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評】陳育虹《索隱》:一切的愛皆如盈缺,我們永遠都不能逼迫時間復歸

【詩評】陳育虹《索隱》:一切的愛皆如盈缺,我們永遠都不能逼迫時間復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陳育虹肯定是一位愛月人:在各詩集中或多或少都有月亮的存在;它帶有一種「明明身在體制之中,卻隱約感到孤寂」的水分,建立出一種難以啟齒距離感的畫面,其中最帶有這種特質的詩作或許是《閃神》中的〈海星〉。

這首詩中已經可以見到你與我確切地融合、而你的身份定性為我的情感投射物——「你」是誰不重要,只要情感尚存的一天,總有一個「你」會被「我」所放在祭台中思念。

「索」所建構的對話空間以及抽象對比中,我緩慢體認到你與自身的差別是一種「一體兩面的同質」,從尋覓與互相傷害,到發現我們同樣被什麼東西傷害,而終至融合,你最終竟只是我情感所建構的物件、一顆不甚真實的、被「命名」的月亮,最終被時間所沖散,與我做階段性的分離,結束了你的盈虧週期。

有關於你對自身主體性的尋索,則在隱中出現。在隱中並沒有第一人稱我的出現,我們不確定這個視角是以我的觀察角度或是一個中立的旁白所控制,然而讀者可以藉由隱來偷窺你的身影與掙扎,與象徵著「吞噬」的月亮間的拔河。

在這個段落的前期,你與月亮的意象相安無事,而你也同時具有「讓月亮充斥自身」的覺悟:如〈之四,隱〉中「你只是追逐一個/意象/在意識與潛意識底」呈現出你亦在追逐這樣子的「月亮身份」;〈之十四,隱〉中「你試圖拼接那/切割準確、光滑的/一千片月亮/拼圖」亦有這種追尋的意圖。

然而在本詩末段卻給予了你打擊:「一千片月亮圍堵床邊/你被困在月亮/在自己的/錯亂意象裡」,先為你製造一種弔詭的心理;而很快地在〈之二六,隱〉中你便開始害怕掌控力過於強烈的月亮,再在〈之二九,隱〉中產生了「既生於夜卻懼於夜」的矛盾心態,你與「月亮身份」正式決裂。

其實你無須一枚月/在窗口,你唯一的出口/那樣望著你/而一枚月出現/大剌剌的說道這才是/你的窗口,你慌了/其實你從不/了解月:幽明、動靜/虛實、悲喜/甚至於……有無(〈之四二,隱〉)

時間持續在走,你在辯證過程中逐漸體認到,自己與代言自己的存在間,距離有多麼龐大但引力卻又那麼強,你作為一個輕盈的物體,被月亮龐大而凶悍的意象所制約了,所有向外探望的管道皆被封死,你被這無法為己控制的力量所挾持,當月亮本身的意象已經壓過了你作為「被觀察的個體」的自由活動時,整個第三人稱視角的觀察便開始崩解,開始墜落:

那正是你,但究竟什麼都/不是:月非月/夢境非夢/時間被路劫失蹤/你把自己鎖在記憶之外/感覺之外,放逐令/緩慢作用,心/在隧道仄行/絕望就這樣開始:你渴睡/卻一再墜入夜/之外(〈之四七,隱〉)

你便被鎖在了自己所持、形塑出主體性概念的記憶之外;作者宣稱了你本身存在的消滅,你只活在夜中而逐漸被月的孤高明亮意象吞併、進入,而當你開始排斥被月進入時、反而發現自己被鎖在了自己的記憶之外墜入虛無。這裡可以搭配著索中一首,我作為你的創造者的怨嘆:

你不想做我的神/不預警,不顯神蹟/不給任何應許/你要我慣於夜行/沒有月亮/沒有月亮/是真的(〈之四一,索〉)

「你不想做我的神」某方面正呼應著在隱中你主體性的喪失:月的意象過於沉重了,像引力最強的黑洞,重到到最後你發現了月其實吸走了自己的全部,月亮不再是純淨的月亮,而你的形體也完全消逝。

在本書終局,索隱概念歸回一體,「你」、「我」、「月」重合為一時,我們才終於有辦法去猜測,時間隨著盈虧前進著,你的本體(也許是一個特定的思慕對象)的形象隨著記憶消去而逐漸喪失自我,最終作為一個無機的祭品併入了我夜間思念的語境之中、作為儀式性的祭拜對象;最終當這層不穩定的儀式性質也隨著時間消逝而被抹消、你與我間的記憶完全喪失時,你與為你代言的月便墜落至虛無中,而我則等待著下一個月亮、下一個你在現實生活中重新上弦。

作者在隱中藏有龐大的野心,運用月亮的引力與公轉進行了對「抹消情感投射對象」、「將所愛之人置為時間流中的虛無逝物」的激烈實驗,最終良好地形塑了愛欲半衰著的畫面。

但是來吧,吾愛/白日已然迫近…………(〈莎弗詩抄fr. 43〉)

所以月亮本身究竟是否存在?它所隱喻的存在到底是否存在?你到底存不存在?一切都與思念的喜新厭舊有一定的關係。月亮(或任何人所留下的信物)對你(或前述的、被思念的「任何人」)的侵蝕,就是概括化整個對潛意識存在的愛欲對象朝拜的動作:緩慢地,所有的思念都會變成純然制式化的動作,而祭台喪失了留下思念對象魂魄的能力。

個人拜物式的幻想。作者在本書接近尾端時,做了強烈而傷感的定調:

這是最糟的/但現在什麼都不可能了/我不可能告訴你/我痛/不可能/再愛你/不可能再愛你。/這是最糟的(〈之四四,索〉)

果然一切的愛皆如盈缺;我們永遠都不能逼迫時間復歸,歸回月最閃爍最圓滿的狀態。圭臬般的圓滿。

本文經《方格子》授權轉載,原文發表於此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


“鮮榨文學專欄”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