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河南暴雨洪災理賠金達新台幣476億元,當地保險業者會因此倒閉嗎?

河南暴雨洪災理賠金達新台幣476億元,當地保險業者會因此倒閉嗎?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近年來極端氣候持續在各國發威,中國河南上月面臨60年來最嚴重的洪患,官方公布災損達超過1337億元人民幣(新台幣6016億元),而隨之而來的理賠金高達到17億美元(新台幣476億元),也讓當地業者面臨巨大的壓力。

7月中國河南省遇到暴雨導致洪水成災,官方公布超過1337億元人民幣的損失,據統計當地保險業者理賠金高達17億美元(新台幣476億元),外界直指鉅額理賠金,將造成保險業者沈重的負擔。不過國外研究報告卻強調,中國民眾普遍對保險參與不高,過去災禍的賠償很大程度還是依賴政府救助和外界捐款,因此理賠金額是否將對業者造成打擊,成為各界關切焦點。

中國鄭州遇60年來最強降雨,災損達1337億元人民幣

《標準普爾全球評級報告》(S&P Global Ratings report)推估中國河南省上(7)月,因為暴雨洪水導致的保險賠償金達到17億美元(新台幣476億元),鉅額的理賠金嚴重影響了當地承辦產物、意外傷害的保險公司的營運。

中部省份河南經歷了自1951年以來的最高降雨量記錄,中國國家氣象中心(NMC)預報員陳濤告訴《新華社》,7月20日4點至5點,河南省省會鄭州市的降水量為201.9毫米,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值;7月17日至21日,鄭州部分地區的累計降水量超過了全市年平均降雨量641毫米。

目前由中國官方公開的數據顯示,該地區的洪水和泥石流奪走了300多人的生命。河南全省有超過100萬公頃的農作物遭到破壞,超過3萬5000間房屋被毀,直接損失超過1337億元人民幣(新台幣6016億元)。

7月27日研究機構Fitch Ratings的報告亦指出,預計河南洪水造成的保險索賠,約佔2020年中國非壽險直接保費總額的0.7%。

該報告稱向保險公司索賠持續進行且擴大,將對當地的保險業者產生重大影響。而河南省保險行業協會統計,截至7月22日18時,河南財險業共接到理賠報案14.35萬件,初步估損人民幣44.89億元(約新台幣193億元)。

為了讓民眾能度過難關,中國銀保監會也下發關於支持防汛救災加強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引導企業保障金融服務,及時公開河南省產險公司聯繫方式,便利災區理賠。而外界直指,高額的理賠金將成為當地保險業者沈重的負擔。

中國河南省保險公司會不會倒閉?

幾十年來各種天災持續對中國造成傷害,除了鄭州水災外,今(2021)年初四川也傳出洪水,導致8萬多人流離失所,極端氣候不斷在中國各地造成傷害,《人民日報》報導,近年氣候變化劇烈,各地災損,有逐年攀高的跡象。

在眾多天災下,中國民眾於保險的災損賠償中,並沒有獲得太多保障。世界銀行的報告說,許多災難性事件中,相關的賠償很大程度還是依賴「政府救助」和「公共捐款」,顯示該國民眾並未將保險視為一種人生中的規劃。

標準普爾報告顯示,目前就中國保險公司而言,並沒有未真正評估極端氣候釀成的災難損害賠償,並繼續販售過時的「保險模板」;一些研究也說明,中國民眾對保險意識不足,也不願意承保相關的災害保險,於災禍後能獲得理賠的人,還是相對少數。

其中《2021年中國保險用戶需求趨勢報告》曾強調,中國保險在總人口中滲透不足,若以民眾投入的保費與中國GDP規模,兩者成長率相比差距非常大;而中國市場保險密度為465美元,不到美國保險密度的10%,也與世界大部分保險發達地區相比,還有一段很大的距離。

保險密度(insurance penetration):保險業保費收入除其人口數,也就是平均每人每年的保費支出,代表該國保險業發展的程度,及國人對保險意識的強弱。

不過,這兩年破紀錄驚人的洪水水平,可能會導致民眾提高承保意識。標準普爾預測,最近的極端天氣事件也在政府層面引起了轟動。標準普爾表示,中國已重新推動提高巨災保險的滲透率。

據世界銀行全球減災與恢復基金(GFDRR)稱,為了克服民眾對災害保險的認識不足,一些地方政府,如寧波、深圳和廣東,一直在為市民購買保單,為將來可能再次面對的極端氣候做出保障。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