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科學闢謠:網傳「Delta疫情大爆發,證明有沒有打疫苗染疫率幾乎一樣」,是真的嗎?

科學闢謠:網傳「Delta疫情大爆發,證明有沒有打疫苗染疫率幾乎一樣」,是真的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網傳文章已引起眾多關注和轉傳,台灣科技媒體中心(SMC)與合作夥伴「MyGoPen事實查核組織」共同澄清新聞與查證研究,希望能依實證醫學研究的精神,藉由專業領域之專家釐清民眾在傳言中產生的疑慮。

同第二題,這個邏輯是有問題的,隨著時間接種人口數越來越多,相對的未接種人口數越來越少,因此在有感染的病人中,接種過疫苗的人口數也會相對地變多,但這不能對於天然免疫以及接受過疫苗的免疫做任何推論,也不能比較;另外對於自然感染者,有部分在得病時已經死亡,所以會再次感染的人相多來說是抗體比較高的,所以有可能保護力比較好。

4. 文章提到「即便疫苗對於高風險族群(老人,慢性病患者等)有降低重症率的幫助,但對於先天免疫力就正常的健康年輕人來說,其實保持良好健康狀態,以天然免疫力來應對,其實就可以有效對抗病毒。」,此說法正確嗎?目前有針對沒打過疫苗的年輕人感染新冠病毒後的研究嗎?

可以用真實世界的數據來看,以色列的重症狀況是,以50歲當一個切點,未施打疫苗組在50歲以下的還是有機會變成嚴重個案(ref.3),感染個案在康復後就有機會產生長期慢性症狀(Long-COVID syndrome)。

根據期刊《自然》(Nature)2021年3月的文章(ref.4),追蹤康復者六個月後的症狀,常見的為疲勞、易喘、咳嗽、胸悶痛、掉髮、焦慮、憂鬱以及創傷後症候群等症狀,此篇研究顯示年紀15歲以下的年輕人約13%有持續的症狀,16-30歲的年輕人約52%有輕微到中度的持續症狀,所以年輕人感染後還是會有後續的問題。

0820013-e1629449892661
Photo Credit: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圖二:研究顯示不同症狀出現的時間(ref.4)。
082015-e1629450125556
Photo Credit: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
圖三:研究追蹤不同年齡康復者的症狀(ref.4)。

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人類發展中心博士後研究員 黃紫渲
台北醫學大學應用流行病學碩士學位學程助理教授 羅偉成
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流行病學與預防醫學研究所教授 林先和

2021年08月21日

隨著Delta變種病毒席捲全球,研究人員正在追踪疫苗對它的預防效果並得到了不同的答案。根據英國研究報告指出,施打兩劑輝瑞-BioNTech疫苗對預防Delta變種病毒引起的症狀性感染的保護力為88%(ref.5)。而另一份於蘇格蘭4月至6月的調查研究發現,施打兩劑BNT疫苗對感染Delta變種病毒的保護效果是79%(ref.6)。另一個在加拿大安大略省進行的研究,亦在較少的觀察樣本中看到相似的結果,兩劑BNT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的保護力是87%(ref.7)。

今年5月初,一份來自以色列衛生部門的研究報告,發表於頂尖醫學期刊Lancet,發現完整接種兩劑BNT疫苗對感染發病乃至於重症死亡,均有九成以上的保護力(ref.8)。然而,隨著Delta變種病毒疫情爆發,該國衛生部門利用相同的分析方式,則發現在Delta疫情為主的期間(6月20日至7月17日),完整接種兩劑BNT疫苗對感染的保護力僅有39%,且保護效果隨著距離完整接種時間而減弱。對於1月份即完整接種的族群,針對感染的保護效果僅有16%(ref.9)。所幸這些分析發現Covid-19 疫苗在預防重症與死亡上都非常有效,包括對Delta變種病毒所引起的重症(保護效果是93%)。關於疫苗效力是否會隨時間減少的議題,值得後續密切追蹤。

近來有網路文章提及以色列衛生署數據公開實證,表示疫苗根本無法防止染疫與重症,免疫防護力幾乎是零。此類未經同儕審查之網路文章,其所引用之資料與推論需要小心研判。除了難以分辨數據來源之正確性之外,對於數據之分析與解讀也需要仔細思考。舉例來說,在評比兩個不同族群(打疫苗vs.沒打疫苗)的感染率時,是否有妥善考慮兩者的可比較性問題,例如已經完整接種的民眾其社交與衛生行為可能會產生明顯改變; 另一方面,老年人可能有較高機會接種疫苗,但也可能更難抵禦攻擊性變異。因此,在解讀真實世界的觀察性資料時需要非常小心,在參考醫學文獻時也應該儘量使用經過同儕審查過的文獻。

COVID-19在全球肆虐的同時也不斷地在變異,除了Delta 變種病毒之外,Alpha、Beta、Gamma⋯⋯等變種病毒也依舊在世界各地盛行、蠢蠢欲動,因此提升個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僅是最基本的防禦,不論是高風險族群(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或是年輕族群,都應該踴躍接種疫苗,保護自己也降低傳播風險,並善用各種防疫資源才能達到最佳的防疫成效。

參考資料

  1. Puranik, Arjun, et al. "Comparison of two highly-effective mRNA vaccines for COVID-19 during periods of Alpha and Delta variant prevalence." medRxiv (2021). 編註:這篇是美國CDC於2021年8月13日召開的會議「ACIP Presentation Slides: August 13, 2021 Meeting」中,格拉斯哥大學的助理教授漢娜.斯科比(Dr. H Scobie)引用的論文(發布於預印本平台,尚未經同儕審核)。
  2. Israel, Ariel, et al. "Elapsed time since BNT162b2 vaccine and risk of SARS-CoV-2 infection in a large cohort." medRxiv (2021). 編註:同[1]。
  3. 編註:請參考〈以色列衛生署資料〉。
  4. Nalbandian, A., Sehgal, K., Gupta, A. et al. "Post-acute COVID-19 syndrome." Nat Med 27, 601–615 (2021).
  5. Lopez Bernal, Jamie, et al. "Effectiveness of Covid-19 vaccines against the B. 1.617. 2 (delta) variant."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2021).
  6. Sheikh, Aziz, et al. "SARS-CoV-2 Delta VOC in Scotland: demographics, risk of hospital admission, and vaccine effectiveness." The Lancet (2021).
  7. Nasreen, Sharifa, et al. "Effectiveness of COVID-19 vaccines against variants of concern, Canada." Medrxiv (2021).
  8. Haas, Eric J., et al. "Impact and effectiveness of mRNA BNT162b2 vaccine against SARS-CoV-2 infections and COVID-19 cases, hospitalisations, and deaths following a nationwide vaccination campaign in Israel: an observational study using national surveillance data." The Lancet (2021).
  9. 請參考〈以色列衛生署資料Israel MOH

本文經台灣科技媒體中心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