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時事】國民黨「倒張」就是「換柱2.0」,我要為朱立倫和江啟臣默哀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國民黨在這次的黨主席選舉,完全凸顯了它的反政治,編劇和演戲功力,扭轉政黨形象為作風親切,笑罵由人,最接地氣。這正是新國民黨的吸引力所在——把政治變成娛樂事業。
趙少康2月重回國民黨並宣布參選黨主席。江啟臣3月要頒發給趙少康和張亞中等6人中評委證書,老趙說不要了,他要改選2024總統。
當時我預料江啟臣會「卡趙」到底。有朋友告訴我,後來,江啟臣已經答應要讓趙少康選主席了,是趙自己不要中評委的。我追問,若趙少康選主席,江啟臣落選機率大增,趙甚至可能威脅朱立倫。難道江寧肯落選,也要引趙、張入關?對方沒有講下去。意思是事過境遷,各方都不會承認這些私下說法。
趙少康是先知嗎?
趙少康半年前就預言到,如今這場黨主席選舉會淪為他口中的「鬧劇,已經不能看了」。我不做此想。
趙少康只算得到自己:我和張亞中並列中評委。我是什麼咖?張亞中竟和我平起平坐?老趙或許還想:萬一當選黨主席了怎麼辦?我要不要這個爛攤子?真正當上丐幫幫主,得幫國民黨扛下財務缺口並解決路線問題。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張亞中要了兩次中評委,這次黨中央「順便」給他,張亞中是搭便車的。搭便車的,即將成為國民黨的駕駛。這是荒謬。趙少康不要的黨主席。朱、江搶著要,殺紅了眼,還爆出有藏鏡人,要把張亞中拉下來。這也是荒謬。
國民黨大咖撇清「拉張下馬」。但選監小組有5名黨中央代表、曾永權、朱立倫的代表姚江臨,且在洪秀柱批張亞中秀出3張總額500萬美金支票稱幫募款是公然說謊,幾天後,這些人要處理張亞中。我認為朱、江、馬、洪的陣營都有嫌疑。
「倒張」就是「換柱2.0」
如果有藏鏡人算得到今天。江啟臣就不應該給張亞中入場券。國民黨就不會落到今天這步田地。選前十天,國民黨大咖忙活、躊躇的竟是,該把張亞中留在台上,還是把張亞中拉下馬,或擔心張亞中當選。
躊躇一個在政壇上「份量」可想而知的人上台跟下台。哪個是符合民主或反民主?哪個對國民黨有利?或等著要亡黨了?這個事件成為國民黨主席選舉的核心議題,我要為朱立倫和江啟臣默哀。
在如此選局中,當上黨主席也不是什麼光榮的事情。

這就是馬克思口中說的:「黑格爾認為歷史不斷重演,但他忘了說:第一次是悲劇,第二次是鬧劇。」
誰說國民黨無藥可醫。如果用這次選舉來凸顯它的反政治,編劇和演戲功力,扭轉政黨形象為作風親切,笑罵由人,最接地氣。這正是新國民黨的吸引力所在——把政治變成娛樂事業,帶給人們快樂,我覺得是成功的。
這場選舉只是在小丑與受訓過的動物之間作抉擇,誰也不敢說下一個黨主席會更好。
延伸閱讀
- 朱立倫強勢逼宮,國民黨撈不到政治紅利,「最年輕黨主席」恐遭祭旗
- 朱立倫在黨主席辯論會中主打「承擔」,可能為自己挖了更大的坑
- 除了「朱江之爭」,卓伯源、張亞中也登記參選黨主席,他們打算如何改革國民黨?
- 國民黨若無法擺脫「救世主情結」,只會選出「對手想要你選」的人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用愛守護一個家:伊甸基金會「弱勢兒童服務計畫」,牽緊每位慢飛天使的手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發展遲緩並非孩子成長的終點,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給予遲緩兒及家庭更多的療育支持,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我們常聽到的「發展遲緩」(developmental retardation),指的是嬰幼兒或兒童在知覺、運動、認知、語言或社交等方面,出現遲緩的狀況。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兒童發展遲緩的發生率大約為6%至8%,以台灣每年平均有20到25萬新生兒計算,台灣每年大約有1萬5千名嬰兒,可能有發展方面的問題。
但是,發展遲緩並非無法矯治,事實上,若能透過早期療育,包括各種醫療復健、特殊教育、家庭支持和福利服務的介入等等,就有機會減輕發展遲緩的現象,幫助孩子邁開成長步伐,順利長大。
接連照顧兩代遲緩兒,她身心俱疲
今年4歲的蓁蓁,因為有癲癇及心房中膈缺損的問題,所以出生後便一直在醫院接受治療。後來醫院安排發展評估,發現蓁蓁不僅因為心臟影響整體發展,也有長短腳的問題。蓁蓁的主要照顧者是奶奶,但奶奶除了照顧蓁蓁,也要照顧有輕度智能障礙的蓁蓁爸爸。
蓁蓁爸爸小時候因糞便的細菌感染,發燒到40度後就醫住院,當時醫療跟早療觀念都不發達,並沒有發現蓁蓁爸爸的發展異狀。等到發現後,才趕緊接受早療服務。蓁蓁奶奶常常感慨地說:「因為太晚接受早療,所以成效比較有限,如果當初能夠早點發現的話,或許現在蓁蓁爸爸可以更好。」
雖然感慨,但是蓁蓁奶奶還是一步一步、踏踏實實地陪著蓁蓁爸爸走過了早療之路。現在的蓁蓁爸爸不僅表現不錯,更透過就業媒合找到了一份穩定的工作,平時除了上班,就是陪蓁蓁玩,兩人相處起來像是兄妹一樣充滿了童真的趣味,讓蓁蓁奶奶感到很欣慰。原本想說生活終於要步入正軌的蓁蓁奶奶,沒想到孫女也出現了發展遲緩的狀況。身為主要照顧者的蓁蓁奶奶,想到所有的努力跟辛苦都要再來一次,巨大的疲倦感讓她時常淚流不止。「但是,為了我這個孫女將來能夠自立自主,我現在不扛起來,還有誰能扛起來?」蓁蓁奶奶說。
在照顧的路上,永遠不該讓一個人踽踽獨行
情況和蓁蓁一家類似的家庭,其實並不在少數。隨著台灣邁入高齡社會,家庭與人口結構改變,不論是上有長輩、下有子女、自己又有工作在身的三明治族父母;或是因父母忙碌而需將孩子交給長輩照顧的隔代教養家庭;資源不足、經濟弱勢的偏鄉家庭、單親家庭等等,在面對發展遲緩兒的照顧問題時,經濟、生理、心理所承受的壓力更加巨大。
根據衛福部統計,在2021年,台灣共有約1.9萬名兒童接受早期療育服務,以比例來看,遲緩兒接受早療服務的比例,遠低於遲緩兒的個案人數。這或許是因為受到過去「大雞晚啼」的觀念影響,有些家庭中的主要照顧者,可能無法及時,或者不願意面對嬰幼兒在發展上的異常狀況。而另一個原因則是發展遲緩並不像感冒或者跌倒擦傷一樣很明確。根據研究,目前只有大約20%的發展遲緩能夠找到原因,而在這些已知的原因中,還包括了各種先天的缺陷以及後天的影響。
染色體異常、營養缺乏、肌肉神經病變等都屬於先天的缺陷,像上文中的蓁蓁,就是因為遺傳性癲癇問題,而導致的發展遲緩。在後天的影響上,則有可能像是蓁蓁爸爸一樣在幼兒時期受到細菌感染,或者腦傷、腦性麻痺等等。另外也有可能是外在環境所導致,比方家人對於嬰幼兒疏於照顧和互動、兒童受虐,又或者是經濟弱勢的家庭,較無法滿足幼兒成長所需的資源,才導致發展遲緩。

無論原因為何,如果持續忽視嬰幼兒有遲緩發展的情形,對遲緩兒本身、家庭以及社會,都會帶來更沈重的負擔。試想,如果遲緩兒只能依賴主要照顧者而生活,隨著他的年齡增長,主要照顧者會老去、會生病,甚至有一天意外降臨,遲緩兒該怎麼辦?更重要的是,照顧遲緩兒的工作,也不應該只由一人扛起,因為長期照顧所產生的心理壓力,日積月累所導致的悲劇時有所聞。但這些其實都是可以避免的,因為只要發現得早,遲緩兒在專業的支持和幫助下,可以減輕發展遲緩的狀況,更有機會跟上同齡孩子的發展步伐。
慢飛家庭特攻隊 寶貝成長大作戰
伊甸投入早期療育服務邁入第30個年頭,每年幫助超過2萬名發展遲緩兒童及家庭趕上成長步伐。根據伊甸的服務經驗,許多家庭在發現孩子有遲緩成長現象時,往往不知所措,如果再加上社會環境、家庭結構及生活經濟等壓力,整個家庭就會加速失序,面臨崩潰邊緣。因此,伊甸的早療服務,期許能成為每個早療家庭的堅強後盾,以家庭為核心,為孩子安排療育課程,並透過親子活動、親職講座及定期療育會議,幫助家長在育兒上建立實用的五大能力,包含「溝通力」、「學習力」、「自信力」、「決策力」以及「影響力」,讓家長更了解孩子的需求,並能積極且自信地陪伴孩子跨越成長阻礙,減輕照顧壓力。今年邀請到藝人楊祐寧擔任愛心隊長,期待能強化並帶來早期療育正面、積極的印象,讓有需求的家庭,願意主動尋求支援,接受伊甸專業早療顧問團的幫助,共同支持孩子在成長階段中的種種需求。

上文中的蓁蓁奶奶,曾經為了蓁蓁的發展,不管颳風下雨,騎著機車載著蓁蓁到醫院回診,一個月要跑醫院好幾趟,非常辛苦。後來蓁蓁開始接受伊甸的早療服務,短短兩年時間,蓁蓁就有了非常明顯、令人驕傲的進步。比方可以自行上下樓梯、戒掉了尿布,在生活自理及口語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其中最大進步是在環境適應上——原本蓁蓁相當依賴奶奶,剛開始進入日托班上課的前半年,常常會哭鬧。但現在已經可以自在的跟著團體一起活動,和同學們也相處很融洽,甚至能夠幫忙老師照顧比自己年紀小的孩子。
「蓁蓁是個體貼的孩子,她在接受早療服務之後,這些特質都慢慢的展現出來。」有一次蓁蓁奶奶在家中默默哭泣,被蓁蓁看到,蓁蓁便上前擦掉奶奶的淚水、安慰奶奶,讓蓁蓁奶奶覺得很驚訝,也很窩心。有時候蓁蓁奶奶在家裡接代工做,長時間久坐時後,蓁蓁還會自動自發的幫奶奶搥搥腰背。蓁蓁奶奶說:「看她那麼乖、那麼懂事,我就覺得再怎麼辛苦也很值得。」蓁蓁一天天的進步,讓蓁蓁奶奶覺得很欣慰,雖然還有許多成長挑戰等著蓁蓁克服,但現在的她,已經擁有更多可能性,順利長大、過著自己喜歡的生活,都不再是遙不可及的夢想,而是伸手就有機會抓住的目標。
「當超人,可以不只有自己一個人」,伊甸早療服務一直鼓勵慢飛家庭勇敢站出來,也期待社會大眾給予友善對待及行動響應,支持伊甸「弱勢兒童服務計畫」,幫助慢飛家庭解鎖成長任務,大家一起努力,用愛陪伴一個孩子,守護一個家。詳情請上官網,或洽捐款專線0800-025-88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