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沙丘》:感官體驗實屬上乘,難以想像這一趟史詩旅途還會迎來什麼光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踏入黑盒子的觀眾,將因見證傳奇的出世,而止不住內心的振奮、激昂與痴狂,甚至驕傲生而為人,不必受限於理智與意識的拘束,情感稜鏡的透光,就能引發知覺視野的變形、重組與擴張。
文:癮君子 Movie Addict
既是吞食生命的荒漠,也是孕產生機的藍海。
厄拉科斯的豔陽,猶如夜伏晝出的死神,過份炙熱的氣候則像祂的鐮刀,一刀又一刀收割著萬物的水份與生命,受人敬畏的沙蟲,則是祂的座駕,能夠一口吞噬秩序,或是粗心傲慢的愚民;弗瑞曼人就此日日與死亡為伍,為了生存,不僅學會與風共舞,還學會跟自己的排泄共處,至此,生生不息的循環,引領他們翻越生死的稜線,就算潛居於寥寂的戈壁,無邊的恐懼,也無法咬殺心底的向陽而生與堅毅。
萬艦奔騰的年代,厄拉科斯的特產——香料成了人類新生的養料,隨風而起的光點,搔首弄姿,勾扯出各方勢力的矛盾、衝突與慾望,善妒的帝王、富可敵國的家族、一呼百應的領袖,抑或是操弄人心的宗教組織,交錯於此,共同拉開史詩篇章的序幕。
或許,香料映照出的繁光點點,猶同星際帝國的局勢縮影,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洶湧,一不小心,繁花似錦的輝煌史蹟,都可能分崩離析,屆時,再令人屏息的壯美殿堂,都逃脫不了化為灰石的命運。
(內文有雷,可先收藏文章觀影後閱讀)
鵝黃色的太陽冉起,灑落一地的豔景,正如帶刺的豔麗玫瑰,嬌美卻扎手;若說太陽是專制一切的暴君,沙漠則是供人庇蔭的母親,焠火出一顆顆湛藍的寶石之眼,宛如清澈的汪洋,讓弗瑞曼人獲得招架恐懼的智慧。也因此,即使生命渺如雲煙,這一群通過高溫試煉的頑強住民,面對異星人的剝削與殖民,從來不願束手就擒。
然而,同樣受到威脅的不只弗瑞曼人,還有求好心切的亞崔迪家族,以及涉世未深的少主,一個飽滿好奇、迷惘與不安的少年,面對使命的召喚,懷著忐忑的心情,試圖在抗拒與擁抱的往返中,找到些許的平衡,甚至通往寧靜的路徑。

只可惜,隨著劇軸的更迭,殘酷的現實則像一把銳利的匕首,抵著他的喉嚨,逼迫他朝著沉重的使命來靠攏,瞬息之間,既有的平衡遭到破壞,牽引他的重心因著水平的傾斜而傾倒,保羅就此跌坐於踉蹌、狼狽的逃亡之旅。
血脈的重任,同樣順應父親的去世,通通疊加到羸弱的肩膀,至於那一枚鑄印了家徽的戒指,象徵了沉痛與孤獨,卻也是慌亂逃亡中,保羅僅剩還能悼念父愛的遺物。
我想,對於這個一夕長大的男孩來說,心中渴望的不過是父親的起死回生,而非冥冥之中的注定,又或是宇宙救世者的頭銜。畢竟,保羅總是用情極深,就連離開母星的前一刻,都還依戀著家鄉的草木與海水,好似要以肉身感觸將回憶都給刻入心底。
夢景、預言、試煉與囁語,反覆出現於電影,共織出神祕、幽冥且縹緲的作品面容,恰如其分地將原作的文學之美,遷挪到宏偉的影像殿堂中,憾天震地的音樂表現,更直接劈開第四道牆,其凝煉出的美感,緩緩膨脹成一顆沉甸甸的黑洞,鯨吞了觀影人的心智與意識,讓人陷落其中,甚至未能留意時間的缺席,任意放牧著自己的知覺,只為多嘗一口浩瀚的非現實虛幻。

俐落的對白與演出,還有精工藝品一般的音樂與場景,再再反應出丹尼維勒納夫(Denis Villeneuve)身為導演,對於原作的癡迷與吸收,否則是無法將龐雜的故事背景,提煉成敘事氛圍來烘托,藉以勾勒遙遠未來的原始性——專屬《沙丘》的生態體系與人類輪廓。
至此,本應對立的元素(封建體制的太空未來),經由縫補,交融出動人的紋理,讓人既熟悉又陌生,雖冷冽卻不疏離,難以名狀的感官衝擊,讓人彷徨,卻又使人心醉魂迷;導演的修裁功力與平衡感,十足讓人敬嘆,就像一名魔法師從小小的黑盒子,召喚出無垠的太空,並以無窮的詩意來襯托、堆砌與雕磨。
《沙丘》這部電影的存在,正是人們總將電影產業視為魔幻工業的原因;也因此,它的魅人之處不在故事性的推進,而在情感面的渲染與扣人心弦,為此,不僅角色追求儀式感,整部電影都不斷著墨於此,只為提供相符原作的觀影體驗。
不過,這也是人們難以評論《沙丘》這部電影的主因,畢竟,要以文字捕捉住當中的詩意美學,僅靠壯闊、精彩、感動,或是震撼這些單薄的用詞,對比到電影本身帶來的豐碩、綿密與意味深遠,都顯得空洞、貧瘠且不夠精確。
若說有誰能夠完整傳遞,除了原作,實在沒有第二人選,甚者,原作的恢弘,又比影像來得龐大與廣袤,身為讀者,與其說埋首其中,不如說我們站在作者——這位巨人的肩膀上遙望星際、想像與哲思辯證的遼闊。

談回敘事本身,雖然進展有限,但預知夢的安排,除了在神格化主角之外,還揭示出潛在的故事分支,其中最為明顯的主題,無疑是自由意志與宿命的對壘。
若以心理學來切口,搭配開場的字卡來看「夢是來自深層的訊息」,相同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的假設,夢景反應人的未知欲求,但再進一步放入榮格(Carl Gustav Jung)的論述,夢不只是個人潛意識的居所,更被集體潛意識召喚,換言之,夢反應個體的欲求,卻也藏著人類群體的盼望與信仰。
所以,就算夢能擺脫意識的箝制,卻不表示它只受個人主宰,甚者,因為跳脫意識,讓人難以明察,引導自我的夢,其實深受他人與先輩的影響,夢就像任意門,讓我們穿梭彼此的世界,卻也像臺時光機,黏合現在與過去的縫隙。若有人掌控了夢,他將成為世上最富有的人,獨裁世界的現實與虛幻,甚至時間,無論過去、現在或未來,都能按譜演出。
談到陰謀,姐妹會發展數千年的生育計畫,無疑是最縝密的操弄,旨在掌握夢景與現實,以創造符合自身利益的理想國度。
ESG成為永續經營新顯學,除了追求獲利,這些企業更重視打造多元包容及友善環境的幸福社會!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現今越來越多企業共享ESG架構理念,彼此跨業結盟、分享各自優勢,讓企業影響力發揮一加一大於二的效果。從渣打銀行與全球第一大烈酒集團帝亞吉歐的對談中,就可以看到雙方有許多相似之處。
「我的夢想」是許多人小時候作文課都會寫的題目,但是長大後,能真正實現夢想的人為什麼少之又少?其實,原因來自千里馬沒能遇上給予支援與資源的伯樂。
不過現在情況正在翻轉,因為現代商業環境,除了追求獲利最大化,更多企業把重心投入於實踐永續發展理念;尤其是在社會責任方面,企業更加重視勞工及社區等利害關係人的權益與福祉。打造更包容與多元的社會,需要更多企業一起聯手合作。
渣打、帝亞吉歐:從各自領域幫助社會上的千里馬
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在社會責任方面的相似之處,在於兩家企業都有幫助社會更具包容、照顧弱勢的公益計畫。
多年來,渣打在攜手政府單位及社福夥伴,共同打造「看得見的希望視障就業平台」,並透過連續贊助國內最大型的公益馬拉松賽事「渣打臺北公益馬拉松」至今累計幫助近700位視障朋友成功並穩定就業。在支持視障青年多元就業之外,渣打集團於2019年推出全新的全球性計畫 — Futuremakers by Standard Chartered,並擴大所協助對象,主要協助16-35歲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並與社福團體合作,結合各組織的專業與資源,為他們提供就業的支持,幫助他們翻轉未來。在2020~2023年期間,渣打協助近7,000名視障青年及弱勢女性學習新技能、輔助他們就業及創業。目前渣打銀行也有6位視障員工在銀行擔任客戶服務的工作。

一般人可能無法體會,一些簡單的動作因為礙於視力限制,必須比常人多付出數十倍的反覆練習,沖泡咖啡就是一例。台灣第一位視障咖啡師林佳箴,小時候因意外導致視力逐漸退化,但她沒有向命運低頭,努力取得英國國際咖啡師證照,並且創立「甜裡開始」咖啡廳。
林佳箴的故事,能夠感動人心並且躍上媒體版面,一方面也因為她是帝亞吉歐「Keep Walking夢想資助計畫」的2020年得主名單之一。
帝亞吉歐Keep Walking計畫從2003年正式啟動,訴求不以營利為目的,不限定夢想的類型和議題,從環保生態、藝術文化、公益推動、到偏鄉教育,如今已經實現超過200份計畫,累積提供達1.8億元獎金回饋。每一位夢想家獲得贊助後,得以展現他們的天賦,實現自己的使命,堅持夢想並且勇往直前。
為地球永續而戰,日常小動作也能節能減碳
ESG概念的另一個重要議題是「環境保育」。近年因應極端氣候現象頻傳,為了讓全球溫升控制在1.5°C以內,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經有137個國家響應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其中德國、瑞典、日本、英國等先進國家,更將「淨零入法」透過實際舉措要求企業從營運過程減少碳排放。
從國家立法到企業響應並展開行動,證明永續行動的迫切性,也凸顯沒有任何人可以在節能減碳這件事置身事外。
帝亞吉歐近期提出「2030社會願景」計畫,其中三個核心範疇分別是「提倡理性飲酒、促進社會多元包容、促進環境永續發展」,最後一項就扣連2030年要達到淨零排放。帝亞吉歐台灣總經理梁殷禎分享,在釀酒過程,最重要的成分就是水資源,帝亞吉歐規劃未來在產地製造過程,運用先進技術讓產品減少30%用水,具體提高產品生產效率。

渣打銀行總經理韓德聖(Ian Anderson)則表示,渣打集團也訂出2025年底要落實自身營運零碳排,2050年底達成投融資淨零碳排的目標。由於銀行的業務屬性,碳盤查過程, 屬於範疇一、範疇二的溫室氣體排放可以從自身做起;範疇三則屬於其他間接排放,例如商務旅行、上下游運輸、乃至於供應鏈、客戶所產生的碳排,且範疇三的碳排放量佔了總排放量95%。因此,渣打銀行下個目標就是要幫助客戶落實綠色轉型,打造綠色永續生態系。
值得一提的是,淨零減碳除了仰賴數位科技、組織轉型、調整商業模式來達成,每個人也可以在生活中擔任永續小尖兵。例如渣打銀行推出自家的永續發展App,員工可以在每日的工作中掌握自己的碳足跡,嘗試透過趣味的方式減碳,像是澆水、種樹小遊戲,企業會依同樣比例植樹,讓員工在日常為永續盡份心力。
翻轉偉大企業定義的現在進行式
股神巴菲特曾如此定義他眼中的偉大公司:「我認為競爭優勢可以持續25年到30年的公司」。然而,在ESG思維之下的今日,值得思考的是,偉大企業的意義應被賦予更多價值,除了具備競爭力與獲利能力,更重要的是願意關注社會、在乎永續的願景及行動。
對此,韓德聖這樣回應:「我們相信在推動商業與經濟增長的過程中,不能忽視對人類、環境、以及相關社群的關懷;藉由把永續行動融入我們的政策及業務之中,攜手我們的員工、客戶、乃至於更多人,一起創造更好的未來。」
想知道更多渣打銀行與帝亞吉歐決策者的精采對談,以及他們為ESG投入哪些心力?點擊影片觀看更多:https://www.youtube.com/watch?v=8Ub5gUPWBO8
延伸閱讀
l 渣打銀行永續之旅網站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高的綠建築 台北101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全球最成功的公共自行車系統 YouBike
l 【渣打銀行的永續之旅】永續能源推手 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