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專訪】《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策展人:把最底層的東西放進美術館,誰說髒話不能是文化內涵?

【關鍵專訪】《TAKAO・台客・南方HUE:李俊賢》 策展人:把最底層的東西放進美術館,誰說髒話不能是文化內涵?
Photo Credit: 藝術家家屬、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高美館展出的展覽《李俊賢:TAKAO.台客.南方HUE》,藝術家李俊賢的作品表現了他在人生不同的階段、不同的角色裡對在地景物以及生活狀態的觀察。於8種跨界的身份中來回切換,李俊賢始終沒有忘記自己對於「歹頑郎」身份認同,在畫作裡創造出真實且充滿豪情的南方意象。

所以他們選擇以旅行的方式,重新走過李俊賢在過去曾經走過的路線,去尋找他曾經看過、深受感動的風景。這是一場為紀念逝者而辦的緬懷之旅,也是一場為生者縫補傷痛的療癒之旅。

unnamed
Photo Credit: 林易萱拍攝
在這趟療癒的旅程中,策展人與同伴們不時將李俊賢的作品拿出來與現場的景色比對,重新體會李俊賢在過去所經歷的感動。

「康老師帶我們去柴山的那一趟,我們找到李俊賢那幅畫的石頭,真的很像。但是對所有的,包含藝術家、藝術門外漢來說,這件事都會很有趣。我們試著去揣摩李俊賢的眼睛,以及他的身體,以及他到達的那個點的氣氛。我在這邊用講的,或許跟藝術史專家的觀點有點不太一樣,我講的看起來比較週邊,不是作品本身,但是對一般人來講,要去看作品,有很多可以引起深入興趣的可能方式,而其中一種策展的方法就是去旅行。」策展人龔卓軍分享了他們在沿途看過的風景,以及透過揣摩李俊賢的方式去觀看而發現的驚喜。

「其實在李俊賢的文章裡有提到土地身體感這件事情,也就是說如果沒去走你不會只是『生成什麼款』,就像龔老師講的,你會不知道西北雨大到你站著打到臉上會非常痛,那麼大顆。你也不會知道霧氣可以有多濃。如果都沒有經驗這些身體感知,就很難感同身受。我們在香蕉灣才發現,難怪李俊賢會在那裡畫出唯一沒有用HUE的而是用滴的(作品),他(應該是)覺得很放鬆。所以從畫面就看得到他感受的那個當下、那個午後長什麼樣子。」策展人許遠達也十分認同旅行的策展方式,因為唯有親身經歷,才能真正地感同身受,去了解藝術家的創作思維,從而策劃出能夠引起共鳴的展覽。

unnamed
Photo Credit: 藝術家家屬、高雄市立美術館提供
圖中「革咪貫」的組合字,表現了用台語講述「高美館」的口氣,十分有趣。

雖然美術館的觀眾無法隨者策展人以及藝術家的家屬、朋友一同到台灣各地觀看藝術家眼中的景色。但是觀眾觀看展覽的過程也可以成為一種旅行。

透過觀看李俊賢的作品,觀眾仍舊可以穿越到那個和風徐徐、或是豔陽高照、或是狂風大浪的午後,與李俊賢一起坐在海邊、路邊、鐵軌旁,安靜地或愉悅地紀錄他眼中最美的台灣滋味。

186480920_3902418743144868_1069110878606
Photo Credit: 高雄市立美術館

備註

[1]如Nikolay Chernyshevsky(俄)、John Ruskin(英)等人。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