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醫師在越南的第一線疫情觀察:醫療資源緊繃,一床難求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越南這些嚴格的防疫措施下,為何已無法讓疫情趨緩?對此林承寬醫生表示,自從Delta變異株進入社區後,4月底便遇上雄王節連續假期,因此很快造成病毒的南北大交流,地狹人稠的胡志明市自然無法倖免
文字整理:吳象元
編按:本集的錄音時間是越南9月10日上午,當時9月9日越南國內單日新增確診案例為1萬2420例,15日單日新增確診案例則為1萬583例。
相信很多在台灣的朋友都有關注越南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的疫情發展,因為越南在2020年其實是「防疫優等生」,因著嚴格的邊境管制和實施社交距離成功阻擋病毒傳播,不過自今年4月Delta變異株進入後,疫情至今仍無減緩,截至本月15日,已累積63萬5055確診案例,有1萬5936人因Covid-19而死亡。
在這集《阿峇卡巴東南亞電台》中,我們訪談了胡志明醫藥大學震興醫院(註)副院長林承寬醫師,希望透過他的第一線觀察,與我們分享目前越南Covid-19的疫情現況。
林承寬醫師首先分享,南越的胡志明市、同奈省、平陽省是目前越南疫情較嚴峻的區域,政府目前已派駐部隊進駐胡志明市,和公安守著出入口,以確保居民不要隨便外出,同時也負責每日派送食物和水,而震興醫院因在同奈省,並未同於胡志明市有軍隊駐守,不過若是住在醫院,院內都會提供食物和所需物資。
提到越南的防疫政策,目前是禁止跨省移動,不然都必須要附上通行許可證,然而在這些嚴格的措施下,為何已無法讓疫情趨緩?對此林醫生表示,自從Delta變異株進入社區後,4月底便遇上雄王節連續假期,因此很快造成病毒的南北大交流,地狹人稠的胡志明市自然無法倖免,而工廠集中的平陽省、同奈省,原本就屬於群聚環境,政府後來更實施「三就地政策」,要求廠內員工就地吃飯、就地生產、就地生活,因而更加速了工廠內部確診人數的提高。另外,越南政府積極實施普篩,雖然抓出不少黑數,但普篩的環境設置,卻也同時帶來群聚風險。

.說到越南民眾防疫觀念,林醫生表示越南民眾普遍都很遵守防疫規範,例如大眾對5K政策(戴口罩、勤消毒、保持安全距離、不群聚、填寫健康聲明)朗朗上口,也不太有反對的聲音,還會有熱心民眾提醒指證,而在越南的台灣人也都非常用心,例如家中會準備常備藥、血氧機,很有危機意識。
然而,越南醫療資源的確是處於崩潰狀態,幾乎是一床難求,目前大眾也非常害怕要前往集中隔離所,主要是因環境不佳,是大通舖而非獨立空間,將輕症或無症狀者統一放在開放空間內;醫生提到,在集中隔離所內如果血氧狀況不好,若送方艙醫院、野戰醫院或公立醫院,是否有床位提供都是未知數。

目前越南Covid-19疫苗接種率是相當低,9800萬人中只有3.3%的人接種了兩劑疫苗,15.4%的人接種了一次疫苗,而這也是為何Delta變異株入侵越南後,會如此快速傳播的原因背景。對於越南的疫苗接種,林醫生也補充表示,越南疫苗接種呈現了南北差異,北部很多省份接種率都很低,胡志明市則稍微高些(約25%至少接種一劑),而若以此為借鏡,台灣真的要趁疫情趨緩時期,盡量提高Covid-19疫苗的接種率。
具有哈佛公衛博士背景的林醫師,最後也提出了幾點防疫建議。首先「疫苗就是王道,打得到的疫苗就是好疫苗」,再者整個社會要開始逐漸習慣將新冠肺炎「常態化」,以減少對生活、經濟的巨大影響,尤其許多心臟病、中風等急重症病患,因疫情而延後就醫、開刀;而除了居家要準備常備藥、血氧機,疫情期間能有心理上的團體支持也是非常重要。

註解:
- 關於震興醫院:是一間位於同奈省的台資醫院,醫療照護的服務範圍除了同奈省外,也包括鄰近的胡志明市、平陽省,除了在越南的台灣人,越南民眾與當地外國人也會前往看病。
延伸閱讀:
- 曾因防疫成功屢被國際媒體報導,越南COVID-19疫情怎會急轉直下?
- 越南新一波疫情在北部工業區爆發,鴻海關閉當地兩廠房
- 受新疆棉事件、越南疫情連番打擊,愛迪達25億美元認賠出售Reebok搶救集團獲利
責任編輯:吳象元
核稿編輯:杜晉軒
最新發展:
-
越南醫護現離職潮:低薪重責,河內市過去一年半約有900人求去 1年前
-
【東南亞週報】越南有望4月底全面開放旅遊|印尼首起Omicron死亡病例|柔佛州議會正式解散 1年前
-
疫苗加持越南批准入境居家隔離 「3+11」,2022年起正式生效 1年前
-
【東南亞週報】大馬拚12月迎國際旅客|富國島將開放觀光試點|東協峰會拒邀緬軍政府代表 2年前
-
【東南亞週報】 緬幣貶值逾60%|胡志明市疫苗覆蓋率達9成逐步解封|星外長訪美 2年前
-
【東南亞週報】新加坡單日確診破1500例|越南批准古巴疫苗|緬軍與民兵交戰 2年前
-
發展越南市場前,要先搞懂「北越」和「南越」的市場特性 2年前
-
人民生計與「清零」難兩全,疫苗覆蓋率不足的東南亞只能開放救經濟 2年前
-
網購人口暴增但經濟未見起色,疫情下的東南亞將無法再走「清零政策」 2年前
-
「出手拯救航空業,如同拯救國家經濟」疫情下的越南航空業能東山再起嗎? 2年前
Tags: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