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抗原快篩是否能有效識別感染者,並阻止COVID-19傳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同快篩試劑有其各自敏感度與特異性,使用上仍需要各別獨立的試驗結果支持。本研究雖結果顯示敏感度與特異性有不錯表現,但對於陽性預測率卻不盡理想,也就是偽陽性的比例過高。
議題背景
在今(2021)年8月27日,國際期刊《美國醫學會期刊》網路開放版(JAMA Network Open)公開新研究:「Validation of an At-Home Direct Antigen Rapid Test for COVID-19」。此研究縱向比較了COVID-19(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新冠肺炎、武漢肺炎)的居家快篩(Direct Antigen Rapid Test)與qRT-PCR之間的敏感度與特異性、及不同時間點檢測的有效性。
本研究之目的,是為了釐清「居家抗原快篩是否能有效快速識別感染者,並阻止COVID-19的傳播?」之問題。一起來看看專家說法。
引用文獻:
- Harmon A, Chang C, Salcedo N, et al. Validation of an At-Home Direct Antigen Rapid Test for COVID-19. JAMA Netw Open. 2021;4(8):e2126931. doi:10.1001/jamanetworkopen.2021.26931
台灣大學醫學院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學系副教授 蘇剛毅
2021年8月26日
疫情爆發至今,高傳播率與檢測技術的限制造成疫情管控上困難,即時定量聚合酶鏈鎖反應(QPCR)雖仍是目前公認確診COVID-19的標準方法,但所消耗的成本、時間與便利性等考量也是它難以做為疫情監控普及化的主因,再加上許多檢驗都是出現症狀後才進行,對於防疫成效有限。故許多便利、經濟的居家抗原快篩便成為疫情即時監控之選擇,但其靈敏度與特異性仍有疑慮,需要有大規模、長時間追蹤的研究試驗佐證其可行性。
這份研究報告針對美國麻州劍橋與波士頓地區257位受試者,在半年間以每週兩次頻率在家自行以鼻腔拭子採檢後,同時進行抗原快篩與QPCR檢測並比對,結果顯示抗原快篩在症狀出現3天內檢測敏感度為96.3%,且大部分受試者在這期間尚沒有意識已有症狀,這項重要研究認為高頻率居家快篩可有效鑑別感染者並即時隔離防止疫情擴散。
然而,欲依此研究結論轉換作為我們的防疫策略時,有幾件事情需要思考:第一、抗原快篩套組的選擇。不同快篩試劑有其各自敏感度與特異性,使用上仍需要各別獨立的試驗結果支持,才建議使用;第二、感染盛行率對於此種高頻率篩檢的防疫策略效果影響甚鉅。以這份研究執行地區的盛行率約為1-8%,雖結果顯示敏感度與特異性有不錯表現,但對於陽性預測率卻不盡理想,也就是偽陽性的比例過高,可想而知在盛行率更低的台灣,高頻率篩檢對防疫優缺點是需要審慎評估的。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檢驗生物技術學系副教授 王聖帆
2021年8月27日
此研究為Dr. Holberger的跨國合作團隊對於目前COVID-19偵測病毒N蛋白抗原的居家快篩,所進行的敏感性與特異性的評估。此研究有三個主要的實驗室分別位於英國劍橋、美國波士頓與美國麻州,招募了257受試者且在家自行採集鼻拭子檢體每週兩次持續半年,此研究總共收集了2951個居家採集的鼻咽拭子檢體,同時使用COVID-19居家快篩(direct antigen rapid tests,DART)以及qRT-PCR進行評估。
研究結果發現在出現症狀的第0天至第12天,居家快篩的平均敏感度(sensitivity)為78.9%,特異性(specificity)為97.1%。若在出現症狀的初期(第0天至第3天)敏感度可以提升至96.3%; 在症狀出現的後期(第4天至第7天)敏感度仍有84.9%。
此研究提供了一個COVID-19居家快篩的敏感性與專一性的評估分析報告,尤其是收集了英國與美國跨種族與性別受試者的評估資料,實驗結果顯示居家快篩的準確度與可行性,也提供重要的訊息給世界各國對於COVID-19防疫政策的制定與檢驗效力認定做參考。
尤其是檢驗量能不足的國家,可讓民眾自行在家進行檢測與通報以及即時隔離確診者。台灣目前雖然有開放販售居家快篩,但是目前指揮中心主要承認的檢測報告仍是由專業醫師採檢且在指定的醫院進行為主。倘若日後COVID-19居家快篩評估其敏感性與專一性均達到衛服部與食藥屬的要求,民眾將來便可以在家自行檢測,能使得COVID-19檢驗便利迅速也能及時隔離與防堵變異株的入侵。但是,此研究有些問題包括:
- 未說明使用的居家快篩的廠牌(還是實驗室自行研發的居家快篩?)。
- 雖然方法中說明每週採檢2次,但在結果圖中的顯示15位COIVD-19確診受試者呈現的數據,多數受試者每週採檢均超過兩次。
- 方法中並未提及收案的時間點,因此不清楚這些受試者主要感染的新冠病毒株的種類,也不清楚此快篩試劑對不同變異株的檢測能力。
- 是否有對於受試者進行自行採檢教學或是提供圖文並茂的說明書讓受試者採檢更精確?因為要採集到鼻咽深處的分泌物不太容易,一旦採檢不當對於後續的檢驗結果影響甚大。
- 並未對COVID-19居家快篩與qRT-PCR檢驗結果進行更詳細的數據,目前僅有一張圖顯示15位確診受試者在兩種檢測方法的檢驗結果與趨勢,沒有進一步的統計分析兩種方法檢測出來數據的相關性比較。
結論
- 不同快篩試劑有其各自敏感度與特異性,使用上仍需要各別獨立的試驗結果支持。
- 這份研究執行地區的盛行率約為1-8%,雖結果顯示敏感度與特異性有不錯表現,但對於陽性預測率卻不盡理想,也就是偽陽性的比例過高。
- 在盛行率更低的台灣,高頻率篩檢對防疫優缺點是需要審慎評估的。
- 此研究提供了一個COVID-19居家快篩的敏感性與專一性的評估分析報告。
- 檢驗量能不足的國家,可讓民眾自行在家進行檢測與通報以及即時隔離確診者。
- 此研究仍有些問題,包括:未能得知廠牌或為自行研發之快篩、未知檢測的病毒株種類而影響檢出結果、未說明是否有統一對受試者教學採檢方式,以及缺少更詳細的統計分析。
責任編輯:蕭汎如
核稿編輯:翁世航
“COVID-19”的相關議題
- 2021-09-10 【圖輯】年輕人的BNT接種攻略:12-17歲的心肌炎機率?副作用怎麼處理?
- 2021-09-09 本土新增4例、死亡1例,幼兒園群聚案源頭可能是老師與埃及爸爸
- 2021-09-09 居家抗原快篩是否能有效識別感染者,並阻止COVID-19傳播?
- 2021-09-09 上下班途中染疫算職災嗎?雇主要求提供疫苗接種證明是否違法?
- 2021-09-08 大專院校開學在即,防疫8大指引出爐「實體授課室內最多80人、採固定座位並落實實聯制」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