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第30個彩虹國度誕生!瑞士通過同婚公投,同性伴侶最快明年7月能登記結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過去瑞士對於同志權益的態度趨向保守。1990年代以前,瑞士警方會製作「同志名冊」,一旦被列入「同志名冊」中,不但生活受到極大影響,若犯下竊盜罪,同志的身分也會不利於判決。
(2021/9/27 更新|責任編輯:黃筱歡;核稿編輯:翁世航)
瑞士昨(26)日舉行同性婚姻公投,獲得近三分之二的民眾支持,這使使瑞士成為全球第30個同婚合法化的國家,讓瑞士加入其他西歐國家同婚合法的行列,支持者稱這是瑞士LGBT人權歷史性的一天。
瑞士同婚公投將於這週日舉行,公投結果贊成同婚法案的票數佔了64.1%(近三分之二),而且全國26個邦的贊成票數都過半。法律將允許同性伴侶能結婚,享有與異性戀夫婦等同的權利,包括能共同收養孩子、外國配偶將有資格通過簡化程序申請公民身份、女同性戀夫婦也能獲得精子捐贈。
大多數西歐國家已經承認同性婚姻,荷蘭是第一個,在2001年完成同婚合法化的國家。瑞士自2007年起允許同性伴侶註冊伴侶關係,每年大約有700對登記,但同性伴侶在收養孩童,以及捐精、捐卵、代孕等權利上仍受到限制。
經過多年的辯論,瑞士議會於去(2020)年12月批准了一項法案,准許同性伴侶收養無血緣關係的孩童,法案內容也讓同性伴侶能享有其他權利,比如已婚女同志可以接受精子捐贈,而跨國伴侶也更容易取得瑞士公民身分,不料遭到保守派如右翼大黨瑞士人民黨(Swiss People’s Party)反對,法案失效,必須再經過公民投票來複決,如果公投結果支持同婚法案,才能讓法案生效。
週日公投通過後,瑞士司法部長卡琳(Karin Keller-Sutter)表示,第一批同婚登記將從明年7月1日開放登記。
「誰相愛,誰想結婚,誰就可以結婚。不管是兩個男人,兩個女人,還是一男一女。」她說。
「國家不必告訴公民他們應該如何生活。」
(以下內容原刊於2021/9/24)
瑞士過去反同,警方製作「同志名冊」
過去瑞士對於同志權益的態度趨向保守。警方製作「同志名冊」,一旦被列入「同志名冊」中,不但生活受到極大影響,若犯下竊盜罪,同志的身分也會不利於判決。
瑞士洛桑大學(Lausanne University)同志史專家戴勒塞爾(Thierry Delessert)就表示,儘管1942年瑞士將同性戀除罪化,但部分地區的警察,一直到1990 年代初仍繼續製作「同志名冊」。而根據戴勒塞爾所述,同志名冊的製作目的是要「掌控偏差行為,規範道德」。一旦被警方發現是同志,列入「同志名冊」,不只工作、租房等需求受影響,若犯下竊盜罪,同志的身分也會更不利於法庭審判結果。
他指出如果被列入「同志名冊」,如果想租公寓,會被拒於門外;如果想在公部門工作,也會受到阻礙。另外,如果犯下竊盜罪,同志的性傾向也會作為「道德偏差」的證據之一。
戴勒塞爾表示,蘇黎世(Zurich)和巴塞爾(Basel)在1979和1980年公開宣布已銷毀同志名冊,其他地區的名冊則不知去向。他曾試圖尋找警方文件裡的手寫筆記,也握有專員證詞,指出當時每年約有200名同志在蘇黎世被納入「同志名冊」中。
蘇黎世的官方記錄部門則告訴《法新社》,同志名冊僅供警方內部使用,並且早已銷毀。
而對於瑞士9月26日即將舉辦的同性婚姻公投,戴勒塞爾表示,若是公投結果支持同性婚姻合法化,代表瑞士的同志權益將「往前邁進一大步。」
Thierry Delessert, historien à l’#Unil, rappelle que les autorités fichaient les #homosexuels en #Suisse il y a encore 30 ans. https://t.co/8aAzsY8Sbr
— 20 minutes (@20minutesOnline) September 23, 2021
瑞士民調:近期支持同婚比例下降,但仍過半
《路透社》報導,近期瑞士支持同性婚姻的人比例下降,8月時支持同性婚姻的瑞士公民占了69%,反對方則占了 29%。不過在最近期的民調中,支持方的比例降為63%,反方比例則來到 35%。
《瑞士資訊》則報導,同婚法案其實獲得廣泛支持,除了極右翼黨派外,許多政黨都支持同婚法案。另外報導也認為,瑞士民眾也大多支持同婚,因為GFS Bern institute在2020年的民調指出,有80%的瑞士人支持同性婚姻。
延伸閱讀:
- 匈牙利的LGBT權利岌岌可危,同志團體為何將奧班政府與「中國因素」連結?
- 上海大學疑收集校內LGBT學生清單,滿足政府監視「潛在異議分子」需求
- 歷經6年「把不可能變可能」,首對台灣、澳門跨國同性配偶今登記結婚
新聞來源:
- Switzerland approves same-sex marriage by a wide margin in referendum(France 24)
- Divided Swiss to vote on same-sex marriage(Reuters)
- Gay marriage move a giant step for Switzerland(France 24)
- Equality versus tradition: Swiss to vote on the future of marriage(Swiss info)
- EXPLAINED: What’s at stake in Switzerland’s September referendum?(The Local)
- Will the Swiss vote for gay marriage in Sunday's referendum?(EuroNews)
責任編輯:曾凡芸
核稿編輯:楊士範
Tags:
綠能x數位,科技助攻水產養殖產業升級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水產養殖結合太陽光電是一種創新的經營模式,讓漁場除了既有的漁獲外,更能提供綠電創造額外收益,國內更有漁場順勢導入數位工具管理養殖環境,持續提升水產質量。我們可以看到,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正在養殖漁業發生。
糧食生產是農漁業的主要功能,順應環境選擇不同的作物與耕種策略,是農漁民智慧的累積,臺灣的農漁業實力更是享譽國際。然而,由於整體產業結構轉型、生活型態轉變,傳統看天吃飯的一級產業,較不容易成為新世代就業的優先選項,如何在現有產業基礎上創造新商機、吸引年輕人返鄉,是各界都在思考的課題。
近年來,各國政府致力推動再生能源以實踐減碳,在不同場域、建物等結合光電開發的複合式發展模式,成為兼顧空間利用效率、提高單位面積產值的創新解決方案,這樣的趨勢正在農漁業現場發生。
農漁業結合光電創造附加價值
農電共生可提供自給自足的再生能源,還能保護農作物免受極端天氣影響,提高生產韌性,多餘的電力也可以躉售,提升農民收入。著眼於光電帶來的附加價值,越來越多國家看好農業結合太陽光電的發展潛力,德國、日本已有多個果園結合太陽光電從事農電共生,法國也實驗在成列的葡萄藤上安裝太陽光電模組。
不只農業,國際也開始出現結合水產養殖與太陽光電的漁電共生。例如美國切薩皮克灣(Chesapeake Bay)發展出太陽能牡蠣生產系統,不僅實現綠電自發自用,漁產收穫量更高達傳統養殖場的45倍;而在養蝦大國越南,也開始執行養蝦場結合太陽能發電的漁電共生計畫,為養殖場提供穩定電力並帶來漁獲,一舉兩得。

數位轉型為漁電共生添助力
漁電共生是利用漁業養殖場域結合太陽光電設置,期能改善生產環境、增加漁民收益,創造土地多元利用,是臺灣積極推動的重要政策方向之一。不過其他國家與臺灣的漁電共生開發型態不太一樣,其他國家多以沿海鋪設水面型光電為主,臺灣的漁電共生則採用室內養殖場搭配屋頂型光電,或室外魚塭搭配立柱型/水面型/塭堤型光電設備,近年來在許多漁民與光電業者的努力合作下,這樣的複合式土地利用模式逐漸展現效益。
不同養殖物種的環境需求不一,漁電共生導入的過程須經磨合,運用魚塭上方架設太陽能板,冬天防寒害、夏天助降溫,並配合不同物種的習性調整投料策略,同時結合數位環境監控系統調節養殖環境,進而達到提高漁獲收益之積極目的。

光電開發帶來的效益,也讓原本衰頹的產業地景重現生機,例如位於臺南七股的日運案場,原本是高鹽度的廢棄魚塭地,在養殖專家與在地青年的協力下,透過微生物、益生菌來控制池水,搭配AI數位化儀器監控養殖過程,持續累積養殖數據建立資料庫,烏魚、虱目魚、白蝦的混養模式已多次收成;四鯤鯓漁電共生案場過去同樣是廢棄魚塭,改建為室內型漁電共生案場後,能精準控制環境變數以從事精緻養殖,已成功育成一尾重達30克以上的白蝦。
由於漁電共生帶來的效益逐漸獲得認同,有別於過去多為光電業者發起的開發模式,最近也出現由漁民發起的漁電共生規劃,例如茄萣區不少養殖戶視漁電共生為吸引青農返鄉的契機,積極爭取納入漁電共生先行區;目前採用塭堤型與立柱型的光電設施,養殖的虱目魚也已開始收成。

養殖漁業正在實現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
數十年來漁民的養殖專業與經營視野,讓臺灣水產養殖產業在國際上向來有一席之地,但近年來確實也面臨產業結構轉型、從業人口老化凋零的挑戰;如今結合光電的漁電共生模式,讓原本看似傳統的一級產業開始蛻變,養殖模式、經營模式、商業模式不斷創新,也吸引更多青年關注與投入;臺灣養殖王國的美名,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將藉由數位與能源的雙軸轉型,再次展現耀眼光芒。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