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平衡的台灣經濟與工資(下):政府常說「台灣經濟增長」,卻不願為勞工大幅調漲工資

不平衡的台灣經濟與工資(下):政府常說「台灣經濟增長」,卻不願為勞工大幅調漲工資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的低成本結構,為企業帶來過高的利潤水平,也影響了台灣及其工人、創新和整體增長潛力的利益,如果政府繼續向企業讓步,就如同向公眾表明,政府是剝削工人和破壞國家創新潛力的同謀。

台灣經濟增長的表象背後

由於有利於企業的低成本經濟結構,台灣的基本工資嚴重受壓。 這造成了經濟不平衡,隨著企業囤積利潤和投資無效,創新停滯不前。

台灣的經濟增長是其經濟收益分配不均的一個表象。這一趨勢是由於對企業利潤最大化的不健康依賴,與過度的房地產投機交織在一起,同時犧牲了工資和勞工的生計,並在此過程中犧牲了創新。

剝奪了台灣的創新和增長潛力的台灣企業,已沒有正當理由阻止更強勁的工資增長,這些企業通過積累個人收益使不健康的經濟結構長期存在,同時,政治家在接受私營公司的捐款以幫助降低工資和剝奪勞工的公平權利時,如同同謀。

事實上,台灣在22個國家的裙帶資本主義指數中排名第10位,是排名第二的發達國家 (韓國排名第20)。這反映了經濟鼓勵尋租行為,許多公司的繁榮不是因為自由市場,而是因為它們與政客的關係。

台灣需要扭轉其經濟的結構性破壞,以發揮其在25年前擁有的潛力。 在那之前,台灣應該開始在人力資本和創新潛力方面趕上韓國和其他發達經濟體。為此,台灣需要提高工資。

台灣不再有藉口拒絕勞工加薪

一些經濟學家敦促政府等到今年最後一個季度,再討論提高基本工資的問題,稱匆忙通過這項政策,會傷害受最近疫情打擊最嚴重的中小企業。

但是,最新一波的疫情爆發不應成為推遲提高基本工資的藉口。事實上,台灣的基本工資已經被壓低了二十多年,人們不該容忍或允許進一步的壓迫。大多數其他發達國家都面臨比台灣更嚴重的疫情,但已決定今年提高基本工資,此外,儘管發生了疫情,考慮到台灣企業去年賺取的利潤,他們有能力向勞工支付更高的工資。

別忘了,台灣是全球2020年表現最好的經濟體之一。

同一些經濟學家,還引用失業率上升作為不提高基本工資的理由。然而,台灣7月份的失業率為4.53%,是發達經濟體中最低之一。即使失業是一個問題,鑑於政府今年徵收的創紀錄稅收,政府應該能夠通過增加失業給付金和提供工資補貼,來支持勞工。

事實上,政府7月的稅收收入創下新紀錄,其中包括企業稅收入,躍升77.7%至新台幣2306億元。

pou8ecfhikyjxu6rpbn5qn0d327uuo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勞動部長許銘春

台灣政府決心在大流行期間支持企業,包括推動該國經濟發展的半導體製造商,但政府並沒有表現出同樣的幫助勞工的決心。 這不僅不合理的,而且還令人質疑蔡總統推動親勞工議程的決心——她曾在競選活動中承諾引入立法,要求將基本工資與生活成本掛鉤。

台灣的老闆們往往指責工人懶惰,比如前全聯總裁徐重仁,曾說台灣的年輕人應該「不要太計較薪水比別人低,忍耐不計較」。然而,真正懶惰的是這些一直依靠低成本勞動力來發展業務的老闆,如果創新和利潤增長不夠快,那是因為台灣老闆拒絕公平對待勞工,在破壞自己和台灣經濟。

這也引出了一個問題:台灣普遍存在的剝削文化。例如低收入移工受到雇主的虐待,或在新疫情期間被迫帶薪休假在家工作的僱員。歷經數十年的勞動剝削,也導致台灣社會道德和基本禮儀受到侵蝕。

現在是提高基本工資的時候了

儘管半導體行業對勞動力的需求不斷增加,但這些公司的勞工平均收入僅為新台幣52483元,處於韓國基本工資水平。而這也引出了一個問題:台灣的低成本結構,是否過度因此帶來過高的利潤水平,影響了台灣及其工人、創新和整體增長潛力的利益?

相關的討論,和我之前寫過文章中的資料,足以反擊那些抵制提高基本工資以繼續從廉價勞動力中獲利的企業,我也呼籲政府落實計劃,逐步提高勞工的工資,如果政府繼續向企業讓步,就如同向公眾表明,政府是剝削工人和破壞國家創新潛力的同謀。

基本工資擬調漲 勞工受惠(1)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台灣在向更高價值的創新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已經失去了20到30年的時間。台灣要強大,現在是大幅增加工資的時候了。是時候放棄這種基於自私自利的破碎經濟模式,轉而建立在社會團結基礎上的新經濟模式,為公民、勞工和國家的利益服務,讓台灣和台灣人有能力和力量去面對 未來幾年的新挑戰。

台灣需要一個增加工資的計劃,首先將失去的工資返還給工人,然後實施更強有力的抑制房價的計劃,以便將資金用於促進生產性經濟的創新。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