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離開以後,請把我撒在新宿二丁目》:即使只能再活一天,我都要繼續推廣預防愛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NHK專題報導:創辦同志雜誌的編輯、日本藝能界首例同婚的女演員、酒吧的媽媽桑、女老闆……各有各的風情樣貌,各有各的愛恨情仇,他們如何在變與不變的日子裡,抬頭挺胸活出彩虹的驕傲。
文:長谷川晶一
Episode 01 如果我死了,請把骨灰撒在這吧……
(前略)
創辦同志雜誌,不被愛滋打倒
正當長谷川感到迷惘時,一位多年熟識的媽媽桑問他:「我最近計畫辦本同志雜誌,你有沒有興趣參一腳?」
當時是1993年,也就是在他染病後的隔年。
「那個時候,新宿二丁目的同志酒吧流行用錄影帶打響自家名號,結果沒多久市面上就出現了海盜版,有些甚至還在老牌雜誌上大打廣告。那位媽媽桑為了與之抗衡,便興起了辦雜誌的念頭。她知道我是做這一行的,所以我自然成了她的不二人選。不過,當時負責編輯的只有兩個人,其中之一還是我,因此我除了要撰稿,從拉廣告到跑業務,也幾乎是一手包辦。」
當時的同志雜誌有所謂的「五強」。
這五家雜誌分別是《薔薇族》(第二書房)、《亞頓》(Adon,砦出版)、《三仔》(太陽出版社)、《男同志》(The Gay,雜民之會)與《參孫》(Samson,海鳴館)。由長谷川操刀的《Badi》(泰拉出版)創刊以後,馬上成為後起之秀,挑戰五強的地位。
而這五強的創刊年,分別是《薔薇族》的1971年,《亞頓》與《三仔》的1974年,《男同志》的1981年,與《參孫》的1982年。
《Badi》便是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橫空出世的新雜誌。就連日本知名藝人貴婦松子(按:日本專欄作家、評論家、異裝藝人和主持人,總是自嘲外型像巨型妖怪。現在是日本主持界數一數二火紅的男大姐)也曾是編輯部的一員。
不過,當時與長谷川一起奮鬥的編輯實在少得可憐,其中之一就是小倉東——他在新宿二丁目開了一家「娘炮玄學」(Okamalt)圖書咖啡店,後來也曾以「瑪格麗特」(Margaret)的藝名化身變裝女王。
「公司高層打從一開始就沒有什麼經營計畫,是我與小倉拚了老命、好不容易才拼湊出一期。例如,創刊暖身號的《男同志字典》,比照字典的形式,將與男同志相關的知識,按照英文字母A到Z來排序。這就是小倉的點子。」
當時,高層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不碰愛滋病與性別平等教育(以下簡稱性平)這兩大議題。所謂「性平」,就是透過同性戀解放運動(Gay Liberation)等的推動,藉此消除社會大眾的性別歧視。
由於此議題涉及層面非常複雜,對於高層來說,是禁忌話題。
「坦白說,這本雜誌走的是娛樂路線,上面會有這方面的顧忌也不難理解,就我個人來看,性平倒也不是這本雜誌的重點。
「不過對於愛滋病,我卻相當堅持,只要我長谷川在的一天,就不會放棄。於是,大概在雜誌出到第二期,還是第三期的時候,我就在董事會上當眾出櫃:『報告董事長,其實我是HIV帶原者……。』」
沒想到,董事會最後竟然點頭,讓長谷川開闢「帶原者交流網」的專欄。老實說,就當時社會氛圍來說,這個議題不僅過於敏感,也是冷門題目。所幸這本雜誌沒有長谷川就辦不下去,所以高層也別無選擇。
於是,長谷川便一點一滴的編織出HIV感染者的交流網。
「後來,也有人請我去演講。當時,我是以真實姓名出席活動。因為,如果用假名的話,肯定被竊竊私語:『看吧,他自己也覺得丟人,才這麼偷偷摸摸的。』」
由此不難看出,長谷川的決心與放手一搏的覺悟。
其實,他真正想說的是:「我就只是運氣不好,染上HIV病毒而已,但這並不代表我就得哭一輩子。」
我願意原諒你
當你露出陰莖,
粗魯的插入我毫無防備的肛門。
當你在我柔弱的直腸裡,
盡情的噴射精液。
當你讓我背負,
肛交高潮的業障。
當你在我體內,
留下HIV病毒卻揮手而去。
這一切的一切,我都選擇原諒你。
——摘自《熊夫人的告白》
其實,長谷川與《Badi》的淵源也不過才大半年的時間。
「當我接下這本雜誌的時候,就有熱度頂多持續三年的心理準備。這完全是我自己的個人經驗。因為大家一開始都是每期必看,但等到真正踏入同志圈以後,這些雜誌對他們來說就太小兒科了。與其如此,倒不如比照豪華便當的概念,讓雜誌內容應有盡有、包羅萬象,滿足所有讀者的喜好。或許是我矇對了市場走向,加上從其他雜誌搶到不少廣告。《Badi》雖然是新創刊,卻也立即打出名號。」
即使只能再活一天,我都要繼續推廣預防愛滋
他調皮的笑著說道:「於是,我便順勢以功成身退為由,腳底抹油,就是一個字——溜!」
長谷川離開以後,《Badi》的發行量仍然不斷攀升。當時的網路不如現在發達,因此雜誌的影響絕非今日所能想像。
「其實,《Badi》之所以一炮而紅,應該歸功於小倉擔任總監以後,慧眼獨具的打造出『我是同志,我樂活』的風格。換句話說,這本雜誌成功的關鍵,就是我說的那個豪華便當,我打前鋒做出飯盒,然後他跟著接棒,擺滿各種美味佳餚。」
這種應有盡有、包羅萬象的編輯方針不僅對了市場胃口,而且內容還新奇有趣,讓讀者欲罷不能。於是,《Badi》甫推出便成功擄獲全日本上上下下同志的支持。其中之一,包括後面會提到的HIRO。
長谷川雖然離開了《Badi》,沒多久又創辦了新雜誌《G-Men》。
「這本雜誌的定調很簡單,總歸一句就是『屁孩滾蛋』。因為我要辦的是一本成熟男人逐夢的雜誌。」
成熟?長谷川為什麼會鎖定這個客層?他接著解釋當時的業界生態。
「當時,同志雜誌分為三大類,一個是主攻年輕族群的《薔薇族》,一個是標榜男子氣概的《三仔》,另外一個就是走熟男路線的《參孫》。
「後來加入戰局的《Badi》,則是以外型亮麗的小鮮肉為賣點。因此,我便想辦一本完全擺脫既有框架的雜誌,例如模特兒全是有點年紀又滿臉鬍鬚的猛男之類的。」
Tags: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