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訪張守一犯了「假公平謬誤」,放棄了事實也放棄了善良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其實張守一/護家盟之流,是有計畫地在創造論述來達成組織目的,他們本來就是要來擾亂你,不是要來跟你對話,所以這些人就放棄吧,也不要給他們舞台。
文:張竹芩
網紅Alizabeth娘娘訪問張守一,娘娘好像把這支影片刪了,我不確定,也沒有再點進她的頻道。(編按:9月6日娘娘的經紀人在個人臉書表示,經過他與娘娘的討論後,決定將此支影片下架。)
她訪問張守一,給他機會用貌似理性的口吻、也不被打擾(甚至是被鼓勵申論)的情形下,去訴說護家盟的愛家「理念」是什麼。
然後我的同溫層就爆炸了。大家最氣的包含被指責「你們應該要走出同溫層」,並且認為娘娘這樣做並沒有錯,就算是反對者的聲音也要聽,這樣的平衡報導很重要這類的。
假公平的謬誤
但這裡其實犯了一個謬誤:the bias towards fairness,也就是「為了保持公平反而導致偏頗」的現象。這不是新的問題,但在後真相+自媒體+流量時代,它變成人人隨手可得的武器。
知名美劇《新聞急先鋒》(The Newsroom)跟《白宮風雲》( The West Wing )製作人兼編輯Aaron Sorkin說過:
“Nobody uses the word ‘lie’ anymore. Suddenly, everything is ‘a difference of opinion.’”(現在都沒有人用「謊話」這個詞了,突然之間,一切都只是「意見不同」罷了。
我們太想要表現出完全的、絕對的中立,所以要「平衡報導」,只要一個人說A,就一定要找到另一個人說-A,用一樣的版面、一樣的規格、一樣的專注去呈現他們,即使你明明知道其中一個不對。
Sorkin舉例:
如果今天共和黨的議員一起說地球是平的,隔天《紐約時報》頭條就寫「民主黨跟共和黨無法在地球形狀上達成共識。」......並不是每個論點都有一體兩面,事實就在正中間。看著新聞業為了「公平」而放棄事實,是最讓我痛苦的。
放棄了事實也放棄了善良
今天娘娘是為看似中立而放棄了事實,還是為了流量而放棄了善良,我不知道。雖然根據她自己的說法,她之前並沒有做足功課,並不知道張守一的背景,但這個說法也很牽強。
但張守一錯了嗎?
一方面來說,我認為很多人是贊成他說的「家庭是社會的根基」、「守護家庭價值」,老實說,身為家庭關係/傳播研究者,我也相信這兩句話,但重點在於怎麼定義和執行。
「家庭是社會的根基」在於家庭提供了滋養和穩定,因此有著相對固定的成員和健康的關係才是重點,並不是「假想出來的傳統」一夫一妻才是重點。古代歷史就不用說了,台灣可是在1985年修改《民法》後才真的確立單偶制欸(啊不然王永慶這類有錢人應該早犯了重婚罪,我們這些死老百姓哪裡來的八卦可以看)(其實很難看)
如果我們認為家庭的價值是提供溫暖和愛給每一個成員,那當然要守護這個價值啊。
護家盟的抽換概念撒尿牛丸
但張守一和他的護家不快樂夥伴拿走了這個詞、抽換了概念,把「家庭=一夫一妻一生一世=反對同性戀=反對性別教育」全部摻在一起做撒尿牛丸,達成三個效果:
- 認為家庭重要的人,都有可能誤以為張守一說的家庭是你想像的家庭而支持他的言論;
- 如果你質疑他撒尿牛丸裡面的任何一個部分,他就可以說你反對這所有一切,你就是反對家庭的道德敗壞者;
- 一旦你質疑他(因為真的有很多事實錯誤、邏輯不通跟言行不一),他就會拿「每個人都可以有自己的意見」去包裝他的謊言,如果你又是一個希望可以面面俱到、傾聽每一種想法的人,你很有可能就會掉進文化相對論的陷阱裡覺得,「對啊,他也可以有他的意見......」
有興趣的人可參考閱讀這篇文化相對論的陷阱。
你當然可以有你的意見,但意見跟事實不同,事實是可以被證據檢視的。不過,並不是每件事情都跟地球是圓的一樣,事實擺在眼前(更別說在美國還有不少人相信地球是平的......),有時候真的很難判斷到底你是為了公平而公平、還是對方說的話真的有參考價值;到底你是不接受跟你意見不同的人、還是對方的意見真的不合理。
提供一個快篩工具,就是用最簡單的「誰得利?誰受傷?得了什麼?傷了什麼?」來檢視你聽到了什麼,且決定要說什麼。
有些人可以放棄沒關係
其實張守一/護家盟之流,是有計畫地在創造論述來達成組織目的,他們本來就是要來擾亂你,不是要來跟你對話,所以這些人就放棄吧,也不要給他們舞台。
但如果你身邊真的有認為家庭價值很重要、不能隨便更改、或擔心這些改變造成不確定性的人,如果他是重要的人並且你行有餘力的話,試著找到你們在乎的事情的共通點,很有可能你們講的內容一樣,只是用詞不同而已,就像M&M's巧克力五顏六色,其實裡面都一樣好吃(?)。
本文經作者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延伸閱讀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方穎豐的小夢想成就少棒之家的大志氣!安麗與棒球校長為小小球員建立以「家」為核心的棒球夢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從不會教棒球到成為少棒界的棒球校長,方穎豐憑藉著對教育的使命與對體育的熱愛,在台東成立少棒之家。這一路走來,歷經許多挫敗與艱難,幸好有各方志同道合的人支持,尤其是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十年來的贊助,讓少棒之家至今仍持續培育小小選手,在棒球的路上勇敢追夢。
談到少棒,許多人一定會立即聯想到台東,因為不少優秀的棒球選手都來自台東,其中少棒之家更可說是棒球選手的育成中心,如中華職棒統一獅的左投林詔恩、U12世界少棒錦標賽季軍成員簡紹翔。而培育無數小小球員追夢的少棒之家,背後的重要推手則是在少棒界有「棒球校長」之稱的方穎豐校長。
從事教育工作長達35年的方穎豐校長,原不是棒球專業,而是體育班的導師。因原本帶領棒球隊的教練離去,讓他因緣際會接手棒球隊。但剛開始,他才發現自己不會教棒球,連打擊都常揮棒落空。為了帶領球隊,他開始研讀棒球相關書籍,請教棒球教練、前輩,仔細、認真地觀看每一場棒球比賽。初期,棒球隊出賽常常十比零提前結束,方穎豐在球場告訴自己,「孩子在球場的每個成長階段都是重要的,我應該要對這些孩子負責任,我一定要在這紅土球場站起來。」約十年的時間,他不僅讓球隊拿到台灣區比賽的第一個冠軍,還成為球場常勝軍。

棒球是人生的縮影必須築夢踏實
對棒球如此執著,並不是因為以主流價值觀而言,棒球隊可培養孩子的團隊精神、對挫折的容忍力、強大自己的心理素養等。對方穎豐來說,棒球其實就是人生的縮影。他帶領球隊並沒有過多複雜的想法,純粹因為孩子喜歡棒球,那就讓他們好好打棒球。而棒球運動在台灣的發展又剛好有職業球隊,所以就以打到冠軍、打到職業隊作為夢想與目標。他以「築夢踏實」的精神,期望從一場場比賽中,為這群孩子建立生活的態度,面對困難、阻礙如何再站起來。
少棒之家的雛型源自張家五兄弟
為什麼會想成立少棒之家?方穎豐說到,他原先在基隆的學校服務,在偶然的機會帶隊到台東比賽,他驚豔台東的孩子打起棒球就如同他們唱歌般,個個都是天生好手,不論是球感、打擊、運動神經都非常優秀,各方面的協調性極佳。因為校長任期及家庭等因素,方穎豐請調至台東任教,之後便積極籌組棒球隊,想一圓棒球夢。
方穎豐回想,少棒之家最早的雛形來自於「張家五兄弟」。當時球隊有個阿美族的小孩張進德,擁有棒球天賦與極佳的球感,但卻因為家庭因素必須轉學,無法再參加棒球隊。於是,連族語都不會說的方穎豐,只好帶著學校裡會說族語的護理人員,一同去拜訪學生家長,想勸說張進德的阿嬤讓他繼續留在棒球隊,甚至承諾會提供張進德的三餐、住宿、球具裝備以及生活照顧等。
護士將方穎豐的承諾如實翻譯給阿嬤後,沒想到阿嬤回覆讓護士大笑說,「校長你賺到了。阿嬤說,我有五個孫子,全部都給你。」就這樣,他硬著頭皮帶回五個小孩,將校長宿舍改為兄弟五人的住所,平時除了上學、訓練外,同時提供食宿、生活起居照料。
不只是棒球隊 而是充滿關愛的「家」
方穎豐說,張家五兄弟是讓他堅持在棒球教育這條路上,一直往前走的重要因素。當時,張家大哥張進德才小學五年級,雖然球技不凡,卻有學習障礙。最小的弟弟張偉聖,也才幼稚園,正是需要有人陪伴、關心的年紀。
為照顧張家五兄弟,再加上台東學童的狀況,方穎豐開始思考,他想要的不只是棒球隊,他想要給這群孩子一個家。家不是只提供三餐溫飽,棒球訓練而己,家是有人可以輔導他們學業,照顧他們生活、關心他們的成長。所以他將棒球隊取名為「少棒之家」,讓參與球隊的學童們都一起住校,一起訓練,一起上課,他像爸爸一樣關心、照顧這群孩子的生活。
因為少棒之家給球員們的不僅是球技訓練,方穎豐如兄、如父的照顧,讓這群來自台東的棒球選手有了家的溫暖,在學習及訓練上都更加認真,日後這群選手紛紛以不凡的成績回報方穎豐的關愛。張家五兄弟中的老大張進德、老二張進龍、老三張育成以及最小的弟弟張偉聖,都在職棒的領域中有不錯的表現。方穎豐笑說,這是他有史以來投報率最好的招生,不僅一次招到五位選手,而且還有四個在職棒領域擁有傲人的成績。

「小夢想 大志氣」翻轉少棒之家的未來
少棒之家成立後,面對孩子的住宿、三餐、裝備、球具、球衣等,龐大的開銷讓方穎豐一度喘不過氣來。此時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甫成立,以「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召募公益合作夥伴,讓方穎豐看見了持續下去的希望。
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資深公關經理黃南瑄表示,安麗在三十周年慶時成立「安麗希望工場慈善基金會」,希望秉持著安麗以人為主、利他共好的宗旨,透過基金會幫助需要資助的團體。2013年基金會展開「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少棒之家即為第一屆頭獎的得主,因此牽起雙方的合作。

方穎豐笑說,安麗「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是他寫過最難寫的企畫案,短短6頁卻比其他機構要求的50頁還難寫。不過在安麗甄選的過程中,卻是讓方穎豐收穫最多的。他在撰寫計畫書與評審提問的過程中,逐一檢視自己有哪些沒做到,哪些可以加強,讓他在經營少棒之家時有了更多的想法,也讓少棒之家更好、更完善。
懂得感恩、惜福的少棒之家
少棒之家成立至今,方穎豐表示這是集眾人之力才有如今的成果。少棒隊球衣上繡著「惜福」二字,源自於最早支持他成立棒球隊的贊助商洪百吉先生,洪百吉不要方穎豐在球員球衣上印上企業名稱,而希望以「惜福」代替,讓孩子懂得感恩並珍惜所得一切來自眾人的力量。
十年前,安麗與方穎豐因為「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開起合作機緣。十年間,安麗的會員也陸續提供各方面的協助,例如提供營養協助,帶著孩子做營養午餐等,也由於安麗的協助,更多人看到少棒之家,瞭解少棒之家,紛紛加入資助的行列。近年,少棒之家更是安麗「愛陪伴課輔計畫」的合作對象,提供孩子課業輔導,希望孩子不僅球打得好,學業也能保持水準。
過去十年,安麗透過「小夢想 大志氣追夢計畫」以及「愛陪伴課輔計畫」幫助弱勢的孩子,希望他們有翻轉未來的機會。未來,安麗會繼續透過多元的評審以及完善的甄選機制,針對具影響力且可持續執行的兒少專案進行合作贊助,讓弱勢孩子也能成功追夢、實現自我,擁有不一樣的未來。
◎小夢想 大志氣 追夢計畫
看更多追夢計畫故事
參與追夢計畫網路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