源,意味著基礎建設、技術研發、產業推動也必須加倍投入,有賴運輸、建築、金融……等不同領域的「綠領人才」投入實踐淨零轉型。根據104人力銀行數據顯示,2013-2023十年間,綠領工作數成長6.5倍;面對2050淨零目標,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
淨零轉型你我同行
在這場為了地球未來而戰的任務中,每個地球玩家都扮演著關鍵角色,無論是隨手關燈、自備購物袋這樣的舉手之勞,或是選擇低碳排的電器與運具,甚至成為綠領工作者親自參與,每一個支持淨零轉型的力量,都有助於地球HP生命值恢復滿點。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