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倫在黨主席辯論會中主打「承擔」,可能為自己挖了更大的坑

朱立倫在黨主席辯論會中主打「承擔」,可能為自己挖了更大的坑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搭配朱立倫辯論的公開說法一併觀察,朱立倫絲毫不認為換柱他有責任,常僅能無力的回應「過去錯誤不用每次都重提」,而整場辯論交鋒下來,朱立倫也始終避談他個人究竟參不參選2024總統的疑問。

朱立倫的閃避,讓他口中的「無私無我」仿若「有私有我」,沒把話說死,就是非常有可能選。

「最強候選人我求都要把他求來」,是否表示2024總統候選人還是得用「喬」的?

「最強候選人我求都要把他求來」應該是整場辯論中,朱立倫少數不那麼「避重就輕」的一段表述。同時,明確道出朱的思考核心從未有過「制度」二字。

江啟臣對於怎麼推出最強候選人/能贏得選舉的候選人,他的解方是推出「公平的初選制度」,在此制度之下,產生候選人的過程是公正的,公平公正自然服人。江啟臣之前接受趙少康專訪,兩人談論初選制度,談到可以參考「美國初選制度」,打造一個「類美式的初選制度」,不因人設事,少了人治,少了「喬事」,多了年輕人重視的制度。

fzcu7ks3hq4zi2xtnhimucagj86izu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最強候選人我求都要把他求來」聽起來像是朱立倫要親自下去「喬事」,因人設事,顯示朱立倫思維的老舊陳腐。制度好比一把尺,尺一拉開,合乎標準就給過,不合乎便再去練練,日後再戰。國民黨過去的紛爭起於制度不明,換柱事件不正是「因人設事」?不正是洪秀柱雖是制度產生的總統候選人,大老們看不順眼就換掉,朱立倫拍板動手換柱,踐踏制度?

江啟臣辯論沒提到的「數位黨部」,摸到新政黨經營的眉角

辯論過程緊湊,儘管江啟臣提到諸多政績,「數位化」這部分卻忘了提,尤其是「數位黨部」App。

作為一個重度手機使用者,直到最近才把數位黨部App下載下來試試,簡單講我對這款國民黨開發的App評價是:「不錯,但可以更好」。

以黨部功能來說,讓黨員繳黨費、回復黨籍等功能已經建立起來,也整合進蔣萬安委員發起的「愛心待用餐」地圖、國民黨民代服務處地點等,顧到非黨員的民眾可能的需求,吸引非黨員的民眾來使用。

事實上,記得江啟臣某次專訪中也提到,未來這款數位黨部App會加入黨員意見回饋,好似建立起黨員意見傳遞跟溝通的直接管道。那麼,可以想見,未來應該會加入黨部與黨部之間的傳遞,實現黨部對黨員、黨員對黨部、黨員對黨本身、黨部對黨本身等等意見/資訊溝通、傳遞的垂直化與平行化。

而對比朱立倫的「建立Line群組」來做黨組織扁平化,可能會面對訊息洗板、封閉、階層間傳遞慢等問題,有著已上線的App而不完善運用,實在可惜。

新時代對決舊政治,選未來或破敗的過去

朱立倫總說要「整合所有資源,打贏選戰」,問題是:藍綠基本盤早已經發生變化,論基本盤是藍小於綠,不論怎麼整合藍營,小就是小,輸就是輸。顯然,朱立倫的選戰藍圖,沒有思考如何擴展中間選民的支持。

xbwa8dvkf9xaescn4t6tqu6qvwgwvg
Photo Credit: 中央社

國民黨的未來在制度、在青年。

國民黨被罵「醬缸」,就是指國民黨又「醬」又「缸」,「醬」是某些人骨子裡看不起青年,愛用迂腐陳舊的教條教訓青年,擺出一副跩不拉嘰的樣子;「缸」是某些人只敢躲在國民黨的病態結構裡,面對外頭挑戰禁不起打,打自家人孔武有力,打民進黨軟弱無力。醬缸裡的「老醬菜」更是喜愛踐踏制度,遇事總用「喬」的,制度擺在那兒也不願意遵守。

江啟臣結辯時強調,「國民黨正走在『舊政治與新時代』的分水嶺。蔣經國曾提醒,『時代在變、環境在變、潮流也在變』;這次黨員同志的抉擇,也是國民黨走向輝煌或黯淡的抉擇」,既然國民黨走在制度化的道路上,延續制度化、擴展青年黨員,改變黨的結構,就是未來。反之,是選擇破敗的回頭路。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