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檢疫與社交距離:台灣用科技鋪設「疫情新日常」的安全之道

疫苗、檢疫與社交距離:台灣用科技鋪設「疫情新日常」的安全之道
國鼎生技所開發的COVID-19藥物「Antroquinonol」 | Photo Credit: Golden Biotechnology Corp.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儘管到台灣觀光全面復甦可能還要等上一陣子,這些創新發明確實讓台灣往正確的方向邁進。接種疫苗、接觸追蹤、快速篩檢、治療這些「新日常」雖然和過去習慣不同,但也將帶來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精確、有效率、盡早探知確診與否,是拯救更多人命的關鍵。5月份,位於台北的私募研究機構「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獲FDA許可,藉人工智慧系統判讀胸腔X光片,預測是否染疫。此作法已正式導入肺炎篩檢系統,準確率可達八成。

07_2021_topics-travel-covid-innovation-x
Photo Credit: Taiwan AI Labs
台灣人工智慧實驗室的AI X光掃描技術,可以快速準確的偵測出COVID-19病徵

人工智慧實驗室創辦人杜奕瑾說明:「我們從2020年1月就開始開發這套系統,當時是用於一般胸部X光檢測肺炎。當疫情開始擴散,疫情指揮中心詢問能否把這套系統用在檢測COVID-19上,於是我們迅速訓練這套系統轉用於偵測COVID-19。」

在科技部經費支援下,人工智慧實驗室還建置了COVID-19平台,和台灣大學、陽明醫學院與中央研究院合作,研究現有藥物的新應用。該系統運用生物資訊技術來模擬並預測目標蛋白與藥物化合物(具有臨床安全性的藥物)之間的結合親和力,模擬結果公佈於「DockCoV2」資料庫,供全球醫學研究使用。

抑制病毒擴散

為防堵疫情擴散,台灣採取多項科技手段。自5月份以來,數位化工具的數量也大幅增加。行政院在5月19日啟動實名制度,在餐廳、便利商店等營業場所設置QR代碼供民眾掃描,在追蹤個案足跡的同時,避免侵犯個人隱私。

此外,人工智慧實驗室推出台灣社交距離App,利用藍牙訊號推測使用者位置。如果曾與確診者在同一空間(距離兩公尺內)超過兩分鐘以上,App將發送通知提醒民眾。相關資料則以匿名ID方式保存在裝置中,至多儲存28天。

07_2021_topics-travel-covid-innovation-s
截圖自App Store

若發現新個案,衛生單位會指定並發送驗證碼給確診者,在其確認後將通知曾有接觸的人員,建議接觸者撥打1922防疫熱線回報。曾接觸者與確診者並不會知道彼此身分。

對杜奕瑾來說,保障個人隱私是第一要務:「實驗室從成立開始,就一直遵守在研發演算法時顧及個人隱私權的工作原則。去年和疫情指揮中心討論開發計畫時,我們也希望能在追蹤接觸史的同時保障大眾隱私。藍芽訊號能讓我們掌握周圍的行動裝置,所以我們決定運用藍芽來發展一個去中心化的系統。透過這個系統,民眾可以自行記錄周圍的行動裝置,無需透過政府追蹤。」

儘管該應用程式在2020年初就建置完畢,它到近期疫情爆發後才逐漸廣為人知,目前已有超過800萬次下載。杜奕瑾表示:「團隊在去年3月開發出社交距離App,但當時疫情還不嚴重,所以暫時擱置。它屬於公開資源,我們也把程式碼提供給其他國家,這樣他們也能開發出屬於自己的社交距離程式。」

此外,疫苗預約系統也正由政務委員唐鳳監管開發中。民眾可藉由全民健保App,或至藥局及超市預約施打疫苗,跟2020年預約口罩的系統十分相似。

即時影像上線 免到場也能一覽最美多良車站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儘管到台灣觀光全面復甦可能還要等上一陣子,這些創新發明確實讓台灣往正確的方向邁進。接種疫苗、接觸追蹤、快速篩檢、治療這些「新日常」雖然和過去習慣不同,但也將帶來更安全的生活環境。

為協助更多與疫情相關的研究發現,科技部轄下的國家實驗研究院廣邀各界學者專家於7月31日前提出申請,運用其超級電腦「台灣杉3號」做COVID-19的研究。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主任史曉斌表示,台灣杉1號與2號也都已投入研發相關程式,成果包括以AI驅動、附有麥克風、對COVID-19敏感的聽診器等:「平常我們的主要任務,是協助大專院校與學界進行相關病理研究。因應疫情爆發,我們將資源共享給業界,希望能促進更多正面結果。」

台灣杉3號是國家實驗研究院帶給醫學界最新的貢獻,它是一台CQ系統的超級電腦,可支援新藥研發、各式研究,讓研究者對病毒有更深入認識。

史曉斌說明,他們攜手製造基因定序儀器的美國企業llumina,針對台灣杉3號進行升級,藉由Illumina新型冠狀病毒基因定序分析服務(COVIDSeq),進行病毒分析。

在給《TOPICS》雜誌的郵件聲明中,科技部進一步說明台灣杉3號可協助的領域「在疫情之中,我們更加了解到數位工具對促進民眾健康的重要性。我們歡迎並廣邀IoT、區塊鍊、雲端運算、人工智慧、5G相關領域申請利用。藉這些核心數位工具,國家實驗研究院能幫助各企業開發、創新,一同對抗病毒。」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