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談到台灣的現況,楊志良說,台灣有3大怪象,「A咖不進政府」、「高階人力跑掉」、「青壯年往國外跑」,這樣的國家還有什麼前途?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今早接受中廣蘭萱節目專訪時強調,他下月1日要去登記(應為領國民黨黨內初選表格);國民黨初選辦法非常荒謬,一個黨讓99%黨員無法參選,這個黨還會勝選?「乾脆宣布蔡英文當選好了!」國民黨總統初選領表保證金要2百萬,基層朋友的薪水根本不夠。
楊志良在專訪結束後媒體被問到民進黨領表也要好幾百萬作業費,楊不滿表示,「民進黨也是很爛的黨,台灣就是兩個爛黨!」
相關報導:
蔡英文參選總統聲明:當年輕人不再有夢想 是國家最大的噩夢
正式表態參選總統!洪秀柱:心意已定,不接受協調勸退
2016藍軍總統候選人民調:朱立倫依舊領先王金平、吳敦義
自由報導,前衛生署署長楊志良將參加國民黨總統大選黨內初選,他自爆是要「整死國民黨」,在接受姚立明專訪時更重砲轟擊:「現在幾個大的財團,控制了立委,而立委又控制行政部門,全都只圖自己的利益,從不幫人民解決問題,更不顧民眾真正想要的。」最後整個台灣向下沉淪,讓他看不下去,決定要選總統、救台灣。
姚還加碼爆料,指KMT評估總統大選勝算不大,反一致認為,楊志良是鞏固政權的最佳人選,但楊志良卻霸氣反嗆:「民主國家失掉政權是天經地義的事,做得好就繼續,做不好就下台。最重要的是:『千萬不要失去國家』。」
風傳媒報導,楊志良說,完成領表與連署後,登記所需7百萬元作業費,他絕對不交,「一個黨這麼有錢,應該想辦法讓好的黨員出來讓黨員與民眾選擇,這種方式就是不讓人家選擇,這黨有什麼前途?」楊進一步說,花這麼多錢才能參選,是否意味當總統可以撈十倍、百倍?「這是非常荒謬的黨!」
談到台灣的現況,楊志良說,台灣有3大怪象,「A咖不進政府」、「高階人力跑掉」、「青壯年往國外跑」,這樣的國家還有什麼前途?他寫了3本書,也上了媒體,都在談「老有所終、幼有所養」,都是大問題,但不管藍綠或天王,全都視而不見、聽而不聞,非常民粹,迫使他決定出來參選。
聯合報導,聽到楊志良也要爭取代表國民黨角逐2016總統大選,洪秀柱連說二次「歡迎」。洪秀柱並說,她早已表明要打一場不媚俗 不鄉愿的選戰,不是為了選票提出政見。洪並說,不管你喜不喜歡楊志良的發言,但她肯定楊志良是說話不媚俗、不鄉愿的人,與她心有戚戚焉,是同樣格調的人。
力挺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立委吳育昇說,國民黨就是黨內民主政黨,楊志良對現在的政治環境有這樣的感受,以及在衛生署長任內的感慨,願意參加國民黨內總統初選,這樣很好,本來就不會只有洪秀柱一個人,大家一起針對政策路線提出看法,祝福楊志良能通過門檻。
蘋果報導,楊在2011年卸任署長後,2011年出版「拚公義,沒有好走的路:白目署長楊志良的衝撞與改革」,2012年出版「台灣大崩壞:挑戰沒有希望的未來」,2015年出版「分配正義救台灣」。楊志良友人轉述,他3年來都是關心台灣的不公不義,才會連連出書,還分送政治人物,希望他們在位者、掌權者能重視,楊志良憂心,再這樣下去,失去的不止是政權,還可能失去國家,但是在位者都不予以重視。楊志良的憂心無處可發,他關心公平正義,卻無法獲得共鳴。他認為,朝野政黨都被財團把持,不如自己跳下來做。
楊志良有「台灣最有GUTS歐吉桑」之稱,2009年以學者之姿出任衛生署長,是第2位由純公共衛生出身,非醫師背景者出任的署長。2011年1月5日二代健保一案在立法院三讀通過後,即向行政院長吳敦義請辭獲准。楊志良在當時內閣團隊素有大砲之稱,卻也是滿意度最高的內閣閣員。楊志良卸任後出書自稱白目,和現在的台北市長柯文哲頗有共通性。
【更新】楊志良宣布選總統 批台灣兩個爛黨(蘋果)
楊志良選總統 整死國民黨救台灣(自由)
選總統?傳「最有GUTS」楊志良有意一試(聯合)
踢翻初選700萬門檻 楊志良參選「整死國民黨」(風傳媒)
【獨家】「白目署長」楊志良 將宣布選總統(蘋果)
如果您認同TNL的選文標準,歡迎在這裡推薦您認為「應該」要報導的新聞給我們。
Photo Credit: 楊志良
當風水成為我們的語言——跟著風水名師的腳步,重訪全球知名景點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無論古今中外,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天⼈地合⼀理念,觀察當地的環境與氣候、為了服務使⽤者的需求⽽建設。
江名萱老師深入研究風水的契機,可以說是因為旅行所帶來的啟發——在旅行至北京故宮的時候,對於整個建築群落的方位、形狀、位置等都遵循著青囊經的原理所設計,有著強烈的感觸。
因此,原本就熱愛旅行的江老師,帶著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走訪世界,考察各地的建築物。他發現,能夠永傳不朽的建築物,除了奠基於各地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當時重要的哲學思考之外,其實也都依循著當地的環境與氣候、使用者的需求而建設,和江老師順應自然的風水概念不謀而合。例如巴黎的聖母院、印度的泰姬瑪哈陵等建築,都能在天人合一的設計下,達到一種平衡、和諧的效果,並且更好地利用自然的能量。
與天對話:巴黎聖母院
「建築物的存在,是要為裡面的人所服務。所以,所謂好的建築風水,其實是應天、應地、應時、應人制宜。」因此,雖然我們可以看到聖母院中央的玫瑰窗,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風水符號,代表光明、能量和生命力;聖母院的塔尖,也象徵著穩定、領導力,以及上達天聽的請求。但更重要的是,屬於宗教建築物的聖母院,為所有信仰著神的人們,所帶來的莊嚴、平靜感受。「聖母院營造出非常強烈的和諧的氛圍,你可以想見當時的設計師,在設計這個建築物及其所創造出來的空間時,所有的考量都是為了讓人的內在可以安靜下來、與天/神對話。」江老師指出。

巴黎聖母院建築風格是哥德式建築,它的建造開始於1163年,耗時超過200年。教堂的尖頂屋頂,不只是融合了各種藝術風格的幾何美學,更代表著天地宇宙之間的聯繫。這種尖頂建築形式,在古代被視為智慧和神聖,有向上流動的能量。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連接聚集天地宇宙之間,讓整個建築物更加神聖,充滿生氣和活力,並為⼈們帶來好運和幸福。
在古代文化的哲學中,太陽代表著宇宙和自然界的秩序、生命和創造⼒、上帝神性力量等等。所以在建築的設計和規劃中,必須要考慮季節的變化,和太陽的位置,以確保光線在建築空間中,可以達到最佳的利用。聖母院的三扇玫瑰花窗,被認為是世界上 最美麗的玻璃藝術品之⼀,當你走進聖母院中,透過玫瑰花窗所照進來的彩色光芒,加上吟誦詩歌的聲音,還有焚燒香料所產生的煙霧,體現了像是引導人們的心靈,通往宇宙智慧神性的力量,彷彿可以治癒和平衡我們的身心。
「整體而言,巴黎聖母院的每一項設計、每一處細節,都讓人感到非常平靜。」江老師又補充道:「這就是好的風水,所帶來的能量。」
深埋於地的愛:泰姬瑪哈陵
談完了聖母院,江老師又繼續分享她在泰姬瑪哈陵的經歷。「如果聖母院是一棟與天對話的建築,那麼泰姬瑪哈陵想要傳達的,則是一份深埋於地的愛。」位於印度的泰姬瑪哈陵,不只是印度文化的代表性建築,也是世界文化遺產之一。泰姬瑪哈陵始建於1632年,耗時約22年完工,在建築風格上,它結合了印度傳統建築和伊斯蘭建築的元素,以白色大理石為主要建材,建築外牆有細密的浮雕和嵌花紋飾,表現了印度文化的細膩和精緻。在陽光照耀下,白色大理石的建築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展現出浪漫、華麗的氣息,「但是當你走進泰姬瑪哈陵之後,除了感受到它的莊嚴、神聖之外,還有一份濃烈的愛情。」江老師說道。
蒙兀兒帝國的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和他的妻子慕塔芝.瑪哈王后深深相愛,即使沙賈汗要前往戰爭的最前線,慕塔芝也會相伴在旁,兩人感情十分深厚。但令人惋惜的是,慕塔芝在1631 年的征戰途中難產而亡,沙賈汗在悲痛之餘,承諾為她建造天上人間、無與倫比的美麗陵墓——泰姬瑪哈陵。

這座象徵沙賈汗畢生激情和財富的美麗紀念物,每年吸引了成千上萬的國內外遊客前來參觀,感受這份愛情的真切。「剛才講到聖母院有尖塔,我們可以注意到,泰姬瑪哈陵的屋頂也是尖頂,同樣象徵著天空和地球之間的聯繫。皇帝沙賈汗希望透過泰姬瑪哈陵向上連接,跟他⼼愛的瑪哈王后能夠永恆緊密在⼀起。」泰姬瑪哈陵在風水上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利用水池來達到陰陽平衡的作用。「水是陰性的象徵,而白色大理石所建造的陵墓則是陽性,因此,水池的存在可以平衡建築物和自然環境之間的陰陽能量,創造出和諧的能量和氛圍。」除此之外,江老師也認為在像印度這樣炎熱的地區,利用水池的清涼氣息,撫平人們的情緒、創造安定氛圍,進而幫助人們減輕壓力、放鬆身心。因此泰姬瑪哈陵也是一個「應天、應地、應時、應人而制宜」而建成的建築典範。
傳世六百年之作:北京紫禁城
紫禁城是中國古代明、清兩朝24位皇帝的居所,建於明成祖永樂4年(1406),於永樂20年(1420)完工。占地面積72萬平方公尺,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公尺,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的宮殿型建築,整個建築群給人威嚴而神聖的感覺,是皇權的象徵。雖然紫禁城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但依然保持著它的輝煌和美麗,其中風水的佈局,是紫禁城能屹立不搖至今的重要因素之一。
當年永樂皇帝在建造紫禁城的時候,他要求紫禁城建築佈局形狀和方法,都要符合風水學中的宇宙觀,以及天地人萬物合一的理論。因此,紫禁城的主要建築,都建在南北的中軸線上,這代表著能夠吸收天地間的能量,東西方向的建築物較少,是為了可以利用南北向的通風和自然循環,達到環境的舒適感。
以紫禁城太和殿的設計為例,這個皇帝接近朝臣的宮殿,不僅考慮到太陽的位置、建築物的形狀、360度的方位等等,還有周遭的水源、水流、風向、陽光以及山水環境、生活機能等多個面向。例如太和殿的正門面向南方,就是為了要確保日照充足,可以為太和殿帶來更多的光線和暖氣。而在正午時分,陽光會直射在皇帝的龍椅上,讓這裡充分地接收滿滿的太陽能量。
青囊經中提到:「明地德,立人際,因變化,原始終,此謂之化成。」紫禁城風水設計,是創造出一個巨大的立體空間,裡面有陰陽、南北、前後、東西、左右、內外、動靜、虛實,是因為建築師/設計師能夠將這些元素完美的連結起來,因此成就了永垂不朽的紫禁城。而整個紫禁城的建築群,也因為與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呈現出一種高超的的藝術美感。
「如果我們回到600年前,紫禁城建造之初,想必是永樂皇帝將想法、理念,與設計者溝通之後,所誕生的結果。他們當初的偉大理想是什麼?風水方法又是什麼?在整個建造的過程中,永樂皇帝和設計者之間的信任也是非常的重要。作為皇帝,永樂皇帝必須展現領導者的遠見和決策力,但又必須給予設計者充分的自由和支持。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華和創造力。如此一來,才能共同完成這件舉世無雙的建築作品。」江老師補充道。
「風水的學問,是全世界共通的,我們東方有陰陽五行術數之源的《河圖洛書》,西方也有由四元素和以太所對應而形成的梅塔特隆立方體。」建築設計最精彩、也是最核心的表現,就在於它如何讓人心的空間、建築的空間、自然的空間、宇宙的空間,互相連結滲透,能量循環不已。對江老師來說,無論古今中外,這些能夠矗立千百年之久的建築物,都是能順應著自然的脈動、四季的變化,讓建築引導著宇宙、自然的能量,為身在其中的使用者所服務,同時創造出最適合使用者的安適環境,使用者自然能夠感到心神平靜,從而展現宏大的精神面貌。江老師也相信,風水的千年智慧,是值得我們現代人細細研究、推廣的一門學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