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跑攤藝術季:疫情下的應變「+1」,透過不同藝術形式串連彰化這座「大佛城市」

【展覽】跑攤藝術季:疫情下的應變「+1」,透過不同藝術形式串連彰化這座「大佛城市」
Photo Credit: Bluewein Photography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最初「跑攤藝術季」是由策展人王振瑋老師與學生們一同閒聊討論出來的,以藝術品點到點移動的概念發想,就像是平時與朋友聚餐「續攤」,一攤吃過一攤。這也呼應到這個藝術季的特殊點在於展場大多選擇在餐廳,過去他發現許多地方藝術季雖然有了藝術,卻忽略了產業與商業

台灣近年來各縣市以「藝術季/祭」為名的文化節慶百花齊放,有些移植日本藝術祭,以地方創生、里山里海的概念置放在台灣鄉村中;有些則是煙火式的觀光活動,主題式概括藝術家,卻與在地文化連結小。這兩年的夏天,彰化市區也有個地方藝術季開辦,試圖透過不同的藝術形式擾動這座「大佛城市」,名為「跑攤」。

藝術活化彰化,藝術與生活共融

最初「跑攤藝術季」是由策展人王振瑋老師與學生們一同閒聊討論出來的,以藝術品點到點移動的概念發想,就像是平時與朋友聚餐「續攤」,一攤吃過一攤。這也呼應到這個藝術季的特殊點在於展場大多選擇在餐廳,過去他發現許多地方藝術季雖然有了藝術,卻忽略了產業與商業,他認為彰化這座城市逐漸沒落與老化、商業行為也不再那麼有活力,期待透過藝術季使店家與藝術被串連起來,活化經濟的思維也可以被置入在文化節慶中。

不同於台灣許多地方藝術季的方法來自日本,「跑攤」最初是來自王振瑋2017年參訪德國敏斯特雕塑計畫展(Skulptur Projekte Münster)的經驗,這個十年才舉辦一次的大型展演,企圖打破藝術與生活的界線,也打破大眾對於雕塑的想像,為目前全球最重要的城市型公共藝術展覽。

其中最令王老師印象深刻的是,整座敏斯特城都成為展場,除了典型的美術館空間外,還有許多作品被放置在鎮上的酒吧、餐廳裡頭,藝術完全融入在生活情境之中,當時在德國看展的感動與悸動期許也能在台灣實踐。

打造一個藝術季與彰化學生的基地平台:1/2 room

回到彰化市區,他發現這裡人文底蘊很深,加上許多藝術學校都在市區內,包括彰化藝術高中、彰化師範大學美術學系等,也因此衍伸出許多畫室、才藝班在周邊設立,具有一個藝術產學培養的鏈結,但缺乏的就是讓學生們發表的空間,以及藝術家與大眾互動的平台。

除了策展人王振瑋外,跑攤藝術季還有另一位重要的幕後推手,她是主辦空間1/2 room負責人胡魏茹。在她的策劃與執行下,這個在彰化舉辦藝術季的夢想真正被實踐出來,在「跑攤」出現前,三年前她就先打造了一個給予在地學生發表的替代空間:1/2 room。來自台鐵宿舍區的活化計畫,透過胡老師自身為室內設計專業背景出身,將老屋整修成一個讓學生們能夠承租,進行展覽的友善場地,也可以是青年藝術家寄賣創作的實驗畫廊。

一個位處在山腳邊的藝術替代空間成為藝術季的基地,以徵件友善店家的方式,邀集山腳下不同的餐廳、咖啡廳、中藥店、書店作為場地,再媒合藝術家與展出店家進行藝術品的討論,創造出富有限地製作特色的作品出來。如洪敏瀚與尹子潔透過具日本庭園特色的藝術裝置,置放在已改建的日治宿舍中,召喚出過去被遺忘的殖民歷史。

8641435D-C3D4-485C-BE9D-253E9036A3A6
Photo Credit: 王振愷提供
王振瑋於1/2 room屋頂上展出的藝術作品《潮》。
235033591_363828818635884_40094247322537
Photo Credit: Bluewein Photography
羅睿琳於時蔬百匯餐廳完成的藝術作品《MIRROR 迷若/2021》。
228934609_363825205302912_88432061290051
Photo Credit: Bluewein Photography
尹子潔展出作品《禪聲》。
35CF10F8-6493-4456-84AF-44D7F79A69E5
Photo Credit: 王振愷提供
跑攤藝術季展出地點的路標指示。

疫情下的藝術季應變:+1

延續去年「跑攤」的成功經驗,今年第二屆以「+1」的概念出發,由第一屆原班的八位藝術家再搭配各自的藝術家朋友,兩方對話討論題目、共工製作作品,也與展出的場地相互協調,完全考驗著藝術家對於非典型空間的掌握能力。另一個考驗在於今年度的「跑攤」因應疫情三級警戒,除了在嘖嘖平台的募資成績不盡理想外,展期上也不得不延期舉辦,也因為展出場地多半是餐飲空間,當中就有三家參與店家不敵疫情倒閉,也使得這三組作品必須回到1/2 room展出。

其中就以藝術家張皓甯與黃大原的《祝您健康快樂》一作最符合疫情情境,當初原本為在地藥膳店所設計的作品,以具科技未來的多媒體質地,結合傳統中藥店的物件,營造出錯置的古今時空感,卻因店鋪不幸歇業,使得作品經歷了挪移與封存。作品名上的「健康、快樂」隱含著更多層次的意涵,疫情滾動下的展陳過程讓作品更動態地呼應現實,也訓練著藝術家與主辦團隊的應變能力。

240821630_378167697201996_97908187463533
Photo Credit: 張皓甯
張皓甯與黃大原展出作品《祝您健康快樂》。

跑攤之外:展中展與聆聽風景

今年的「跑攤」除了八組新銳的專業藝術家,還特別規劃「展中展」的特別單元,集結多位在地畫室與才藝班的國高中學生參與,使得作品數量遍及市區更多的角落中,這樣更不設限與多元的藝術呈現在地方藝術季少見。同時也促成地方的家長們能夠參與其中,同樣透過搭建平台讓藝術教育不僅往下扎根,也向上突破中、老年族群,提升起彰化市區的藝術風氣。

這個由民間發起的地方藝術季,當初就以連續舉辦三年為目標,透過在地藝術家的創作與友善店家串聯,勾畫出屬於彰化的公共藝術節慶特色,並接合當代藝術與公眾間的隔閡。有趣的是,今年的「跑攤」除了因疫情進行滾動式調整、「展中展」等特殊規劃,來到市區還能順道到彰化縣立美術館,觀賞由地方政府策劃的國際藝術節「聆聽風景」一展,當中展示了沈昭良、涂維政、蔡坤霖等中生代視覺與聲音的代表藝術家,以探究風景出發,兩個展演活動使得官方與民間能量能夠相互匯集,中心與衛星展出可以交錯思考。

5F53C357-79DB-434A-BB7C-B7D7A831AABC
Photo Credit: 王振愷提供
彰化縣立美術館同步展出的《聆聽風景》一展。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