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book內部研究:Instagram讓青少年對自己外表更不滿意,造成「比較心態」等負面影響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儘管Instagram與Facebook官方進行研究後,對其產品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有所認識,但是高階主管卻刻意淡化負面影響的部分。Facebook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柏3月時表示,社群媒體可能對使用者心理健康有正面的影響。
「我在Instagram上看到的人,都有著完美的腹肌、肌肉線條分明的身體。」《華爾街日報》報導,18歲的沃拉索瓦(Anastasia Vlasova)因為進食障礙,在1年前開始進行心理治療。
導致她飲食失調的原因,就是因為使用Instagram。從13歲開始成為用戶的沃拉索瓦,深受平台上健身網紅們看似完美的生活和體態吸引,每天幾乎花3個小時在平台上。
相對其他平台,Instagram更容易造成「比較」的心理
Instagram官方也正對類似議題進行調查。2020年,研究人員發現,32%的青少女表示,當他們對自己的體態不滿意時,瀏覽Instagram會讓她們感覺更糟。研究人員也發現,Instagram對許多青少女可能造成負面的影響,包含焦慮與憂鬱的狀況不斷增加,也更容易對自己的身體感到不滿意。
《華爾街日報》認為,Instagram會改變年輕女性看待自己的方式。超過40%的Instagram用戶年齡在22歲以下,美國青少年花在Instagram上的時間比在Facebook上還多了50%。
Facebook的研究人員具備資訊、心理學等背景,他們發現許多負面的影響或效應,在Instagram上特別明顯,其他社交媒體上則難以複製。例如,Instagram會導致用戶產生「比較」的心理,使用者看待與評價自己的方式,非常容易受到平台上他人的吸引力、社會地位等而影響。
「社群比較與競爭的問題,在Instagram上更為嚴重。」Facebook研究人員表示,TikTok強調短影音的特效與表現,Snapchat用戶則大量使用各種有趣的臉部濾鏡;相比之下,Instagram更注重於使用者的身體、體態、生活方式與風格,而這些對青少年最可能產生負面效應的特點,反而正是Instagram平台的核心功能。
《衛報》指出,儘管Instagram與Facebook官方進行研究後,對其產品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有所認識,但是高階主管卻刻意淡化負面影響的部分。Facebook創辦人兼執行長祖克柏(Mark Zuckerberg)3月時表示,社群媒體可能對使用者心理健康有正面的影響;Instagram負責人莫塞里(Adam Mosseri)則在5月表示,他從研究中獲知社群媒體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響非常小。
社群媒體對青少年產生威脅,引起美國兩黨共同關注
《CNBC》報導,美國麻州的民主黨聯邦眾議員特拉漢(Lori Trahan),十分關注社群媒體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影響的議題,她轉發《華爾街日報》的報導,並呼籲Facebook立刻放棄原先的Instagram兒童版計劃,將資源投注在保護現有的年輕用戶。
.@Facebook’s internal documents show that the company’s failure to protect children on @Instagram – especially young girls – is outright neglect. Facebook has no business developing new social media platforms designed for children when they can’t keep their own house in order. https://t.co/VSvTrcRIG3
— Congresswoman Lori Trahan (@RepLoriTrahan) September 14, 2021
《彭博社》報導,民主黨聯邦參議員布魯蒙索(Richard Blumenthal)、共和黨聯邦參議員布萊克本(Marsha Blackburn)等人也表示,已經與Facebook的吹哨者取得聯繫,將盡力調查Facebook從研究中獲知哪些資訊。他們認為,Facebook沒有能力承擔社群媒體造成這些負面影響的責任。
共和黨聯邦眾議員羅傑斯(Cathy McMorris Rodgers)則表示,特別因為其產品涉及對青少年與兒童的負面影響,將持續要求Facebook和其他大型科技公司保持資訊公開透明。
Facebook發言人則回應,因為需要保護參與的研究人員,因此很難公開這些內部研究的結果與數據,但是Facebook仍然會致力讓內部研究更加透明。
Instagram公共政策負責人紐頓(Karina Newton)則發表了一篇文章回應,她認為《華爾街日報》只揭露了十分有限的研究結果與觀點。紐頓指出,世界上本來就存有互相比較的心理與焦慮等問題,因此當然也會出現在社群媒體上。而她表示,Instagram進行這些研究代表著十分關心年輕人的處境,平台也已經做出許多努力,希望讓Instagram變得更好,包括隱藏貼文的愛心點擊數量等。
新聞來源
- Facebook Knows Instagram Is Toxic for Teen Girls, Company Documents Show(The Wall Street Journal)
- Facebook aware of Instagram’s harmful effect on teenage girls, leak reveals(The Guardian)
- Facebook documents show how toxic Instagram is for teens, Wall Street Journal reports(CNBC)
- Facebook’s Risks for Young People Add to Bipartisan Backlash(Bloomberg)
延伸閱讀
- YouTube與Instagram推出「短影片」功能,有機會挑戰TikTok的地位嗎?
- 《Instagram崛起的內幕與代價》:在臉書主宰下,Instagram如何賦予用戶更大權力,成為網路烏托邦?
- iOS 14變更隱私權政策,背後是Apple與Facebook兩大科技巨頭的戰爭
責任編輯:許靜之
核稿編輯:羅元祺
最新發展:
-
六個Q&A解釋英國《線上安全法案》:祖克柏可能面臨牢獄之災?如何保護受影響最深的兒少? 10月前
-
西雅圖公立學校控告Meta、TikTok等社群網站,危害兒少身心造成學生焦慮及憂鬱人數增加 10月前
-
【圖輯】美國罕病患者透過社群媒體分享生活,「即便受殘疾所苦,也絕不被病情定義」 1年前
-
Meta首份人權報告遭抨擊,印度人權爭議難自清 1年前
-
Meta面臨8起青少年相關訴訟,造成飲食失調、嚴重憂鬱與睡眠障礙,母親指控FB、IG與11歲女兒的自殺有關 1年前
-
「充斥仇恨言論、煽動宗教與族群衝突」,臉書吹哨人郝根與人權團體呼籲Meta盡快公布印度人權評估報告 1年前
-
Instagram執行長首次出席國會聽證,表示「不會放棄開發兒童版IG」 1年前
-
擔心廣告左右大選,歐盟執委會提法案:限制政治廣告需「公開透明」 2年前
-
疫情世代必備的口罩是自卑者的救贖,卻也是惡化「容貌焦慮症」的幕後推手 2年前
-
吹哨者稱Facebook有如「菸癮」影響青少年,放任演算法削弱民主卻不作為 2年前
-
臉書大當機收盤重挫近5%:旗下社群中斷連線6小時、影響全球35億用戶,聲明稱「骨幹路由器設定出錯」 2年前
-
澳洲法院判媒體為網友留言負責,CNN關閉澳洲臉書粉專 2年前
-
批評聲浪不斷,臉書暫停開發13歲以下專用「Instagram Kids」,但堅稱兒童版對青少年有益 2年前
-
《星期天晚上》S1EP12|在Instagram的修圖濾鏡中長大,新世代怎麼看整形? 2年前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