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日本政府大力提倡「關係人口」,能否成為農林漁村人口流出的救命丸?

日本政府大力提倡「關係人口」,能否成為農林漁村人口流出的救命丸?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日本國土交通省於2020年首次針對關係人口進行大盤點,企圖將關係人口分類與數據化,以利於今後研討政策方向性,發現關係人口的人數越多,越能提高移居人口的可能性,尤其是最需要移居人口的「農林漁村」,越能促進關係人口直接參與企劃區域的產業或活動。

文:陳柏翰(島島創生Co-Funder,曾任職宮城INBOUND DMO理事)

2017年左右日本政府開始提倡「關係人口」,既不是藉由觀光而促進與當地交流的「交流人口」,也不是藉由移居來促進當地人口的「移居人口」,而是指「有持續性且多種方式,參與非日常生活圈或非通勤圈的特定地區,以解決地區當地問題」的人口。

日本之所以會提倡關係人口,從鄉村地區的角度來看,內部因素是因為鄉村地區裡人口減少、低出生率以及高齡化的狀況日漸嚴重,以及都市型服務(公共服務、大眾運輸、醫療、商業、教育、文化、娛樂等)的衰退,因此有必要確保未來各地都有能承擔在地發展的鄉村地區的人員與當地產業。

外部因素,則是由於近年日本人平均壽命延長,因此在近未來將有機會迎接百年人生的狀況下,有越多日本人追求「斜槓人生」,希望按照自己的生活步伐或型態來參與非都市地區的各種活動,從中享受多樣的生活形式。

在可以藉由外部因素來彌補內部因素下裡各課題的不足,進而提倡供需互補的「關係人口」(參閱下圖)。在推出「關係人口」政策後兩年,日本國土交通省於2020年首次針對關係人口進行大盤點,企圖將關係人口分類與數據化,以利於今後研討政策方向性。而調查結果也於2021年整理完畢並公開。調查內容與原始數據可以參照這個連結

01
作者提供
02
作者提供

在這次調查,日本政府明確地將關係人口依據參與地區的物理狀況與強度分類成下表,並估計日本全國18歲以上人口當中,有約兩成(約1,827萬人)是所謂的關係人口(訪問類),並參與某特定區域。

關係人口類別

大分類

說明

訪問類

直接參與型

企劃營運或是協助「創造產業、有效利用商店街的空商店、早市或市場擺攤活動、志工、區域資源/街景保全活動、區域營造」等計畫。

就業型(當地就業)

在當地企業或產業斜槓就業、就業或協助支援當地農林漁業

就業型(居家工作)

從事本業所執行的業務一環(居家工作)或是在非訪問區域裡從事區域的工作(遠端工作或斜槓)

參加交流型

參加與區域居民的交流或活動、體驗等

興趣消費型

在沒有地緣和血緣關係下,到某區域用餐或做自己的興趣(之外沒有進行其他活動)

非訪問類

故鄉納稅、群眾募資、購買當地產品、承接特定區域的工作、資訊分享、線上活動等

並從這兩成的關係人口(訪問類),發現以下三種現象。

1. 關係人口(訪問類)是全國性的大規模移動

佔全國兩成的關係人口(訪問類)當中,來自三大都市圈的有861萬人,佔三大都市圈的18.4%,剩下來966萬人來自非三大都市圈(地方)的居民,佔非三大都市圈的16.3%。而這些關係人口是互相移動,粗估三大都市圈裡的861萬人關係人口(訪問類)的一半(448萬人)訪問非三大都市圈,而非三大都市圈的966萬人關係人口(訪問類)的30%(297萬人)訪問三大都市圈。

03
作者提供
004
作者提供

2. 關係人口的來訪人數越多的區域,也越多移居人口

訪問區域的關係人口人數(市町村人口每1萬人的人數)和從三大都市圈戶口遷入大於遷出的次數相比發現,市町村裡關係人口越多,從三大都市圈遷入大於遷出的次數也越多(2012年到2019年間)。

05
作者提供

這次也列出關係人口成功有效帶動移居人口的市町村(下圖),越右下角,代表越積極推動關係人口計畫,並成功有效地促進移居人口。(當然移居人口多並非只因為關係人口,還有其他政策關於鄉鎮/居民/工作等來促進移居。)

06
作者提供

3. 關係人口(訪問類)裡的直接參與型的參與區域方式,多采多姿

關係人口(訪問類)裡的直接參與型如前圖所示,佔三大都市圈的6.4%,非三大都市圈的5.5%,而且直接參與型的關係人口的參與方式相當多元,除了直接參與區域營造之外,也有積極參加當地交流活動、或樂在自己興趣等其中的參與。此外也發現直接參與農林漁村的關係人口,會因為農林漁村自然景觀的魅力,而容易產生較強的移居意識。

07
作者提供
08
作者提供

除了上面的分析結果,還針對COVID-19所造成關係人口的變化、參與深度變化等進行分析,有興趣可以參考下方連結。藉由此次調查與分析,可以窺見到只要有意願參與區域的話,有各種方式可以與區域互動,尤其是「直接參與」的方式,更能加深與區域的關係,並不只是直接參與更會延伸其他方式與區域互動。

更重要的是,關係人口的人數越多,越能提高移居人口的可能性,尤其是最需要移居人口的「農林漁村」,越能促進關係人口直接參與企劃區域的產業或活動,同時若能活用農林漁村裡的大自然環境的話,更有可能提高關係人口移居的可能性。

然而,在本次調查也發現,也有因為非關係人口而造成遷入大於遷出次數多的區域,代表「關係人口計畫」並非唯一手段,但是如果有其他因素環環相扣的話,可以讓關係人口出現更大的效果。

本文經新社會政策雜誌授權刊登,原文發表於此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丁肇九
核稿編輯:翁世航


“地方創生專欄”的相關議題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