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昀儒未曾顯露過「菁英的傲慢」,他是我們反思「成功者思維」的起點

林昀儒未曾顯露過「菁英的傲慢」,他是我們反思「成功者思維」的起點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超越世界排名和所有比賽成績、勝率、頭銜等外在世界的評價標準,林昀儒對於成功的態度,以及其父母跳脫文憑主義所實踐的親職教養,值得我們深思自省。

當今社會習慣以市場價值取代社會貢獻來作為衡量成功的評斷標準,邁可・桑德爾以賺進千萬美元年收入的籃球明星,若是出生在需要壁畫家的文藝復興時期,可能毫無價值為例【註2】,說明「成功」與否的機運性之一,也和個人所處的時代和社會氛圍緊密連結。從林昀儒的角度出發,在體育競賽職業化和產業化的全球化社會中,精煉技戰術提高勝率,爭取更優越的成績和世界排名的同時,相伴著高額獎金、社會聲望和影響力,作為職業桌球運動員,他所追求的市場價值是相稱於其社會貢獻的。

相較於許多人可能會認為登上世界舞台的巔峰,伴隨著的一切成就和利益都是自己的努力所換得的,林昀儒的父親卻熟知上述所提「成功」的機運性,因而時常叮嚀著林昀儒不同階段所需經歷的壓力和責任不同。當成為一名職業運動員時,你的成就將不再只是自己一人的,同時須相應地肩負起回饋投資的社會責任。開始征戰世界賽場獲獎無數後,林昀儒也實踐父親的叮囑,將部分的比賽獎金捐給家扶中心、世界展望會和宜蘭縣政府提供學童免費營養午餐。此次奧運混雙奪銅,林昀儒也決定將宜蘭縣政府的加碼獎金全數回饋給基層學校,支持體育運動的推廣和基層訓練

邁可・桑德爾感嘆於當今菁英主宰的才德制社會中,社會價值所肯認擁有高學歷、高收入、高專業技術的菁英族群,往往視自己的成功為自我努力所換取的,進而形成一種對於勞動階級和低學歷者的鄙視和污名化。林昀儒以年紀輕輕之姿創造出無與倫比的成就,對此他仍維持一貫的謙遜態度,在一度將中國球王樊振東逼入困境的精彩四強賽對決後,他以一句「我有資格評價他嗎?」再一次默默地以謙遜展現了他的高度。

引用《成功的反思》推薦序中的一段話:「謙遜(humility)是此刻無比需要的公民德性。畢竟,憑著才能和努力在才德體制中獲勝者,往往也是多少托他人之福,或是命運的偶然。我們愈覺得一切都是個人成就,就愈難學會感激和謙遜,而少了感激和謙遜,愈難以追求共善。」【註3】,林昀儒是我們反思成功者思維的起點,一旦社會價值肯認的成功者擁有如此意識和思維,距離尊重每個社會個體存在價值的共善社會將在不遠之處。

作為一位並非依循著文憑主義的道路而成為受社會價值肯認的成功菁英,菁英傲慢的現象始終未在林昀儒的身上顯露過,相反地,感謝和謙遜是他的金牌。超越世界排名和所有比賽成績、勝率、頭銜等外在世界的評價標準,林昀儒對於成功的態度,以及其父母跳脫文憑主義所實踐的親職教養,值得我們深思自省。

「如果人們的價值不是取決於他們的智力、教育、職業和權力,而是他們的仁厚、勇氣、想像力和敏感性,他們的同情心和慷慨,那麼就不會有階級⋯⋯而每個人將會有平等的機會,不是在任何數字的尺度下往上爬,而是去發展自己獨特的能力,過一個豐富的生活。」【註4】張鐵志在推薦序〈重新想像美麗新世界〉中,引用楊恩1958年小說中,反抗精英統治者提出的美麗新世界理想。

當我們一同沈浸於小林同學的精彩和魅力之中,當然可以愛屋及烏地在書包上掛著小火龍吊飾,或是買一盒皮卡丘香蕉蛋糕 ,但筆者認為作為具有思辨性的社群成員之ㄧ,或許我們可以嘗試著更深刻地思考小林面對自己創造的精彩成就時,所展露出不同於一般成功者的獨特態度,體察其懷抱感謝和謙遜的溫柔,更進一步思考重視個體價值的平等共善社會如何可能。

註釋

[1] 才德至上:meritocracy一詞為英國社會學家麥可・楊恩(Michael Young)的發明,和貴族制(aristocracy)互為對比,指的是不看出身血統,只依據個人表現給予獎賞與報償的制度,一般譯為功績制度或菁英社會。引用自邁可・桑德爾(2021)。《成功的反思》P.37。出版地:先覺出版有限公司。

[2] 邁可・桑德爾(2021)。《成功的反思》P.192。出版地:先覺出版有限公司。

[3] 邁可・桑德爾(2021)。《成功的反思》P.8。出版地:先覺出版有限公司。

[4] 邁可・桑德爾(2021)。《成功的反思》P.9。出版地:先覺出版有限公司。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