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蒂芬金《機構》:很像電影《變種人》?其實讀起來更像青少年版《刺激一九九五》

史蒂芬金《機構》:很像電影《變種人》?其實讀起來更像青少年版《刺激一九九五》
Photo Credit: Unsplash CC0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有趣的是,雖然《機構》的確與這些作品有些相似,但究其根源,這本小說所展現出的卻又是另外一回事,讓我們看見了身為影響源頭的金,是如何運用他的拿手好戲,試圖以不同角度來討論如今這個時代,因此並非僅是意在復古,而是於內在主題上確實帶來不同新意的一部精采之作。

文:Waiting(本名劉韋廷,曾獲某文學獎,譯有某些小說,曾為某流行媒體總編輯,近日常以「出前一廷」之名於部分媒體撰寫電影相關文章。個人FB粉絲頁:史蒂芬金銀銅鐵席格)

如果你是超級英雄片的愛好者,那麼在聽到恐怖小說之王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這本《機構》的故事大綱時,應該會覺得十分熟悉。

事實上,當《機構》這本小說的相關消息於2019年1月首度披露時,便曾引起過一陣討論。有不少媒體紛紛表示,這本描述擁有超能力的青少年們,被神祕機構綁架到一個秘密場所進行研究的科幻驚悚小說,就故事題材來看,與原本預定要在2019年4月上片,最後卻因故數次延期,直到2020年8月才總算上映的超級英雄片《變種人》十分相似。

或許正因如此,當《機構》剛公佈時,有不少媒體曾將這本書的故事大意形容為「黑暗版的《X戰警》」,同時也由於《變種人》嘗試為超級英雄片加入恐怖元素的嘗試,亦讓這兩者在原本分屬於不同類型領域的情況下,像是在朝著彼此的方向展開探索,因此令人十分好奇它們究竟會有多麼相似,又會有哪些關鍵上的差異。

有趣的是,雖然這兩部作品的題材確實就像雙胞胎,但只要你實際看過《機構》與《變種人》,便會發現它們在許多地方都相差甚遠。比起《機構》而言,反倒是《變種人》更強調那種彷彿靈異事件的恐怖元素,至於《機構》則選擇牢牢站在科幻驚悚的位置上,利用如同政治寓言的情節,讓那些在機構工作的反派,成為小說裡最令人緊張不安的主要來源,因此無論是故事方向或內在主題,兩者都因此有著明顯不同。

同時,如果你原本便是史蒂芬.金的忠實讀者,勢必也會知道,其實除了各式各樣的鬼魂與怪物外,「超能力」也原本便是他時常描寫的題材之一,甚至就連《變種人》的導演喬許.布恩,也曾在訪談中直接表示,金的作品確實對《變種人》有著明顯影響,認為金在處理超能力與角色狀況的矛盾這點,正是他的小說與大多數超級英雄漫畫的最大不同。

如果我們回過頭去看金過往的相關著作,便會發現布恩的確所言不虛。

雖然許多超級英雄漫畫同樣會在故事裡融入不少政治議題與現實隱喻,但金在處理超能力這個元素時,卻往往會使這點與故事內在息息相關,將其作為一種強化主題的渲染方式。

舉例來說,在他的處女作《魔女嘉莉》裡,超能力除了象徵主角嘉莉在家庭與校園生活中的壓抑程度之外,甚至還變成了現實中的槍械那類存在,使小說最末的悲劇發展,得以與不少真實的無差別殺人事件產生內在上的連結。而在《綠色奇蹟》中,超能力則變成一種神蹟般的展現,強調出故事隱藏的宗教性質。

甚至就連他的推理小說「霍吉斯三部曲」,內容也在前兩集《賓士先生》與《誰找到就是誰的》並未著墨超自然元素的情況下,於最後一集的《我們還沒玩完》中突然出現了超能力元素,除了使主角一行人的處境因此更為凶險,也為整個故事增添了另一層與現代科技有關的諷刺意涵,其中的寓言性質也因而變得明顯起來。

此外,超能力也是他想透過小說隱喻政治相關主題時,經常會使用的元素之一。而從這個觀點來看,《機構》則更偏向此類作品,甚至還與他過去的《死亡禁地》及《燃燒的凝視》在相關元素上具有一定程度的聯繫。

在《燃燒的凝視》中,有著另一個神秘的政府組織,不斷研究可以激發出人類超能力的相關藥物。至於故事方面,則以一對擁有不同超能力的父女逃離這個組織,並遭到連番追捕的情節作為主軸。金藉由這對父女的艱困處境,成功引發讀者的共鳴,並使天真無邪的女孩主角與秘密組織成員的陰狠狡詐展現出鮮明對比,進而帶出了故事對於權力機構的高度不信任感。

至於出現在《死亡禁地》中的超能力,則與奇特的感應能力有關。主角可以透過觸碰方式,感受他人的思維、過往,甚至是未來會發生的事。因此,當他接觸到一名表面和善,但內在卻瘋狂嗜血,未來將成為美國總統並引發核戰的虛偽政客時,則暗自下定決心,不惜代價地阻止悲劇降臨。

從以上兩部作品的情節來看,《機構》就像是一個經過變化的融合體。史蒂芬.金除了以不同角度切入類似元素,同時也透過他一貫的細膩敘事,讓讀者對那些身懷異能的孩子們感到同情不已,藉由他們在困境中相濡以沫的友情,就這麼收服了讀者的心,除了像他過往類似題材的作品一樣,讓青春期的內在騷動與超能力產生連結以外,也透過角色們面對這些困境的情節,使《機構》相當程度地成為了一部帶有些許苦澀氣息的成長小說。

有趣的是,由於這些孩子處於被囚禁起來的情況,因此你甚至還可以在其中看到收錄於《四季》,曾改編為電影《刺激一九九五》的中篇小說〈麗泰.海華絲與裘山的救贖〉的些許影子,使《機構》在某些時候讀起來,甚至有點像是青少年版本的《刺激一九九五》,在部分情節及角色塑造方面,都會使喜愛那部作品的讀者在為角色感到擔憂的同時,卻也會在部分橋段中不禁會心一笑,再度感受到金氏作品的獨特樂趣。

除此之外,《機構》也維持了金多年以來,總是對各種問題勇於表態的創作精神。除了故事再度藉由「機構」這樣的存在,象徵他極為反感的川普政權以外,同時更透過一些故事情節,表達出他對於某些社群網站或新聞媒體的質疑,就這麼藉由細節提醒讀者,我們都有可能在未加留意的情況下,受到各式虛假信息的欺瞞,因此若是我們不加提防,便有可能在這個網路時代裡,屢屢受到有心人士的操弄而毫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