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中的法律】《翻供》:所謂的有罪,不能僅是「合理懷疑」而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被告在警局做筆錄時留下的自白,與在法庭上的翻供,哪個更具有效力呢?合理懷疑又能否成為刑事判決的關鍵?韓國電影《翻供》帶你從辯護律師的角度,來破解國家暴力。
《翻供(결백)》是2020年上映的一部韓國電影,故事描述在韓國大川發生一起農藥米酒殺人事件,兇嫌蔡花子疑似藉著她丈夫喪禮的場合,將農藥摻入米酒裡下毒,造成一死四傷,其中一位被害者還是當地市長。蔡花子的女兒安貞仁是在首爾執業的律師,已離家多年的安律師,因母親的案子重回故鄉。
農藥毒殺事件 真相錯綜複雜
安律師的爸爸原本在村裡擔任採石工廠廠長,因詐騙與村民結怨,警方推測這是蔡花子殺人的動機,加上她的身上有農藥殘留痕跡,更加咬定她是兇手。原本蔡花子委任的律師讓她作出認罪自白,安貞仁卻認為事有蹊蹺,她懷疑蔡花子是在被警方威脅下作出自白,且現場證據有被移動過的痕跡,安貞仁於是決定接手這起母親的案子。
原本就有老年癡呆症的蔡花子,是否能犯下兇殺案已令人存疑,檢警卻完全視而不見。不僅如此,安律師發現檢察官、警方和目擊證人曾一起吃過飯,連一開始委任的律師都是同一夥人,而最終指向的幕後指使者,就是被害者之一的市長。在安律師調查案件的同時,甚至有不明人士闖進蔡花子家破壞證據,使案情更加撲朔迷離。
此時,安律師在舊家發現一張塵封已久的照片,上面寫著蔡花子的婚禮,但新郎不是安律師的父親,而是另有其人。原來,安律師從小受到父親的虐待,是因為她並非親生。更令人訝異的是,安律師原生父親疑似就是被市長一夥人害死,整個村子牽扯在政治與利益之中。面對如此的共犯結構,安律師必須想辦法將蔡花子解救出來。

確保自白真實 有罪須證據補強
從本片的片名「翻供」容易看出這是一部法律題材的電影,蔡花子的自白也從一開始的認罪,經由安律師的協助下,改變訴訟策略的方向。就一般情況來看,翻供代表被告完全推翻他之前所說的話,難免會引人懷疑。但翻供的原因很多,除了被告心境上的轉變以外,也可能是前面受到警方威嚇,到了法院才決定放心說話。
如果遇到這種情況,那究竟該以警方筆錄時的自白為準,還是在法院說的話評斷呢?
依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第156條第1項規定:「被告之自白,非出於強暴、脅迫、利誘、詐欺、疲勞訊問、違法羈押或其他不正之方法,且與事實相符者,得為證據。」
換句話說,如果像本片中安律師主張的那樣,那蔡花子在警方威脅下的自白,就不能作為證據。
此外,為確保被告自白的真實性,刑事訴訟法也要求不能以被告自白作為有罪判決的唯一證據,還必須要有其他證據來證明被告有罪與否,這就是學理上說的「補強法則」。補強法則除了防止以不正方法取得自白以外,也避免過分仰賴被告自白作為定罪的依據,而忽略案件可能另有真相。
超越合理懷疑 刑案要求謹慎
這部片無論是安律師或是法官,都曾提過同個概念,也就標題寫的有罪不能僅是「合理懷疑」的程度。事實上,我國刑事訴訟法中並未寫到合理懷疑四個字,它源自於英美法的證據法則,叫做「超越合理懷疑原則」。簡單來說,如果根據既有證據的判斷,對於被告有罪與否存有合理懷疑的話,就不該下有罪判決。
有別於民事案件,在刑事案件中,法官的一個有罪判決對被告的人生影響非常的大,因此對法官心證的要求,才會以超越合理懷疑作為標準。超越合理懷疑一方面使法官在判案時,避免先入為主的觀念;另一方面檢察官作為追訴犯罪的角色,負起舉證責任,也要拿出足夠的證據才能說服法官定罪。
2020年由於疫情造成電影荒,《翻供》作為率先上映的幾部韓國電影,發揮韓國電影在法律題材一貫亮眼的表現。《翻供》的韓文片名「결백」直翻叫做潔白,代表在法庭之外,它也在講述一個與親情和人生有關的故事,這其中心情和劇情上的轉折,就留待觀眾自行觀賞。
延伸閱讀
- 【法律小教室】「投案」與「自首」有何不同?犯人自首一定可以獲得減刑嗎?
- 【電影中的法律】《罪人的控訴》:修正庇護納粹的惡法,揭露醜惡的歷史真相
- 《老大無罪》:美國史上最長的黑幫審判,反映陪審團的影響力
- 不擇手段的正義還是正義嗎?談電影《緝毒風暴》裡的法律爭議
- 【電影中的法律】是枝裕和《第三度殺人》:關於生與死的論辯,誰說的才是真相?
- 《高年級法律課》:「子女扶養父母」是法律上的義務嗎?
責任編輯:溫偉軒
核稿編輯:翁世航
「綠領人才」現正夯,綠領職業大揭秘!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一起來認識近年新興的「綠領人才」吧!
面對減碳壓力,各國政府加速推動淨零轉型,使得近年來綠領工作需求成長快速,無論是節能、創能、儲能、系統整合,都需要更多人才投入;一起來認識這些綠領人才的工作內容!
綠領人才1:光電案場規劃師
光電案場規劃師是負責規劃和設計太陽能光電案場的靈魂人物,在太陽能發電項目的早期階段,負責評估場地、分析建物現況、土地利用、考慮環境因素,並規劃如何最有效地配置太陽能光電設施。
這些專業人員需要考慮光電模組的布局、設備的選擇、發電量的預估,同時要確保設施的安全性、環境平衡以及與當地社區的協調,需要同步評估技術、政策、法規、成本等多方面的考量。包含評估技術的可行性、效率及成本;處理預算和籌資,確保有足夠的資金來支持建置和運營光電案場,與銀行、投資者等對象進行談判和合作。同時也會參與詳細的建物與土地利用規劃、設計太陽能裝置的配置,最後擬定適當的執行方案。
適合有這些技能的人才:工程和技術知識、專案管理能力、太陽光電技術士、具電腦繪圖能力者、安全衛生管理、現場工務工程師、系統整合工程師。

綠領人才2:離岸風場施工經理
隨著離岸風電產業的從無到有,這項與海相伴的新興職業也因應而生,離岸風場施工經理作為「海上工頭」,需要管理船上的施工團隊。該職位作為施工船船長以及業主間的橋樑,在施工過程中扮演協調、判斷、下指令的關鍵角色,並同時負責管理設備運作的安全性,確保風場設備能安全順暢地運作,也需要臨場反應與即時調度,除了擁有豐富的工程知識,也需具備高度的專業和隨機應變能力。
此類人才所需技能可包含(但不限於):離岸風場施工專案(尤指大型施工船舶類)管理與協調溝通能力、鋼結構工程焊接技術、大型起重機操作經驗、安裝和拆除工程技術等

綠領人才3:綠電調度員
「讓每一度綠電發揮最大價值」是綠電調度員的終極使命。身為售電業中的綠電調度員,需要解讀電廠發電數據(供給)和企業用電數據(需求)的能力。由於再生能源會受到天氣影響發電量的高低,必須利用過往經驗和電力數據資料,透過事前預測和事後調整,制定適宜的綠電匹配規劃,確保每一度電廠發出的綠電,盡可能地為企業客戶所使用。
適合具備這些技能的人才:電力系統知識、數據分析、計算機科學、風險管理、團隊管理

綠領人才4:綠能融資顧問
綠能融資顧問是指在再生能源領域提供融資和財務建議的專業顧問。這些顧問必須擁有豐富的金融、投資和相關產業知識,致力於協助業者成功獲得綠能融資。
綠能融資顧問的工作涉及財務、工程、保險、法律等四大領域的盡職調查(註1),和一般企業融資不同的是,專案內容涉及電廠等能源基礎建設,綠能融資顧問需要親自至再生能源案場勘查,實地檢視專案進度、了解業者如何經營當地社區關係以及環境生態的維護,並透過上述資訊判斷潛在風險,針對案場的可融資性提出建議。也因為這份工作和能源轉型的永續發展相關,所以也對環境懷抱著「使命感」,期許自己的貢獻能讓臺灣乃至於全世界,都能更加靠近淨零永續的願景。

※註1:盡職調查(due-diligence, DD)為企業投資和併購案中常見的流程,旨在整理並評估有關特定業務、投資或交易等專案的重要資訊,通常包含財務、法律和技術等面向,以確保決策者在做出重要決策前有全面的瞭解,並能夠最大程度地降低潛在風險和不確定性。
*以上資訊部分由大同智能、伯威海事、陽光伏特家、富邦銀行提供。
(經濟部能源署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