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市場飽和,昔日股王大立光股價腰斬再打折,創下5年來新低紀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昔日股王——大立光(Largan Precision),近日卻屢屢失守頸線,對照其股高峰6075元已腰斬再打折,一度來到2110元,創下5年新低紀錄,公司明定於10月7日召開法說會,屆時將公布第3季獲利以及未來展望,受到外界矚目。
今(2021)年7月台股衝上歷史新高達17801.19點,股民們一片歡騰,而相較於昔日股王——大立光(Largan Precision)來說相形黯淡,近日遭外資頻頻倒貨失守頸線,對照其股價高峰6075元已腰斬再打折,一度來到盤中2110元,創下5年來新低紀錄。
大立光高階鏡頭價格遭壓低、毛利劇減
過去十年中,台灣光學鏡頭出口成長快速,其應用於相機、手持行動裝置、筆電、汽車及監視器等,用途廣泛,後隨著手持行動裝置蓬勃發展,致全球光學鏡頭產業快速成長。
台灣光學鏡頭因擁有技術優勢,經濟部統計處發布,鏡頭出口高度成長期落於2009年至2015年,其出口總值從3億美元一路攀升至之19.7億美元,平均年成長率高達36.5%,成長率高於日本、南韓。
而全球最大手機鏡頭供應商大立光,趁智慧型手機鏡頭市場而起,自2012年起蟬聯台股股王至今年,並於2019年交出最佳成績單,年營收衝上607.5億元,每股稅後淨利(EPS)210.7元,雙雙創下了歷史新高。
2019年高階鏡頭大幅出貨下,大立光全年毛利率高達69%,晶圓代工龍頭台積電的毛利率僅46%。仲英財富管理顧問公司投資長陳唯泰指出:「大立光不只是2019年做對事,而是一直成功,它的三大策略就是:鎖定目標、持續擴充、不畏雜音」。
不過,隨著手機鏡頭市場日益激烈,加上鏡頭硬體規格「升級見頂」,外界對後市的雜音不絕於耳,外資高盛發布報告,大立光獲利衰退將持續到2023年後,其它機構包括瑞銀、麥格理、摩根士丹利等機構,9月的最新目標價,均降至2500元以下。
《關鍵評論網》訪談資深投資人黃柏堃強調:「大立光的毛利率是關鍵,若是能守住毛利率,未來還是有可能衝高,」不過,他說,從財報觀察大立光從2017年至2019年問鼎後(68%至69%左右),2020年掉到66%開始衰退。
「今年從第一季開始又往下掉(毛利率),現在已經變成60%左右,」黃柏堃說,這是一個很大的警訊,不到一年的時間競爭力受到挑戰。
智慧型手機市場飽和 大立光重返車用鏡頭市場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在今年7月8日法說會裡繼續釋出保守看法,8月展望不明朗,凝重的神情反應出公司營運上不如以往。
市場研究暨分析機構國際數據資訊(IDC)表示,智慧型手機自2013年突破10億隻高峰後,2014年成長率開始下降幅度達38%,此後開始逐年下滑。
「大立光除了日前身陷技術外洩的問題外,中國鏡頭廠舜宇光學(Sunny Optical Technology )技術已經漸漸趕上,」他說,面對主力市場飽和,後進競爭者漸多情況下,領先優勢一點一滴喪失。
隨著手機市場成長趨緩,各大企業紛紛尋找新的產業進行投資,黃柏堃指出:「鴻海最明顯、積極,大家都知道鴻海過去做iPhone,但也很清楚它往電動車產業投入非常深」。
鴻海計劃2025年前在全球電動車市場中奪下10%市占,中華信評指出,鴻海近年資本支出上看新台幣700億至900億元,電動車業務可望成為鴻海的長期成長途徑之一。
反而,大立光卻於2019年退出車用鏡頭市場。大立光當時向《財訊》記者表示:「公司現階段把重心放在手機鏡頭,目前不會把資源投入車用市場」。
佳凌董事長劉嘉彬指出原因:1.車用鏡頭少量多樣與大立光管理方式截然不同;2.大立光瞄準的是傳統的倒車雷達與環景鏡頭市場,要面臨與中國廠激烈競爭;3.切入車用鏡頭時間較晚失去先機。
隨著市場變化,大立光卻又對外表示將重返車用鏡頭市場,《財訊》報導指出,大立光髮夾彎改變策略,主要是因為汽車市場轉變,不得不改變策略進攻車用鏡頭。
「主要是原有的客戶成長『超乎預期』,原本我們就是他的供應商,就持續做下去,他們認為大家都配合得很好,未來量也會放大,」林恩平對《財訊》透露。
黃柏堃強調,股價一方面看財報中獲利,二來也很重題材,手機市場喊飽和已經不是新鮮事,公司必須要往新產業(電動車)前進。他說:「大立光改變心意攻車用鏡頭市場是好,但會不會太晚了?」
大立光訂於10月7日召開法說會,屆時將公布第3季獲利、第4季展望,外界將關注3大重點,包含:下半年營收能否持續回升,還有車用光學市場應用進展,以及手機客戶高階鏡頭開發情況,外界關切昔日股王能重返巔峰,還是黯然走下舞台。
延伸閱讀:
- 劍指大立光!華為加入光學鏡頭戰局,紅色供應鏈搶食蘋果大單
- 《阮慕驊的人生體悟》:股市要賺錢,第一是要做對趨勢股,第二買錯要捨得認賠
- 英特爾宣布為高通、亞馬遜代工高階晶片,為何敢發下豪語「4年內追上台積電」?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永豐「DAWHO之夜」帶大戶看大勢:展望2024經濟走向,深度解析股房雙市投資契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今年11月29日,關鍵評論網攜手永豐銀行舉辦直播活動《DAWHO之夜》,邀請到吳怡霈主持,以及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樂居創辦人李奕農兩位投資專家,與大家分析2024年的經濟、房市,以及持續發燒的AI議題,尋覓投資契機!
去年開始,關鍵評論網攜手永豐銀行DAWHO數位帳戶,舉辦系列直播活動《DAWHO之夜》。每次邀請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帶來實用的生活、理財知識,播出至今深受觀眾喜愛,像是2月播出的「行為財務學實踐大戶方舟策略」、或是6月播出的「大戶的日本秘境攻略」,也都好評如潮。
今年11月29日傍晚,雙方再次合作舉辦大戶們敲碗已久的直播活動──「DAWHO之夜:2024經濟展望」,本次邀請到知性主播吳怡霈擔綱主持,以及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樂居創辦人李奕農兩位股市房市投資專家,與大家細細分析2024年的經濟、房市,以及持續發燒的AI議題,在溫和衰退中尋覓投資契機!
2024經濟「審慎樂觀」!做好資產分配是投資成功關鍵
隨著2023年越來越接近尾聲, 2024年臺灣經濟預測也紛紛出爐,綜觀各界預測報告*,2024年經濟成長率預估落在3%上下,較2023年增長約1.5個百分點。對於明年臺灣的景氣觀察,政大商學院教授周冠男以烏俄戰爭、美中科技角力等國際事件的影響力式微為例,說明過去影響經濟的風險事件都已漸漸被認為「可控」,再加上近期作為經濟先行指標的股市也回穩、上漲,因此認為未來景氣將會緩慢恢復正常。
周教授提醒,雖然樂觀看待未來趨勢,但還是必須關注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和「以巴衝突」的後續情形。不管是債市還是股市,只要利率政策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此外他也提到,雖然從過去歷史看來,地緣政治事件對市場影響短暫,但仍建議投資人要多加注意,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
談到投資心法,周冠男也強調,「投資絕對不是短線賺大錢的事情,不能急。為什麼『經濟循環』裡面有『循環』?因為它不可能永遠都不好。所以我們要做好資產配置,長期它就可能會自然而然地往上增值。」除此之外,他也分享資產配置比例的建議,「我覺得更精確的比例是『100-年齡』。」例如30歲年輕人的配置方向就是70%股票、30%債券,然後每個人再根據個別的風險承受能力調節。最後,周冠男也建議大家在選擇標的時要落實分散的動作,避免一注獨壓某檔標的,因為市場到底最後誰會存活、誰能出線都是未知數。

2024房市「量」重於「價」!給首購族與投資人的建議
除了股市,房市的發展也是許多投資人關注的重點,尤其在臺灣號稱年度最重的打「炒房」政策《平均地權條例修正案》正式實施以後,不少人認為房市好像活力不再。對此,樂居創辦人李奕農以國泰房價指數及央行報告*推論,認為未來房市將出現「價格緩漲、成交量萎縮、建商推案量縮」三大趨勢,建議2024年投資人可以從「成交量」觀察房屋的剛性需求強烈與否,進而判斷未來房市走勢。

此外,李奕農進一步指出,「看似條例實施壓縮了預售屋的淨轉手空間,整體市場萎縮、監理轉嚴,預售屋受傷應該比較嚴重,但實際上預售屋還是交易最熱絡的。」原因出在預售市場分期支付款項的特性,所以他認為未來預售屋的成交量還是持續看漲,且整體房市也不會過於疲弱。他接著解釋,「就像實價登錄不能稱為打房手段,近期政府只是增加監管力道,整頓市場的交易狀況,讓房地產交易回歸正常化,所以我不認為這些政策會導致房市走緩。」
面對首購族的聽眾,李奕農認為可以跟著政策走,例如現在提供利率補貼、寬限期延長、貸款年限延長的「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就是不錯的機會;但如果是投資人,李奕農則建議要等到政府把限貸政策移除的時候,才比較是進場投資的時機。

AI話題持續發燒,股房雙市怎麼看?
活動過程中,也談到近年熱門的AI話題。對此,李奕農分享美國房產領域已經有運用AI預測房地產價值的成熟案例,說明AI未來很可能成為房市中預測物件價值的工具,無論是投資還是自住都能幫助到想買房的購屋族。周冠男也認同AI崛起的趨勢,並從兩大觀點進一步分析,「第一,市場最近剛從AI熱潮冷靜下來,市場和投資人也能更客觀的看待產業未來的前景;第二,回到生活面來看,AI也只會越來越強,不管是金融商品推薦、醫藥應用、電信通訊、傳播應用,甚至是娛樂產業都是一片藍海,值得投資人持續關注。」
不過論及「出手」時,他也鄭重的再次提醒,「還是那一句,出手之前要做研究、不要單押某一家股票;最好AI相關標的都要有所涉獵,或是挑選一個投資組合,盡量把風險透過資產配置分散開。」就像周冠男教授不斷強調的,投資最忌諱人云亦云,哪個故事好聽走哪邊。因為每個人的風險承受度不同,投資理財的規劃、資產配置的方式也不同,投資人必須仔細思考,做好功課,然後才能在一次次的配置和操作過程,領悟到屬於自己的投資心法,並在2024年把握市場大勢,享受被動投資的甜美果實。

*註1:綜觀中央銀行、行政院主計總處、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研究院等單位所公布之經濟報告中的台灣經濟成長率預估值。
*註2:2023年10月3日,中央銀行業務報告暨 113 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行政院歲入預算有關中央銀行股息紅利繳庫部分之說明,第33頁。
* 來賓言論不代表永豐銀行之立場,直播活動體驗旨在提供趣味性互動,因每個人的狀況不盡相同,使用者應自行評估與參考,切勿以此直播內容作為生活規劃的唯一依據。
* 注意事項:
1. 基金:投資一定有風險,基金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應詳閱公開說明書。請至永豐銀行基金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mma.sinopac.com/mma/SinopacFundSearch/search/FundIndex.aspx
2. 美股:
(1). 投資人投資海外股票之決定應依本身判斷為之,且應自行負擔投資風險及投資結果;本行並不分擔投資風險或為任何收益保證。投資海外股票有投資風險(包括但不限於信用、價格、匯率、下市、政治之風險),亦可能發生部分或全部本金之損失,最大可能損失為全部投資本金及利息。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美股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bank.sinopac.com/sinopacBT/webevents/USStock/index.html
(2). 投資一定有風險,股票/ETF投資有賺有賠,申購前請至永豐銀行 ShareShares 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mma.sinopac.com/ShareShares/Index.aspx
3. ibrAin:永豐商業銀行經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109年9月10日金管證投字第1090352215號函核准辦理兼營證券投資顧問業務。請至永豐銀行ibrAin網站參考完整投資警語說明:https://bank.sinopac.com/sinopacBT/webevents/ibrain/index.html
4. 大戶投:「大戶投」為永豐金證券提供之服務,詳情請至大戶投網站參考完整說明:https://dawho.tw/hot/dawhotou/
5.房貸:「理財型房貸」為永豐銀行提供之服務,請評估投資風險及自身償債能力,詳情請至房貸網站參考完整說明:https://dawho.tw/hot/mortg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