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改善美中關係困難重重 ,拜登不得不尋求與習近平「共管」台灣問題?

改善美中關係困難重重 ,拜登不得不尋求與習近平「共管」台灣問題?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台灣問題」目前是美中兩國最有可能引發衝突的議題。共軍軍機繞台、台灣內部反中聲音、美國內部反中共識,都讓美國不得不尋求與中國「共管」(co-management)台灣問題,以確保兩國不會因此發生衝突。

回顧三月美中阿拉斯加會談、七月天津會談狀況與障礙

2021年3月18日,美中兩國在阿拉斯加最大城安哥拉治舉行雙邊會談,美國由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與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為首,而中國以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及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為首。

三月會談是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上任後,美中外交高層首次會面,但雙方缺乏信任,在媒體面前毫不遮掩意見相左的情況下唇槍舌劍。

時至7月26日,美國副國務卿雪曼(Wendy Sherman)赴天津與中國外交部副部長謝鋒、外交部長王毅進行兩國二次外交高層會談。不過中方以「戰狼式砲轟與威脅」應對,使得氣氛尷尬。外界認為這是自1971年季辛吉(Henry Kissinger)訪中以來最糟糕的一次,雙方都蒙上不愉快的陰影。

在前兩次會談,雙方皆因意見分歧和爭議僵持不下,使兩次會談皆被「砸鍋」。除了美中經貿不平衡外,人權、新疆、香港、南海,以及最被關注的「台灣」等敏感議題,常常造成會談局勢緊張。雖競爭及爭議不斷,但美中兩方也開始有些許改善。尤其隨著9月「拜、習元首二度通話」,以及後續孟晚舟事件落幕,都讓雙方關係暫時「退冰」。

即便中國在10月初,派遣多達150架次戰機侵擾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造成美中關係退回原點,美中雙方仍設法接觸,而拜登總統也積極尋求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的機會,並稱他與習主席都該遵守「台灣協議」(Taiwan agreement)。

10月蘇利文與楊潔篪會談重點

10月6日,蘇利文與楊潔篪在瑞士蘇黎世舉行會議,外界解讀這是美中互相試探對方的第一步。雙方關係仍處緊張,但都希望透過具有建設性的會談,以重新穩定兩國的聯繫。雙方也同意加強戰略溝通,避免衝突對抗,尋求互利共贏、穩定關係。

美國也對中國釋放出不希望引發「新冷戰」的善意訊息,以及重申遵守「一中政策」(One China Policy),試圖為2021年底前的「拜習視訊會」鋪路。拜登在9月初與習近平熱線時,就希望未來可以「實體」見面,藉此改善關係。不過,習近平已有600餘日未踏出國門,因此計畫將兩人實體會面改線上峰會。

美中雖希望穩定關係,但引人注目的台灣問題恐帶來阻礙。中國自10月1日起,日夜派遣多架軍機擾台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譴責中國破壞台海的和平,造成風險。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也反指美國干預內政,並繼續以強硬態度面對台灣問題。同樣硬碰硬的態度也套用在其他對中國的敏感議題上。

華府也認為這次的會談並不如預期,除了氣候變遷的議題外其餘的都沒有共識。根據歐巴馬政府的前美國亞太顧問麥艾文(Evan Medeiros)受《路透社》訪問時,表示「這次的會談並非破冰,而是去試探中國的底線、行為以及共機擾台的活動。」而「拜習視訊會」雖然有初步共識,但具體時間仍不確定。另外,白宮所發表的會後新聞稿中,僅提及與中國討論台、港、疆問題外,並未提到任何「拜習會」相關議題。

AP_101219156237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美中視訊元首峰會可能時間評估

由於習近平在2020年1月後,就沒有再踏出國門一步,外界早就不看好習近平親自出席各大峰會,不論是10月底將在義大利羅馬登場的「G20元首峰會」,亦或是11月將於英國格拉斯哥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6, United Nations Climate Change Conference)、在汶萊舉行的「東亞峰會」(EAS, East Asia Summit)或是在紐西蘭舉辦的「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都應該會由其他高層代替出訪,或是以視訊峰會方式進行。

而之前《霧谷晶策》所發表的文章中所提及的「中非合作論壇」,被外界認為是最有可能讓習近平踏出國門的國際會議,曾也短暫的讓「實體拜習會」有一絲希望。但顧慮到疫情,習近平赴塞內加爾參加會議的機會極為渺茫,使得「拜習會」以視訊的方式舉行的機會大幅增加。

除了擔心疫情外,中國共產黨將在11月舉行的「第19屆六中全會」,也被外界認為是習近平不出國門的原因。雖這次六中全會要總結中共百年奮鬥的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但今年中國內部所經歷的鄭州水災、恒大集團財務困難,以及缺電等諸多問題恐引發黨內鬥爭,這也將是習近平必須儘早解決的問題。

即便美中雙方目前尚未對元首峰會發表出確切時間,但《霧谷晶策》綜觀上述的時程,10月底G20峰會可能來不及安排;而11月勢必是繁忙的一個月,美中元首各有歐洲、非洲訪問行程,以及國內的黨六中全會大事。因此《霧谷晶策》認為「拜習會」應該將在2021年12月,以視訊的方式進行的可能性最大。

美國急於與中國釐清現狀

為何拜登非要在年底與習近平碰面不可?又無論實體會面或線上峰會皆可呢?《霧谷晶策》分析美國急於與中國的原因,大概就是因為眾多紛爭都跟中國有關,以下三點分析:

首先,自詡為「老外交通」的拜登總統,自2009年任歐巴馬(Barack Obama)副手時,就被指派與當時的中國副國家主席相熟,以便透過於公於私的情誼,處理美中兩國的關係。而拜登也擅長這種「見面三分情」的手法,穩定與習近平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