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呼羅珊伊斯蘭國水火不容,塔利班嚐到「被恐怖攻擊」與人道危機的苦澀滋味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此次清真寺爆炸事件,凸顯了塔利班面臨來自伊斯蘭國的日益嚴峻的挑戰,特別是隨著阿富汗經濟瀕臨崩潰,據聞阿富汗的供電也因政府未支付進口電力的費用而面臨斷電,伊斯蘭國的挑戰使塔利班政府的內憂外患更加劇烈。
文:吳宗宜
塔利班與伊斯蘭國決裂
塔利班在8月攻陷喀布爾,並於9月擊敗抗蘇聯民族英雄「潘傑希爾雄獅」馬蘇德(Ahmad Shah Massoud)之子小馬蘇德(Ahmad Massoud)等人,於阿富汗北部潘傑希爾省(Panjshir)率領的殘餘反抗勢力後,已幾乎完全掌控阿富汗全境,但伊斯蘭國在阿富汗的分支「呼羅珊伊斯蘭國」(ISIS-Khorasan,ISIS-K)至今仍未與塔利班和談,近期更在阿富汗境內動作頻頻。
10月3日,呼羅珊伊斯蘭國攻擊喀布爾一座清真寺,造成大量平民及塔利班成員傷亡,爆炸發生在喀布爾第二大的艾德加清真寺(Eidgah)入口附近的主要道路上。這起爆炸案是自8月31日美軍全面撤離以來,喀布爾發生的最嚴重恐怖攻擊事件,造成多名平民傷亡,當時清真寺內正在為塔利班發言人穆賈希德(Zabihullah Mujahid)的母親舉行追悼會。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告訴法新社,攻擊共造成5人死亡、11人受傷,傷亡人員包括平民和塔利班成員,「我們還逮捕了三名與爆炸有關的人。」阿富汗當地媒體引述內政部官員說法,表示目前已知有8人死亡、20人受傷,但一名塔利班官員則匿名透露,最終統計的死傷人數恐怕會更高。
塔利班發言人卡里米(Bilal Karimi)則指出,三名嫌疑人已被捕,目前正在持續調查中,穆賈希德則告訴法新社:「初步情報顯示,伊斯蘭國可能是這次攻擊事件的幕後主使。」
路透社報導,在清真寺附近的街頭小販薩米烏拉(Samiullah)表示,剛開始時,即使自塔利班接管以來阿富汗經濟惡化,但至少城市安全有所改善:「我們很遺憾情況變得越來越糟,除了塔利班外,現在任何人都不允許進入這一地區。」
稍晚伊斯蘭國(IS)宣傳機構阿瑪克通訊社(Amaq News Agency),在Telegram上證實了該組織是清真寺爆炸案的主使,還聲稱該組織也是9月中旬阿富汗東部南加哈省(Nangarhar)賈拉拉巴德市(Jalalabad)的炸彈攻擊(造成至少2人身亡、多人受傷),以及8月下旬時、藉著10餘萬名阿富汗人和外國人試圖前往喀布爾機場撤離,以逃避塔利班的統治之機會,在機場門口進行自殺攻擊的主謀(造成13名美國士兵和169名阿富汗平民喪生)。
此事件挑起了塔利班的怒火,塔利班政府軍遂在當日回擊,摧毀位於喀布爾第17區的一處呼羅珊伊斯蘭國的基地。塔利班發言人穆賈希德在推特上表示:「這次行動非常果決且成功,伊斯蘭國的基地完全被摧毀,所有基地內的ISIS成員皆在這場攻擊行動中喪命。」
當地居民表示,塔利班政府軍在當日晚上7:30封鎖了該區,大規模爆炸聲和槍聲持續數小時,當地店主哈什馬圖拉(Hashmatullah)告訴路透社:「衝突持續大約三個小時,非常的激烈,還發生了幾次強烈的爆炸。」
當地居民、政府僱員拉哈曼(Abdul Rahaman)告訴法新社,大量塔利班特種部隊襲擊了他住宅附近的至少三所房屋:「戰鬥持續了幾個小時,槍戰聲使我徹夜難眠,他們說在追捕該地區的伊斯蘭國戰士,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被殺或被捕,但戰鬥非常激烈。」

反客為主,塔利班一嚐恐怖主義與人道危機
塔利班重掌阿富汗政權使全球伊斯蘭激進主義分子士氣大爭,鼓舞他們以暴力推翻各地政府取而代之,只有伊斯蘭國對塔利班持敵對態度,他們痛批塔利班是「美國代理人」、「叛教者」,指責其降低身段與美國談判,在執行伊斯蘭教法時,也不夠嚴厲。
伊斯蘭國和塔利班都是強硬的遜尼派伊斯蘭恐怖組織,但他們在宗教和戰略問題上存在分歧,這導致了兩者之間的血腥鬥爭。
美國於2019年在阿富汗東部向伊斯蘭國發動攻擊,削弱了他們的勢力,直到2020年才重新出現在阿富汗。他們被指責是2020年5月達斯特巴奇(Dasht-e-Barchi)醫院大屠殺式恐怖攻擊的幕後主謀,該醫院是由「無國界醫生組織」(MSF)支援阿富汗政府營運,攻擊者進行的無差別掃射造成至少24人死亡,遇害者包括至少16名婦女、兩名初生嬰兒及多名醫護人員,另有至少18名生還的初生嬰兒失去母親。
今(2021)年5月,伊斯蘭國向喀布爾市區內、什葉派穆斯林聚居區的達斯特巴奇發動恐怖攻擊,一所女子高中校門口附近發生巨大爆炸,造成至少58人喪生和150多人受傷。
此次清真寺爆炸事件,凸顯了塔利班面臨來自伊斯蘭國日益嚴峻的挑戰,特別是隨著阿富汗經濟瀕臨崩潰,該國大片地區面臨飢荒的危險,食品價格因多種原因上漲了50%,據聞阿富汗的供電也因政府未支付進口電力的費用而面臨斷電,伊斯蘭國的挑戰使塔利班政府的內憂外患更加劇烈。
而目前以美國為首的國際社會,暫時無視塔利班要求承認其統治合法性的呼籲,要求其先改善人權及其他各國關注的議題。另外,阿富汗政府90億美元的國際資產已被美國為主的國家凍結,而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也已暫停阿富汗政府動用款項。
此外,外國軍隊和公民撤出該國,也減少了許多阿富汗人的重要收入來源。
美國之音報導,歐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Josep Borrell)警告:「阿富汗正在經歷嚴重的人道主義危機,社會經濟崩潰迫在眉睫,這對阿富汗人、地區和國際安全來說都是危險的,如果情況繼續下去,隨著冬天的臨近,這可能會演變成一場人道主義災難。」
博雷利也指出,該情況可能會引發大規模阿富汗難民湧入鄰國,並敦促塔利班採取措施,使國際社會能夠幫助阿富汗人民:「有許多跡象表明阿富汗局勢正在惡化,例如,我們看到了一個既不具有包容性、也不具有代表性的臨時政府,而婦女和女孩被學校和大學排除在外,這違背了塔利班最初的保證。」
延伸閱讀
- 塔利班與恐怖組織:蓋達組織或將捲土重來,但「呼羅珊伊斯蘭國」絕對是更大威脅
- 塔利班扣押國際救援物資,1400萬阿富汗難民鬧飢荒、五歲以下兒童一半營養不良
- 擔心塔利班清算,阿富汗250位女法官被迫逃亡,還面臨昔日判刑的數千名囚犯死亡威脅
新聞來源
- Taliban raid suspected IS hideout after bombing in capital(AP)
- Deadly explosion targets memorial service near Kabul mosque(Aljazeera)
- Afghanistan: Several people killed by bomb attack near a Kabul mosque(BBC)
- Three Killed and Two Wounded in Explosion Outside a Mosque in Kabul(The New York Times)
- Taliban Destroy IS-Khorasan Base in Kabul Hours After Deadly Blast(VOA)
- Taliban say forces destroy Islamic State cell hours after Kabul blast(Reuters)
- At least 5 civilians were killed in the deadliest attack on Kabul since the U.S. exit(NPR)
- Taliban 'destroy' IS-K cell after Kabul mosque bombing(DW)
- Taliban Say ISIS Cell Destroyed After Mosque Attack In Kabul(NDTV)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馬力歐陪你喝一杯】看見身障老後的照顧困境,讓照顧悲劇不再發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伊甸基金會期待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不需自己一肩扛起所有的照顧重擔。
高齡社會是醫療技術進步、養生觀念提升的反映,但這樣的發展,也伴隨著許多問題,比方勞動力下降、經濟問題、醫療需求改變等。與此同時,我們可能較少關注到的身心障礙族群以及他們的照顧者,同樣也呈現逐年高齡化的發展,而且背負著更多挑戰與考驗,包括家庭、社會資源、公眾意識等。
根據衛福部統計,近七成生活需要他人協助的身心障礙者,是由家人照顧。老人福利法定義老人為年滿65歲,而身心障礙者往往比一般人提早退化20年,表示身心障礙者45歲即邁入老年期。在家人依舊承擔最多照顧勞動的現況,身心障礙者與照顧者雙雙老化的現象加速,照顧需求更顯迫切與複雜。
關於身心障礙者,你所不知道的是⋯⋯
「自從2000年以來,台灣的社會福利發生了很多變化,不管是在食衣住行各方面,當然,也包括政府開始推動長照2.0的制度。這些改變的立意都是良善的,但是我們的社會觀念卻可能還沒有追上。」伊甸基金會副執行長何天元談起關於身心障礙者的福利,有感而發地表示。

在台灣,大眾對身心障礙者還是普遍存在著排斥的心態。何副執行長提到,這樣的排斥,可能不僅僅存在於一般身心健康的民眾,甚至是身心障礙者的家屬,都有可能抗拒接受現實,選擇封閉自己和身心障礙者,停止與外界接觸。「在推動照顧身心障礙者相關的服務上,真的是困難重重,比方我們要辦活動,或者要尋找合適的機構場地,常常遭到民眾抗議。」何副執行長表示。不過,即使如此,伊甸基金會想要持續為身心障礙者倡議、改善現況的決心,並沒有絲毫改變。「因為照顧身心障礙者,真的是非常重要,同時也非常辛苦的一件事情。也正因為如此,所以沒有人應該被孤立,或者獨自承擔這一切。」
目前伊甸基金會提供日間照顧、居家照顧、社區服務、住宿機構等不同形式的服務,希望可以讓更多有需要的家庭,找到一個最適合自己和家人的方式來照顧身心障礙者。「除此之外,因為科技不斷地進步,很多觀念也都在改變,伊甸希望可以永遠多想一步,替大家先做好準備,所以我們提供的各種課程、教材,還有對我們工作人員的培訓等,也都持續在更新。」為了打破傳統觀念上對於身心障礙者的排斥感,伊甸基金會更是持續舉辦活動,透過各種媒體、平台的宣導,希望能夠改變社會普遍的觀感。更重要的是,讓所有的身心障礙者和他們的家屬知道——你不需要孤軍奮戰,伊甸願意提供各種你需要的支援和資源。
當我老了,你也老了
提到伊甸所能提供的支援和資源,家有多重障礙者的恩蓉媽媽對此感受最深。「我們恩蓉是多重障礙的孩子,她還在我肚子裡的時候我就知道了。既然我們選擇迎接她的到來,就必須要為她做好最周全的準備,所以我跟恩蓉爸爸一直都很積極地去找各種課程、復健來上,希望恩蓉在人生的這路上,可以走得更順一點。」恩蓉自從八個月大左右就開始接受復健,在醫療上,恩蓉的爸爸媽媽也非常重視她的黃金治療期。除此之外,各種相關的課程、活動,恩蓉爸爸和媽媽也都盡可能去學習、接觸。在恩蓉一家搬到台北之後,恩蓉更是直接開始使用伊甸的日間照顧服務。「這個決定真的是最好的決定,因為伊甸的照顧服務,改變了我們一家相處的氣氛。」恩蓉媽媽真誠地說。

恩蓉是個喜歡學習的孩子,在享有義務教育的十二年期間,她白天到學校接受教育,傍晚放學回家休息,行程和一般的學生幾乎一樣。但是在高中畢業之後,恩蓉就面臨了大學裡面沒有這樣的服務的問題,換句話說,她白天沒有地方可以去,只能待在家裡,由爸爸媽媽照顧。
「那時候我們想了很多方法、討論過各種可能性,但是因為恩蓉是多重障礙,能夠幫助她的機構真的不多,後來我們只能選擇看護,讓她待在家裡。」但這樣的做法引起了恩蓉很大的反彈,因為她喜歡接觸新事物和具有學習的熱情,和被困在家裡的現實,起了巨大的衝突。恩蓉常常鬧起脾氣,爸爸媽媽也被迫在日常的工作之外,還要處理更多事情、更多情緒,一家人都感到喘不過氣來。
「搬到台北之後,我們進入了伊甸的民生日照中心,在這裡恩蓉可以參加課程,可以復健,有很多她沒有接觸過的新鮮事,讓她非常開心;甚至我常常很驚喜地發現,她持續在進步、在成長。」不只如此,一家人因為伊甸照顧服務的幫助,都各自獲得了喘息的機會,在體力上、心情上都更加有餘裕與彼此相處。
你的辛苦有伊甸懂,請放心好好休息
「絕對要尋求協助,一定要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恩蓉媽媽談到過去認識的朋友中,也有一位家有身心障礙兒的媽媽。「那位媽媽的先生沒有辦法接受有障礙的孩子,在孩子出生沒多久之後就選擇消失,把孩子丟給媽媽。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他們家家境還不錯,不需要為經濟問題太費心。」即使如此,這位媽媽朋友還是在某一天傳訊給恩蓉媽媽,說自己真的很累,想要結束一切。「我收到訊息真的嚇到了,立刻找里長、找社工過去那位媽媽家,還好沒有發生遺憾的事情。但這也讓我思索到,人是沒有辦法獨自存在的,特別是有身心障礙者的家庭,了解各種支援系統可以怎樣隨時幫到你,隨時給你一個出口、一個喘息的機會,真的很重要。」
把成為身心障礙者家庭的後盾,當成一生目標的何副執行長,也提到他在第一線上,觀察到一些家庭的狀況。「很多家庭把自己封閉起來的原因,是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家裡有這樣的問題,覺得很羞恥;有些則是對外尋求協助,就會產生愧疚感。這樣的觀念,其實直到今天還一直困擾著非常多的家庭。」除此之外,經濟上的壓力,也是讓許多身心障礙者家庭不敢求援的主要原因之一。何副執行長提到,曾經遇到過一位身心障礙者,他的一天四餐就是一片厚片吐司,切成四塊,早餐、午餐、晚餐、宵夜各一塊。「而且你可以看到那片吐司已經是幾乎要腐敗的狀態,真的很令人揪心。」

目前政府已經開始在很多地方設立日間照顧機構,就是希望讓身心障礙者可以就近在社區裡也接受到不同需求的照顧服務。何副執行長強調,現在政府有補助,伊甸基金會也很願意提供急難救助,給所有有需要的家庭,一個暫時緩解現況的機會。「只要願意尋求援助,我們一定會想辦法幫到你。我們只希望能夠傳達一個觀念:讓身心障礙者獲得更好的照顧,其實是讓整個家庭過得更好。」
這是一段讓力量凝聚的旅程
除了縱向的提供幫助之外,橫向的新知教育、心得分享也一樣重要,伊甸透過許多方式,讓資訊透明,讓不管是不是身心障礙者和其家庭,都能對身心障礙者的能力和需求更有概念。
何副執行長邀請大家收聽伊甸的Podcast——「先來一杯,我們再聊」,希望能透過照顧者的分享,讓彼此都有傾訴、傾聽的機會,更讓未來都可能是照顧者的你我,有越來越多的參考樣本。與此同時,讓照顧者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自己也有權力追求快樂與自我人生。
談到分享,恩蓉媽媽也非常同意「吐苦水」的重要性。「因為我先生是牧師,我身為師母,其實也常常扮演著傾聽者、照顧者的角色,所以我都很鼓勵有同樣狀況的家庭,把感受說出來、把問題說出來,我們一起來解決。」恩蓉媽媽希望讓更多身障家庭知道他們並不孤單:勇於求助、適時喘息、讓專業介入。
伊甸基金會從身心障礙者的角度出發,提供個案管理、心智障礙者雙老家庭支持、支持性就業、日間作業設施、日間照顧服務、社區居住等服務,另外還有居家修繕、交通接送、輔具服務等。不僅為身心障礙者提供了實際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給予了他們和家庭一份深深的愛和希望。就像恩蓉和恩蓉媽媽,透過這些協助,重新找回了生活的意義和價值,並成為社區中傳播正能量的重要角色。我們期待更多家有身心障礙者的朋友,能夠知道自己並不孤單,只要願意求助,身心障礙者的照顧重擔,真的不用自己一肩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