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Appier、Gogoro分別赴日、美掛牌,台灣創新板與戰略新板為何留不住自家培育的獨角獸?

Appier、Gogoro分別赴日、美掛牌,台灣創新板與戰略新板為何留不住自家培育的獨角獸?
Photo Credit: 中央社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短短一年內,台灣兩家著名的新創獨角獸:Gogoro、Appier相繼離開台灣,赴美、日兩地掛台上市,引起台灣新創市場是否出問題的疑慮,面對外界質疑,專家表示,若僅以Gogoro赴美國未必是壞事,而台灣要清楚自己的地位,什麼板不重要,水池(市場資金)夠深、夠大才玩得起來。

證交所與櫃買中心今(2021)年,分別為了台灣新創市場開設「台灣創新板」與「戰略新板」,替新創公司籌措市場資金,而當時政府就希望爭取Gogoro在台掛牌,卻未能如願以償。

除了Gogoro離台以外,今年3月AI人工智慧新創沛星科技(Appier)也赴日,在東京證交所Mothers創業板掛牌。短短一年,台灣培育的獨角獸紛紛離台。專家指出主管單位,應清楚台灣定位,創立什麼板並非重點,設法活絡市場才是當務之急。

台灣新創市場是否出了問題?

台灣電動機車Gogoro(睿能創意)於9月16日召開記者會宣布,將與Poema Global Holdings合作,透過「特殊目的性收購公司(SPAC)」模式,赴美借殼掛牌上市,雙方已經正式簽訂合約。

Gogoro表示,預計明(2022)年第1季完成合併程序,使Gogoro正式成為那斯達克(Nasdaq)的上市公司,此消息讓今年甫成立的台灣創新板與戰略新板,受到外界質疑。

「如果因為Gogoro離台,而解讀台灣市場有問題太過武斷」,《關鍵評論網》訪談台經院研究六所副所長范秉航強調,不需要苛求新創公司在台灣發展,面向全球亦不見得是壞事,未來發展得當,仍有機會成為台灣下一座護國神山。

他指出,台灣要搞清楚自己的優勢在哪,可以選擇當技術總部,而非與大國競爭成為資本市場極大化之地。企業離開台灣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看未來市場、資金、自身股東結構或國際化等外,當然也跟國內私募市場活絡有關。

范秉航分析,就台灣國內私募市場而言,第一、有「資訊不對等」問題,常常新創企業找不到投資人,投資人也苦尋不到好項目,中間缺少交流、媒合,甚至沒有效率,常搞不清楚當前新創市場現況,自然無法有效凝聚熱度。

第二、很多企業「未達被投資」的狀態。他說明,並不是產品做好了就可以募得資金,企業端還需要有題材、議題才能獲得投資人的關注,以目前新創環境而言,公司具有「技術」是標準配備,要能搭配上議題,各界才會買單。

范秉航表示,台灣一直有在推展「新創公司鑑價」,讓企業能獲得更好的估值,但更重要的是公司如何在保有專利技術的情況下,將其轉換成市場價值,其內涵取決於能不能說好一個故事,使投資人信服未來有前景。

針對Gogoro選擇赴美以SPAC借殼掛牌上市,范秉航指出SPAC模式已行之有年,近兩年來才受到熱烈關注。SPAC上市監管門檻比傳統的民營企業IPO要低得多,因此企業通過SPAC上市,最快可以在3個月內完成。

他說明,想透過SPAC上市的企業,仍需要很好的募資能力;撇除原先的募資歷程,後續參與的投資者,多半為PE與大型投資機構,除新的資本流入外也可能有贖回的動作。募資過程中除了募資規劃,信任與品牌的建立需均要兼顧。

什麼板不重要,水池夠深、夠大才玩得起來

「主要弄那個板(新創板)要有人氣才有資金進場啊,有資金才會有後市」,《關鍵評論網》訪談資深投資人陳建融強調,一般穩健的投資人,對新事務都會先觀望,政府創立台灣創新板與戰略新板前,要清楚有成交量才有價格,才能匯聚人氣。

他指出,早期興櫃市場新股上架都要一段時間後,才有量能出來,不然平常都攤在那不會動,久而久之人氣就會潰散。許多公司並不是不好,僅是缺少人氣、無資金挹注就關門大吉;反之,有人氣的公司就算連年虧錢,也不會倒,股價仍能狂飆,公司也能掌握資金。

他指出,政府要帶市場人氣,市場規則要簡單、買賣要快速有效率。如早期興櫃的買賣要由券商進行撮合,要申購還要打電話請券商賣你。他解釋:「代表想買賣不一定會馬上成交的意思,而且價格均由券商定價,有時時運不濟,遇到不良券商從中做差價,就虧大了!」

陳建融強調:「投資人進市場不是做慈善,要能賺錢才是王道,任何一個市場都是如此,沒量無價大家就拍拍屁股走人。」

范秉航也強調:「池子(市場資金)夠大才玩得起來,池子水不多了,還推出各種玩法,又分成各個小池(台灣創新板與戰略新板),」他說明,這將會讓市場陷入無量窘境,政府擘劃新創退場設計值得期待,但有人氣才是當務之急。

他表示,政府也應當思考,在這樣的環境下,新創企業私募跟創投的資金,比上板還多,那還有此板的必要嗎?面對投資環境,政府能以基礎數據作為前提,擘劃未來的政策方向,如台灣有300家新創公司在這個市場,到底能夠分到多少資金?這是主管單位思考著墨的地方。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