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軍政府建立關係又邀全民盟參與視訊峰會,緬甸政變後中國試圖兩邊通吃嗎?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智庫威爾遜中心的亞洲分析師盧卡斯·邁耶斯說,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在緬甸玩這種「兩面遊戲」。例如,中國出售的武器一直既武裝緬甸軍方,也武裝一些少數民族反叛組織。幾十年來,緬甸軍方一直在中國邊境一帶與這些少數民族反叛組織交戰。這讓北京在這場衝突中獲得一些影響力。
文:佐姆伯爾·彼得
分析人士說,中國最近邀請緬甸被趕下台的民主派政黨參加地區峰會,是中國外交政策中老一套的做法,目的是重新打造它在緬甸受損的形象,並幫助保護中國在緬甸的經濟和戰略利益。
儘管北京與2月1日奪取政權的軍政府建立了日益密切的關係,但中國共產黨公開歡迎被趕下台的全國民主聯盟(NLD)參加9月9日舉行的南亞和東南亞政黨視訊峰會。
華盛頓研究機構史汀生中心中國項目主任孫韻(Yun Sun)說:「中國需要應對公眾輿論方面的憤怒情緒,與全民盟接觸,並表明中國仍然記得而且仍然保持與全民盟的關係,其目的就是朝這個方向發展。」
止損
在緬甸的大部分地區,尤其是佔人口多數的緬族腹地,全民盟受到愛戴的程度幾乎與軍方受到憎惡的程度一樣。
在民主派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的領導下,該黨在2015年的選舉中上台,結束了數十年的軍方絕對統治。全國民主聯盟在2020年的選舉中獲得了第二次壓倒性的勝利,之後將軍們奪取了政權,並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聲稱全民盟選舉舞弊。
中國對緬甸軍政府的支持——它把這次政變只稱為「對現政府進行大規模改組」並淡化了聯合國安理會譴責政變的決議—— 激怒了緬甸民主力量,他們把大部分怒火都發洩在了這個巨鄰身上。中國人擁有的工廠被放焚毀。中國產品遭到抵制。社交媒體上的帖子建議炸毀中國在緬甸各地舖設的輸油管道,鋪設這些管道是為了把從中東進口的至關重要的石油和天然氣輸送到緬甸內陸省份。
隨著翁山蘇姬和其他數十名全國民主聯盟議員被拘留,其餘的議員隱匿起來,孫韻說,中國與全民盟保持聯繫並不是為了預防新政權崩潰而留後手。
她說:「此時此刻,我要說的是,中國確信軍政府已經成功了。」
孫韻強調,中國一直通過共產黨而不是外交部與全國民主聯盟進行接觸,使用北京的「三軌外交」中的老路,即分別在政黨、國家和軍隊之間保持與其他國家的關係。
「這是黨與黨之間的平台。它不代表國與國之間的承認,或國與國之間的關係。這是一條完全不同的軌道,」孫韻說。
不過,她說,中國希望至少通過保持政黨關係,向緬甸人民表明,它沒有忘記他們,並保留在緬甸再次爆發反對中國的情緒時呼籲全民盟來為其辯護的選項。在政變發生的前幾年裡,中國和全民盟領導的政府建立了相當友好的關係。
「這些槓桿、作用力以及通過全民盟施加影響的管道對中國仍然非常重要。我不認為中國現在會使用它,但保持關係總是比不保持關係好,」孫說。
兩面遊戲
美國另一家智庫威爾遜中心的亞洲分析師盧卡斯·邁耶斯(Lucas Myers)說,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在緬甸玩這種「兩面遊戲」。
例如,中國出售的武器一直既武裝緬甸軍方,也武裝一些少數民族反叛組織。幾十年來,緬甸軍方一直在中國邊境一帶與這些少數民族反叛組織交戰。這讓北京在這場衝突中獲得一些影響力。
邁耶斯最近在《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的一篇特邀專欄文章中說,中國最近與緬甸軍方和全國民主聯盟的兩面遊戲,如果最終把雙方都激怒,可能會適得其反。另一方面,他補充說,如果這有助於讓雙方都在自己這邊,「中國可以看到自己的影響力得以擴大,利益得以推進。」
緬甸問題分析人士、國際危機組織的高級顧問理查德·霍爾西(Richard Horsey)對《美國之音》說,全國民主聯盟也給中國提供了一個與民主派宣布成立的「民族團結政府」(NUG)建立聯繫的有用的背後通道。
民族團結政府把被趕下台的議員、少數民族團體和其他反對派人士聚集在一起,在暗處運作,並聲稱自己才是緬甸真正的政府,直接挑戰軍政府。與全國民主聯盟不同的是,軍政府已經把民族團結政府定為一個恐怖組織並宣布取締。
「就中國與民族團結政府的接觸而言,鑑於民族團結政府中有很多全民盟的人,我認為它是把它置於與全民盟接觸的框架內,」 霍爾西說。 「這給了他們一些繼續接觸的餘地,然後故作一臉嚴肅地對軍政權說:『嗯,我們只是跟全民盟接觸,就像我們一直在做的那樣,這有什麼錯嗎?他們不是仍然合法嗎?』」

維持生存
全國民主聯盟目前是合法的,但合法身份能夠維持多久還是個未知數。
被緬甸軍政府欽點出任選舉委員會主席的前將軍登梭(Thein Soe)已經建議以「舞弊」為由解散全國民主聯盟。全民盟和國際選舉觀察人士都反駁了舞弊的說法。許多人認為,通過對全民盟的領導人進行審判,軍政府正在為取締該政黨奠定基礎。
霍爾西說,到那個時候,中國將發現,與全國民主聯盟以及民族團結政府保持聯繫會變得更加尷尬了。
他說,消息人士告訴他,中國外交部亞洲事務特使孫國祥在8月訪問緬甸時,「相當努力地」敦促軍政府不要解散全民盟。當地新聞媒體《伊洛瓦底》(Irrawaddy)上個月也援引知情人士的話報導了來自中國的類似呼籲。
不過,霍爾西並不確定中國能如願以償。
他說,儘管中國在資金、武器和外交掩護方面對軍政府很重要,但對軍政府來說,讓全國民主聯盟不參與軍政府承諾在2023年舉行的選舉可能更為重要。
他說:「該政權的路線圖的一個核心部分是在兩年內舉行全民盟和翁山蘇姬都不能參加的新選舉。所以我認為,該政權仍然很有可能在某個時候採取行動,解散全民盟。」
加熱加味菸成菸害防制破口?菸防團體與立委籲伸張程序正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各界期待的菸害防治法新法上路,其主要目的是禁電子煙和納管加熱菸,以保障國人身心健康。然而,在新法實施兩個月後,其是否有效執行、法規是否存在漏洞,以及政府的風險評估機制是否準備好了等問題,都遭到反菸團體及立委的質疑。
5月31日將迎來世界無菸日,而台灣菸害防制法新法甫於今年3月22日上路施行,正式禁止電子煙與未經指定菸品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之加熱菸。新法迄今推動超過2個月,爭議卻不斷,不只跨黨派立委、民間菸害防制聯盟及家長與教育團體等,皆質疑為何違法新興菸品仍在實體與網路商店上隨處可見,就連國健署也於日前坦承,違規件數並未因新法上路而明確下降,且稽查懲處對象有相當高比例是未成年人。此外,儘管違法攜帶加熱菸入境最高可罰500萬元,關務署卻發現走私情形異常熱絡,光今年1到4月海關就一共查獲違法菸品1055件,也逼得國健署不斷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
但這些亂象並非就地合法就能解決,民間菸防團體直言,加味菸禁令至今不見蹤影,以及國健署審查指定菸品之辦法名稱具誤導性、亦無明確機制,皆讓人懷疑本應保障國人,特別是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新法,是否真能達到修法初衷、落實執法?立委們也表達擔憂,認為違法菸品四處流竄,國健署與地方衛生局是否有稽查人力與資源不足,導致取締準則混亂的情形發生?
因此董氏基金會、台灣菸害防制暨戒菸衛教學會、愛兒親師家長協會、全國家長會長會長聯盟等「台灣拒菸聯盟」團體代表,日前出席國民黨立委林為洲召開的「亂象頻傳?法規漏洞?審查黑箱?拒絕護航加熱菸成『健康菸』」記者會,即提出請求衛環委員會吳玉琴、邱泰源兩位召委,將已經公告的加熱菸上市評估辦法備查案排入審查,才有機會為守護台灣年輕人的健康進行亡羊補牢、並立即公告實施加味菸禁止條例等訴求。
新興菸品違法交易頻傳?家長團體:稽查成效不彰,罔顧青少年健康
在落實執法方面,立委林為洲指出,現行法規中明確規範,任何未經健康風險評估的產品都屬於違法,不能進行銷售或宣傳。然而,目前政府的取締行動僅止於象徵性地針對幾個大型網路平台。台灣拒菸聯盟指出,目前在實體店、代購網站及個人平台等處,依然可以看到相當熱絡的違法電子煙與加熱菸交易。
全國家長會長聯盟理事長黃正銘表示:「人力不足,是導致取締與稽查成效不彰的原因之一,建議可考慮採用鼓勵民眾檢舉的方法,例如給予檢舉獎金,重賞之下必有勇夫,相信全民都會願意一起為防止電子煙違法交易、保護我們的青少年而努力。」時代力量立委陳椒華則認為,既然新興菸品管理現在依法有據,問題就落在國健署是否嚴格執法?鑒於新興菸品使用者以年輕族群為大宗,是否有與教育部、學校攜手合作,落實新興菸品菸害防制的教育宣傳?
加味菸禁令為菸商預留漏洞?立委、民團齊聲呼籲國健署應清楚說明
反菸團體抨擊國健署為開放加熱菸,不只使用嚴重誤導性的「健康風險評估審查」一詞,連在禁止加味菸上,也僅禁止花香、果香、巧克力、薄荷等四種口味,但根據國健署在108年公布的資料指出,菸商申請菸品添加口味已達1200餘種。對此,立委林為洲質疑是否為菸商預留漏洞?台灣拒菸聯盟也質疑,為何加味菸禁令特別給予業者18個月的緩衝期,明顯有別於母法規定,有違反程序正義之嫌。
林為洲也在記者會上點出,新興菸品最吸引年輕族群的地方,就是口味新穎,現在國健署說加熱菸已可送指定菸品風險評估審查,又遲遲不肯公告加味菸禁令,是不是要讓加熱菸的加味菸彈有可趁之機?他呼籲國健署應明確承諾,加味菸禁令公布前或公布後的緩衝期間,都拒審加味加熱菸彈。陳椒華在受訪時則表示,國健署應該檢討為何加味菸緩衝期一事,受到各方反彈?堅持18個月,是有什麼特別考量?為什麼不能跟菸品包裝警示圖文的緩衝期一樣,公告後1年上路?她表示將去文國健署,要求說明。

菸防法配套尚不齊備,有賴社會大眾、菸防團體、立院共同監督
菸防團體不只擔憂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審查不完備,黃正銘理事長更在記者會中強調,早已多次要求中央一定要盡快啟動新興菸品的吸菸行為及公共衛生影響之本土研究與追蹤資料,但至今仍未收到任何回應,讓人相當憂心。立委陳椒華也認為,既然決定開放加熱菸,政府應該積極投入相關研究,以利進行指定菸品的風險評估,建議衛福部可以和國衛院展開研究計畫的合作。
菸防法既已上路,又該如何監督?反菸團體認為,立委們可依據立院職權行使法,將有違反或牴觸法律規定疑慮的指定菸品審查辦法,由立院備審改為送交衛環委員會審查,而非便宜行事、讓漏洞百出的制度默默運行下去。針對爭議法規、行政命令,台灣過去就有類似做法,像是2020年開放萊豬的行政命令,就由備審改為朝野聯席審查、2022年兵役延長案,也有由從查照改為審查的呼聲。
身為時代力量立院黨團副總召的陳椒華也提到,近期的再生醫療法,也是因為醫療改革、病友權益團體、醫學法規學界、在野黨團齊聲表達疑慮,才讓政府暫緩表決,顯見法律就算通過,不代表社會各界就應停止關注議題。她很感謝民團一直代替國健署來謹慎把關菸防法,時代力量也會持續關心執法情形,並要求衛福部建置菸品相關之流行病學調查資料庫。她認為,「只有當民眾真正理解菸品對健康的危害,我們才能從源頭降低國人對菸的需求,從而達到防治菸害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