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台灣醫師在越南的第一線疫情觀察:醫療資源緊繃,一床難求

台灣醫師在越南的第一線疫情觀察:醫療資源緊繃,一床難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越南這些嚴格的防疫措施下,為何已無法讓疫情趨緩?對此林承寬醫生表示,自從Delta變異株進入社區後,4月底便遇上雄王節連續假期,因此很快造成病毒的南北大交流,地狹人稠的胡志明市自然無法倖免

文字整理:吳象元

編按:本集的錄音時間是越南9月10日上午,當時9月9日越南國內單日新增確診案例為1萬2420例,15日單日新增確診案例則為1萬583例。

相信很多在台灣的朋友都有關注越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疫情發展,因為越南在2020年其實是「防疫優等生」,因著嚴格的邊境管制和實施社交距離成功阻擋病毒傳播,不過自今年4月Delta變異株進入後,疫情至今仍無減緩,截至本月15日,已累積63萬5055確診案例,有1萬5936人因Covid-19而死亡。

在這集《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中,我們訪談了胡志明醫藥大學震興醫院(註)副院長林承寬醫師,希望透過他的第一線觀察,與我們分享目前越南Covid-19的疫情現況。

林承寬醫師首先分享,南越的胡志明市、同奈省、平陽省是目前越南疫情較嚴峻的區域,政府目前已派駐部隊進駐胡志明市,和公安守著出入口,以確保居民不要隨便外出,同時也負責每日派送食物和水,而震興醫院因在同奈省,並未同於胡志明市有軍隊駐守,不過若是住在醫院,院內都會提供食物和所需物資。

提到越南的防疫政策,目前是禁止跨省移動,不然都必須要附上通行許可證,然而在這些嚴格的措施下,為何已無法讓疫情趨緩?對此林醫生表示,自從Delta變異株進入社區後,4月底便遇上雄王節連續假期,因此很快造成病毒的南北大交流,地狹人稠的胡志明市自然無法倖免,而工廠集中的平陽省、同奈省,原本就屬於群聚環境,政府後來更實施「三就地政策」,要求廠內員工就地吃飯、就地生產、就地生活,因而更加速了工廠內部確診人數的提高。另外,越南政府積極實施普篩,雖然抓出不少黑數,但普篩的環境設置,卻也同時帶來群聚風險。

AP_21235197996612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越南胡志明市已啟用嚴格的封鎖令,以遏制最近爆發的COVID-19 大流行 。照片攝於8月23日,一名陸軍士兵在越南胡志明市的檢查哨檢查機車騎士身份。

.說到越南民眾防疫觀念,林醫生表示越南民眾普遍都很遵守防疫規範,例如大眾對5K政策(戴口罩、勤消毒、保持安全距離、不群聚、填寫健康聲明)朗朗上口,也不太有反對的聲音,還會有熱心民眾提醒指證,而在越南的台灣人也都非常用心,例如家中會準備常備藥、血氧機,很有危機意識。

然而,越南醫療資源的確是處於崩潰狀態,幾乎是一床難求,目前大眾也非常害怕要前往集中隔離所,主要是因環境不佳,是大通舖而非獨立空間,將輕症或無症狀者統一放在開放空間內;醫生提到,在集中隔離所內如果血氧狀況不好,若送方艙醫院、野戰醫院或公立醫院,是否有床位提供都是未知數。

AP_21235197991692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疫情期間,空曠的胡志明市街頭。

目前越南Covid-19疫苗接種率是相當低,9800萬人中只有3.3%的人接種了兩劑疫苗,15.4%的人接種了一次疫苗,而這也是為何Delta變異株入侵越南後,會如此快速傳播的原因背景。對於越南的疫苗接種,林醫生也補充表示,越南疫苗接種呈現了南北差異,北部很多省份接種率都很低,胡志明市則稍微高些(約25%至少接種一劑),而若以此為借鏡,台灣真的要趁疫情趨緩時期,盡量提高Covid-19疫苗的接種率。

具有哈佛公衛博士背景的林醫師,最後也提出了幾點防疫建議。首先「疫苗就是王道,打得到的疫苗就是好疫苗」,再者整個社會要開始逐漸習慣將新冠肺炎「常態化」,以減少對生活、經濟的巨大影響,尤其許多心臟病、中風等急重症病患,因疫情而延後就醫、開刀;而除了居家要準備常備藥、血氧機,疫情期間能有心理上的團體支持也是非常重要。

241695057_155294323424207_90206142612141
Photo Credit:林承寬醫師提供
林承寬醫師

註解:

  • 關於震興醫院:是一間位於同奈省的台資醫院,醫療照護的服務範圍除了同奈省外,也包括鄰近的胡志明市、平陽省,除了在越南的台灣人,越南民眾與當地外國人也會前往看病。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