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格納集團「一日叛亂」暫落幕,如何牽動俄烏戰局?前因後果一次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華盛頓郵報》指出,沒有跡象表明這場瓦格納譁變為烏克蘭反攻的勝利之路奠定基礎,但由普里戈任領導的這支傭兵集團已被視為侵烏戰事裡俄方戰力最強的部隊,隨普里戈任似遭放逐白羅斯、瓦格納將因簽約遭俄國國防部吸收,今後還有無剽悍戰力不無疑問。
(中央社)俄羅斯的瓦格納傭兵集團(Wagner Group)與俄國軍方不合在俄烏戰爭期間白熱化,終於24日引爆瓦格納譁變且兵鋒一度直朝莫斯科。事變雖一天內以瓦格納撤軍暫告平息,但影響值得觀注。
瓦格納集團首腦普里戈任(Yevgeniy Prigozhin)24日揚言推翻俄軍領導階層,部隊旋即進入俄國南部城市頓河畔羅斯托夫(Rostov-on-Don)並聲稱控制市內所有軍事設施,另分兵北上莫斯科;俄國政府則祭出反恐機制,總統普亭定調譁變為「叛國」。整起事件震撼國際。
《華盛頓郵報》指出,瓦格納譁變目前情況似漸平息,普里戈任以「避免流血」為由宣布撤軍。克林姆林宮發言人培斯科夫(Dmitry Peskov)表示經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Alexander Lukashenko)斡旋,普里戈任與普亭達成協議後平息事態。培斯科夫並說此前對普里戈任提起的刑事控罪將撤銷,普里戈任本人將轉赴白羅斯。
但這場事變仍代表對普亭領導力的重大挑戰,俄國侵略烏克蘭戰事進程也可能因此變化。以下綜合華郵、《紐約時報》等美國媒體分析事件來龍去脈與今後影響。
瓦格納傭兵集團小檔案
瓦格納傭兵集團是普里戈任2014年創建,在侵烏作戰期間規模來到顛峰的5萬人,其中不少是招募自囚徒。美國今年稍早將瓦格納列為跨國犯罪組織,澳洲、加拿大、日本、英國與歐盟也對瓦格納制裁。瓦格納此前在中東、非洲、拉美等地的戰場活躍,被控涉及大量人權侵害。
雖然技術面上傭兵在俄國屬非法,但瓦格納集團卻在俄國為合法登記企業。瓦格納行事不受俄國軍方制約,近日更拒絕新募兵員須與俄國軍方簽約的要求而與俄國國防部鬧得不可開交。
- 「瓦格納集團」攻下蘇勒答爾,為何該傭兵組織能協助俄軍取得睽違數月的勝利?
- 4萬名罪犯投入烏克蘭戰場,傭兵組織「瓦格納集團」被美國列為「跨國犯罪組織」
- 《衛報》:俄羅斯2萬名雇傭兵投入烏克蘭東部,包含惡名昭彰的極右翼「瓦格納集團」
普里戈任是何許人
現年62歲的普里戈任是名有前科的俄國商人,因旗下餐飲集團與克里姆林宮間有合約且長年與普亭交好,讓他有「普亭的大廚」之稱。在長年否認與瓦格納間有關聯後,普里戈任2022年終於承認瓦格納是他所創。
美方此前指控普里戈任控制一個名為「網際網路研究局」(Internet Research Agency)的網軍組織干預2016美國總統選舉。
侵烏戰事加劇瓦格納與俄軍高層不睦
儘管多年來被視為普亭左右手,普里戈任因侵烏戰事期間瓦格納士兵傷亡慘重,痛批俄軍高層的言詞益發辛辣。他連月來指控俄國國防部沒能充分支援瓦格納部隊,經常在社媒發影片開砲。
普里戈任多次將俄軍戰事不順歸咎於軍方領導失誤,指責俄軍高層扯後腿不為瓦格納撥補彈藥導致他的戰士犧牲慘重,今年5月攻陷烏東的巴赫姆特前還一度揚言再不撥補彈藥就要率軍走人,後來拿到彈藥才作罷。
普里戈任23日指控俄軍在烏克蘭佔領區空襲瓦格納造成重大傷亡後,引爆這回譁變衝突。
紐時指出在今年4月的美軍內部洩密事件時,就有外洩情資稱美國截聽到俄軍高層之間爭論應如何處理普里戈任不斷索要彈藥的問題,但直到近日美方情報官員才接獲普里戈任可能「動手」的警訊。
美方官員表示,情報圈不知道普里戈任採取軍事行動將如何收場也不知其最終目的,眼前最擔心這可能衝擊俄羅斯核武的掌控。
誰是普里戈任的眼中釘
普里戈任數月來不停痛批俄羅斯國防部長蕭依古(Sergei Shoigu)與參謀總長格拉西莫夫(Valery Gerasimov),曾呼籲應槍斃這兩人。
蕭依古近期下令,所有「志願隊伍」需在7月1日前與俄國國防部簽約,等同從普里戈任手裡將瓦格納傭兵改置於國防部控制之下。普里戈任揚言瓦格納不會簽約。
葛拉西莫夫被任命為侵烏戰爭總司令也讓普里戈任備感洩氣,俄國國防部後來又禁止瓦格納招募獄中囚徒補充人力。
瓦格納如何譁變
普里戈任24日一早表示瓦格納控制位於俄國南部城市頓河畔羅斯托夫(Rostov-on-Don)的俄軍侵烏司令部,告訴司令部的俄軍指揮官他會封鎖羅斯托夫並派兵赴莫斯科,要「肅清」蕭依古與格拉西莫夫才罷手。
普里戈任號召俄國人加入瓦格納對抗蕭、格兩人,指控兩人謊報俄烏戰況且低報傷亡,宣稱瓦格納起兵「不是軍事政變,而是正義遊行。」
事變如何轉圜
許多分析家預測若瓦格納執意進軍莫斯科,普里戈任的下場不是被殺就是被捕,但24日午夜普里戈任突然同意部隊掉頭不再開向莫斯科,整起危機降溫。
根據克宮與白羅斯國營媒體指出,瓦格納收手是由白羅斯總統盧卡申科斡旋促成,盧卡申科與普里戈任談判前曾獲普亭授意。據稱在瓦格納的安全保障被接納後,普里戈任同意停止發兵莫斯科。
俄國媒體報導,在克宮宣布撤銷對普里戈任的控罪後,瓦格納部隊離開佔領的羅斯托夫,普里戈任則形同放逐被送至白羅斯。
事變對烏克蘭有何影響
華郵指出,沒有跡象表明這場瓦格納譁變為烏克蘭反攻的勝利之路奠定基礎,但由普里戈任領導的這支傭兵集團已被視為侵烏戰事裡俄方戰力最強的部隊,隨普里戈任似遭放逐白羅斯、瓦格納將因簽約遭俄國國防部吸收,今後還有無剽悍戰力不無疑問。
美方認為譁變快速落幕固然沒為烏克蘭帶來利多,但研判事變將加劇俄軍內部對俄烏戰爭意義的反思及對指揮高層能力的懷疑。此外也很少人相信普里戈任會善罷甘休,美方官員預計他日後仍有動作。
對普亭政權政治傷害極大
紐時認為即便譁變快速落幕,仍代表這是繼1991年蘇聯強硬派意圖推翻當時領導人戈巴契夫(Mikhail Gorbachev)的政變失敗、1993年時任俄羅斯總統葉爾欽(Boris Yeltsin)與國會決裂以來,俄國權力階層最激烈的動盪。只不過這回無論普亭或普里戈任,都不是華府所屬意。
最新發展:
-
吃著火鍋唱著歌,一路開進莫斯科——普亭不想讓你知道的「瓦格納叛亂學」 5月前
-
瓦格納集團轉赴白羅斯恐成東歐禍端,俄「末日將軍」疑預先掌握兵變已遭逮捕 5月前
-
瓦格納集團短暫兵變是巨變的前奏,俄軍對普亭幾乎沒有忠誠度可言 5月前
-
瓦格納兵變後普亭依然大權在握,對世界各國或許是最好的結局? 5月前
-
瓦格納集團叛亂戲劇化終結,俄烏乃至全世界受到什麼影響? 5月前
-
烏克蘭反攻續傳捷報,美國擬再軍援5億美元,北約秘書長:瓦格納兵變顯示普亭侵烏是錯誤 5月前
-
德智庫:瓦格納兵變暴露普亭體制弱點,《華爾街日報》:中國擔憂中俄夥伴關係生變 5月前
-
瓦格納首腦兵變後首度發布訊息:強調無意推翻普亭,兵變暴露俄國安全問題 5月前
-
俄羅斯兵變驚魂24小時:曾經誤判兩次的普亭如何勸退瓦格納集團? 5月前
-
瓦格納集團撤離羅斯托夫,俄防長蕭依古前途岌岌可危,澤倫斯基與拜登通話討論兵變事件 5月前
-
瓦格納集團兵變:中國支持俄羅斯維護國家穩定,布林肯評普亭權威出現破口,北韓力挺俄任何決定 5月前
Tags:
【一圖看懂】能源轉型新趨勢?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一次看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本篇將帶您一次看懂零碳排的潔淨能源—氫能的三大優勢。
為同步全球落實「2050淨零轉型」,台灣正在積極尋找各種能源轉型路徑。氫能為當前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之一,目前全球有超過30個國家或地區,明確制定氫能戰略藍圖,如韓國就在2019年推出氫能經濟發展路徑圖,德國則計畫投入70億歐元,將氫能視為能源發展必備的生力軍,為全球重點發展的能源課題之一。

優勢 1:終極潔淨能源
由於氫氣的使用過程,不會產生溫室氣體和其他汙染物質,燃燒後只會產生水,不會排放二氧化碳,而且能源轉換效率比化石燃料高,因而在「氫氣本身來源無溫室氣體排放」下可被視為終極潔淨能源。
因此,氫能成為綠色能源未來的重要一環,為我們走向低碳社會提供了關鍵的解決方案。透過氫能的應用,我們不僅能夠實現能源轉型,還能同時保護環境、減緩氣候變遷,為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希望。
優勢 2:儲能能力高
氫能具有高能量密度,可以有效儲存和運輸能源,意味著氫能更適合用於高能量需求的應用,能夠遠距離運輸也是一大特點,可靈活應用於不同領域,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有利於供應能源至偏遠地區。
氫能在能量的儲存方面,可以採用氫氣、氨或合成燃料等方式,確保能源供應的穩定性。多樣化的型態使得氫能技術在面對不同能源需求和地區性挑戰時有出色的表現,是推動能源轉型的重要利器。
優勢 3:再生能源界的百變怪
相較於太陽能、風能主要使用於電力;氫能可以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交通、工業、電力生產和暖氣等,並且可以用於不同技術,如燃料電池和去碳燃氫。
- 氫燃料電池:將氫氣轉化為電力和熱能的裝置,當氫氣進入氫燃料電池時,它與氧氣(通常來自空氣)在電化學反應中結合,產生電力、熱能和水蒸氣。除了廣泛應用於交通領域,如氫燃料電池汽車,它們以氫氣為燃料並產生電力,以驅動電動馬達。同時也用於電力生產、能源儲存和其他應用 。
- 混氫燃料:在天然氣中混入部分比例的氫氣,並作為燃料使用,目前鋼鐵業、燃氣電廠等工業使用皆引進混氫燃燒技術,台電曾指出「在每年以混氫5%運轉7000小時情況下,可減少7,130公噸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每發電一小時可減碳一公噸。」此技術為「去碳之前先減碳」的階段性任務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為落實永續發展的目標,維護環境、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成為必不可少的任務,氫能的發展便是因應這樣的使命而生。氫能作為化石燃料替代能源之一,除了能有效減少對其的過度依賴,燃燒後僅產生水的特性,也大大的減少了對環境的負擔。
現今,氫能的建設乃至於再生能源的轉型都成為全球趨之若鶩的浪潮。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