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會重新選舉嗎?首先避免人民更激烈反抗的軍方,正確保讓翁山蘇姬繼續活著

緬甸會重新選舉嗎?首先避免人民更激烈反抗的軍方,正確保讓翁山蘇姬繼續活著
2021年緬甸一場反軍政府抗爭中,參與者比出代表反抗的三指手勢,背景為前民選政府領袖翁山蘇姬( Aung San Suu Kyi)。Photo Credit:Reuters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不論是因政治上的利益考量,或是以民眾的健康作為前提,對避免重新選舉的緬甸軍政府而言,可透過緊急狀態的使用,一方面能延續其執政的正當性,二方面也能盡量避免COVID-19更大規模的傳播。

對西方國家來說,民主化的緬甸確實較符合西方國家所希望看到的結果,但歐美國家希望看到翁山蘇姬執政後,能夠順利解決羅興亞人權爭議的情形,卻得到了翁山蘇姬的漠視與對該議題的反駁結果。

對於此次政變而言,西方國家或許認為新政權的產生,能夠解決以往翁山蘇姬政權無法有效改善的羅興亞爭議但直至今日,卻能夠發現歐美國家相繼以經濟制裁的方式,除希望翁山蘇姬能被軍政府釋放,並且能讓緬甸重回民主選舉的期許。

回到問題的癥結點做思考,縱然歐美國家能透過不同方式讓翁山蘇姬重獲自由,卻也因緬甸內部的種族、宗教、歷史等問題,而難以讓羅興亞爭議得到較為完善的解決方式。如此一來,無論是軍政府執政或是翁山蘇姬政權執政,對於羅興亞人而言,其困境依舊難以解決。那麼,緬甸政局的民主或獨裁會是他國考量的重點?或是僅針對己身利益所做出的「路線規劃」?

綜上所述,本文認為,緬甸仍會舉行選舉,但舉行的日期卻是遙遙無期。因COVID-19之於緬甸,在醫療資源瀕臨崩潰且疫苗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確實難以有效的控制。

不論是因政治上的利益考量,或是以民眾的健康作為前提,今年8月軍政府宣布緊急狀態延長至直到2023年8月,透過緊急狀態的使用,一方面能延續其執政的正當性,二方面也能盡量避免COVID-19更大規模的傳播。也因為如此,如要使緬甸回到歐美國家所認同的「民主路線」,除非大國選擇直接性的介入干預,否則短期內要使軍政府願意「還權於民」確實極其困難。

任何在國際政治對立面的「他者」,不論是美國、中國大陸甚至是其他國家,介入緬甸軍政府與翁山蘇姬政權(或其他少數民族反抗軍)紛爭的結果,都會開啟一個可供齟齬的開端,加上世界各國仍未能有效控制COVID-19疫情,以及後續經濟仍需重建、復甦的狀況。確實,面對他國的內政問題,值此之際,以壁上觀的方式做思考,或許也是不得不的選擇。

v2jeq91ci408vxdmysx4wj64ec468t
Photo Credit:AP/達志影像
圖為發動政變的緬甸軍方投資敏昂萊,在2月11日發表電視直播談話。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杜晉軒
核稿編輯:吳象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