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集】《偽神的密林》推薦序:這是一本敘述之詩,對世界而言也許已經非常足夠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楊智傑:敘述中有神嗎?還是神即敘述?如果敘述的功能是提供理解,那麼敘述的反面是什麼?《偽神的密林》作為詩集名稱,似乎直指詩人所擁有,只是有限的創造和詮釋權,距離詩的意義非常遙遠。
文:楊智傑
敘述而非救贖——讀ㄩㄐ《偽神的密林》
正如詩集《偽神的密林》中的分輯名稱,這本詩集帶我們重新思考「敘述」這個在詩歌中簡單到幾乎被忽略的元素,所代表的新意含。
首先,為了讓讀者專注於敘述本身,ㄩㄐ的詩是刻意去除外顯音樂性(因此多有不考慮內在節奏的長句)、去除隱喻(也因此清除了隱喻所指向的「此處之外」的期待空間)的。他的詩就在這裡,就要你在這裡,在室內植物、床墊、洗衣機、小黃瓜與冰箱的具體物件間,體驗自己作為敘事中可信、可感的部分:一個受困的人、一組受困的聲音。
但細心的讀者很快會發現,就像格里高爾.薩姆莎的家人聽見房裡的沙沙怪聲一樣,這種「可信」開始變形。如〈屬火的人〉:
瓦斯爐點不起來之後我聯絡房東換掉
住所的火從此就不一樣了(聲音、
觸感、現代化的程度)
一整個晚上我在廚房反覆地玩火
公寓被烘烤無比乾燥我看見以前養過的金魚在偷偷摸摸蒸發
家門前的臭水溝蒸發
寫過的字在電腦裡數位蒸發確實是新的了,我們都是
——屬火的人
虛構的火是虛構的生命;換掉了火
就是換掉生命(中略)
身旁的名字都燃燒起來了
而我自然來不及打開水龍頭
這裡和那裡都是火
這裡和那裡都是我
從具體的情節(瓦斯爐點不起來去找房東)、到略為怪誕的行為開關(玩火),最後進入無可置疑的詩歌空間(以前養過的金魚再次蒸發),一步步誘人相信「屬火的人」的出現,很可能只是日常行為中一個差別/差錯所致。ㄩㄐ的敘事邏輯高度嚴密、事件細節具體,僅藉由前題的細微改變,讓詩與讀者的契約在可信與可疑間輕巧滑移,極大拓展了他主題選擇的空間。
然而ㄩㄐ的「敘事者我」和詩的主題之間,也總是存在某種疏離,抗拒的張力。這個敘事者一再延遲詩的完成:「是我們抓緊世界/還是世界拽拉我們?/我們不能移動/不能移動」(〈人造衛星〉)、「明日大雨,氣象預報說我們/還不是完全地愛著彼此」(〈氣象預報〉)。時間和空間上的「中途」感受,「或許會完成但還不是現在」的懸置感,以及出現數十次的高頻詞城市和雨,使得這本詩集無可避免帶有中間偏暗的色彩。然而在ㄩㄐ多雨的詩歌之城,亦有少數短詩透出寶石晶亮:
他捧著一巴掌的水
試圖告訴我:
「世界上,還是有許多簡單的事物。」我完全同意,
他的手濕漉漉的。抬起桶子
將屋門灑掃乾淨
——〈簡單敘述〉
簡單的事物在ㄩㄐ的詩中不常出現,然而一旦出現,其光芒足夠照透前後的低鬱灰茫,黑暗中具備極高辨識度。有些詩則在一個更純粹的思辨空間展開,逸離他給自己設下的敘述遊戲路線:「死去的螢火蟲,會變成星星嗎/這樣的問題,如此簡單/如同死去的石頭/會變成舍利子死去的肉體變成塑膠/死去的大腦/是沒人相信的靈魂」(〈死亡敘述〉),徹底的唯物會是悲憫的開始嗎?這種明快感非常接近柯恩(Leonard Cohen)的短詩,柯恩在伯第山出家時,說他唯一不需要的就是梳子。
而詩集最後一首〈無意義之意義〉:
(前略)
讓我迴行,而僅僅是為了
迴行,節奏僅僅是為了節奏:
子丑一二甲乙丙abcd
月光打亮街道時我聽見你——正切斷句子來建築結構
甚至打算永遠居住在其中
然而已到了詩的中段
我必須更直白揭露
我的思想:我沒有思想,我沒有
意義。我甚至熱愛
超級市場,一簍標準化的地瓜(略)
不應忘記最好的譬喻
總是貫穿
整首作品:如同地瓜、如同淹水
如同這首詩
是多麼地像一首詩……
則概述了ㄩㄐ詩歌寫作的意圖,或者,對詩歌寫作意圖的抵抗。用形式的遊戲消解形式,顯示他是可以操作詩歌技術,去讓「一首詩更(不)像一首詩」的(這取決於讀者對詩的預期)。然而這卻解釋了為何他在多數作品中,限制節奏、建築、譬喻、乃至意義的操作,而使敘述得以完成——正如篇名和詩名中不斷出現的明示:這是一本敘述之詩。
敘述中有神嗎?還是神即敘述?如果敘述的功能是提供理解,那麼敘述的反面是什麼?《偽神的密林》作為詩集名稱,似乎直指詩人所擁有,只是有限的創造和詮釋權,距離詩的意義非常遙遠。在這裡,偽神們從不帶來創造與救贖,而僅僅是敘述。
但僅僅是敘述,對詩而言也許已經足夠。對世界而言,也許已經非常足夠。
書籍介紹
本文摘錄自《偽神的密林》,雙囍出版
作者:ㄩㄐ
- momo網路書店
- Readmoo讀墨電子書
- Pubu電子書城結帳時輸入TNL83,可享全站83折優惠(成人商品、實體商品、限定商品不包含在內,不得與其他優惠併用)
- 透過以上連結購書,《關鍵評論網》將由此獲得分潤收益。
「生活就是敘述,敘述就是生活」
21世紀城市詩的全面更新
一座多雨的城市中,一戶潮溼的公寓裡,熊熊燃起的創作之火。
一切關於火的都有了生命
一整個晚上我在廚房裡拼湊著火/試圖提出記憶的形狀/身旁的名字都燃燒起來了/而我自然來不及打開水龍頭/這裡和那裡都是火/這裡和那裡都是我(〈屬火的人〉)
偽神居住的密林中,充滿了雨水和潮溼的空氣,甚至還有大洋飄來的潮騷。由水氣所構築的世界裡,消耗了人的精力與氣血,在幹線上載客的市區公車,在軌道上往返不休的捷運,在開開關關歡迎光臨謝謝惠顧的超商電動門內外。「早安、歡迎光臨、一樣、謝謝/仰賴重複的字眼生存」直到「我們反覆翻譯/自己的語言」;「遺失的語言重新成形」。
《偽神的密林》裡,常寫到火,已知用火象徵著進入了創作的形態,抵禦日常的侵蝕,同時,也提煉語言的可能性。冷靜而自持的語言,在習以為常的生活中期待接近超乎一切的崇高,哪怕只是片刻。
並非完美的人正支配這整個世界,企圖改變歷史與環境,卻發現「真實」距離人越來越遠,在高度密集的城市裡,反覆失去人的本能:溝通,信賴,愛。
我坐在葉片底下的陰影/看見一段無可驗證的未來(〈恆雨的城市〉)
- 本書榮獲國藝會出版補助。〈遷徙〉榮獲第二十屆台北文學獎新詩首獎。

責任編輯:潘柏翰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每一根頭髮,都有它的故事——用天然咖啡因和麥拉寧打造秀髮年輕感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歐萊德一根頭髮看見黑科技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融合了天然咖啡因和麥拉寧兩大成分,不僅維持頭髮的整體健康度,其中的麥拉寧成分,更從頭髮根源開始帶給你改變與驚喜。
出門上班、約會之前,穿搭和化妝都要精心設計,頭髮的造型當然也要到位;遇到低潮,可能會想要換個髮型或髮色,來改變心情;緊張的時候,有些人可能會抓繞頭髮來安撫自己;小時候喜歡的女生,走過身邊時飄散的髮香,即使很多年之後還能淡淡的記得。
你或許沒有注意到,頭髮其實跟我們每天的生活、心情緊密連結。頭髮的狀態可能反映出你生理或心理上的情況,甚至可以改變別人對你的看法。頭髮能說的事情,比你想像的還要多。
第一印象,從頭髮開始
髮色和髮型,是頭髮的兩大特徵。我們的自然髮色與許多刻板印象相關聯,譬如:許多人會認為,金髮者大多具有更高的異性吸引力,但是比較天真傻氣;紅髮者性情暴躁、固執,甚至有點神經兮兮;而深色髮者則聰明、勤奮。雖然這些都只是偏見和假設,但不可否認的是,人們有可能會根據他人的髮色來形塑第一印象。

從科學上來說,頭髮的顏色是由一種名為黑色素的物質形成的,這種物質由一組稱為黑色素細胞的專門細胞群在發根的毛囊中產生。黑色素有不同的類型,某些類型依照比例組合在一起,就形成了每個人的頭髮顏色。所以雖然髮色對個性的影響依然眾說紛紜,但髮色所代表的基因,是真的會影響人的體質。有科學家就針對紅髮人進行研究,由於基因的關係,他們真的比較不怕痛、不容易曬黑,也不容易被麻醉,很有趣吧!
至於髮型,這才真是個性表達的大舞台。以女生的髮型來說,整齊俐落的髮型,如短髮、齊劉海、或經典鮑伯頭,常常與專業和認真的形象相關。長髮、波浪的捲髮或柔和的層次,則帶有浪漫、唯美、親切溫柔的特質。經典的中分或簡單的盤髮,則可能反映出傳統或保守的個性。有些名人的髮型,更是直接和本人一樣經典。如奧黛麗赫本的赫本頭,俐落的短髮成為一種可愛、精靈、優雅的象徵;愛因斯坦那蓬亂的白髮,在公式與理論間穿梭,成為他天才形象的一部分;貓王,他的飛機頭也是歷史上最具代表性的髮型之一,甚至影響了某些族群;還有日本暴走族的髮型,好像就能充分表達自己熱血、帥氣的浪子個性。
因此,頭髮不僅僅是裝飾,它們是一種語言,一個故事,一個表達自我的平台,反映出我們的情感,彰顯我們的風格,甚至有時候,一頭髮型就足以讓我們在人群中脫穎而出,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頭髮變這樣,是提醒你該注意身體了
頭髮不僅顯示了我們的形象、個性,還能反映出內在健康。你容易緊張焦慮,但試著不表現出來嗎?其實你的頭髮早就洩漏秘密了。長期的壓力和焦慮可能會令你的頭髮提早投降,因為過度的壓力會打亂頭髮的生長週期,導致掉髮。此外,不規律的作息和缺乏足夠休息,同樣會對頭皮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此,當你發現枕頭上的頭髮比平常多時,這可能是身體在提醒你:是時候放慢腳步,給自己一點休息的空間了。

如果頭髮又乾燥又分岔,則可能是因為營養不良。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是養成健康秀髮的重要元素。如果髮絲失去了往日的光澤,那麼或許正是時候檢視一下你的每日菜單,確保你每天所攝取的營養素是足夠維持身體機能的喔!
至於頭皮總是油膩膩的,或者頭皮屑層出不窮,這可能和荷爾蒙失衡、不適合的護髮產品,或是錯誤的洗髮方式有關。健康的頭皮是健康髮絲的基石,因此確保使用適合自己髮質的護髮產品,並適時調整洗髮習慣至關重要。
想要擁有健康的髮絲,你可以試著這麼做:
1. 學會有效的壓力管理技巧:生活中免不了壓力,但你可以透過一些小技巧來調適,像是運動、瑜伽、冥想或深呼吸等,都有助於緩解心理壓力。
2. 保證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營養攝取:如果可以,每天盡量睡滿八小時,並且均衡的攝取所有必要營養。想要避免掉髮,頭髮健康有光澤,可以多吃含有蛋白質、維生素C、鐵、B群、生物素和鋅的食物,例如瘦肉、牛奶、奇異果、深色蔬菜、內臟、貝類、大豆等。
3. 正確的洗髮,並且選擇適合的護髮產品:正確的洗髮是養髮的第一步,不要使用太熱的水來洗頭,一定要確保頭皮和頭髮上的洗髮精都被沖洗乾淨。選擇適合自己的護髮產品也非常重要,建議可以先依照頭髮受損的狀況,配合自己的使用習慣先做篩選。在選擇產品時,更要注意其中含有哪些成份,是否能夠真正幫助養髮,讓秀髮自然健康。
世界冠軍養髮液-兩項獨家天然萃取物,頭皮養護雙管齊下
「我仍保持著一顆赤子之心,最初想改變自己生命的初衷,漸漸擴大到改變周遭其他人,乃至於改變社會。」 這是歐萊德創辦人葛望平對品牌的初心。抱持著這樣的信念,歐萊德推出了以最自然、純淨的方式,對地球和使用者都友善的一根頭髮看見黑科技產品——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
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中,含有歐萊德兩大獨家活性成分——天然咖啡因萃取和天然椰棗萃取。根據英國皮膚科醫學期刊等學術研究發表證實,當咖啡因濃度在5ppm和25ppm時,可幫助活絡頭皮,使髮根強韌健康。 而歐萊德團隊又以椰棗作為原料,與弘光科技大學一同進行研究,發現椰棗中蘊藏豐富的「麥拉寧」成分,具有顯著抗老化能力,養髮同時重現本色之美。這項研究成果,榮登全球權威Antioxidants抗氧化期刊,並且發表在英國皮膚科醫學期刊、獲得 INCI國際化妝品獨創新功效原料登錄,更在瑞士、英國、德國、日本⋯⋯獲得世界三大發明金牌獎以及設計獎。

歐萊德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不僅能打造健康良好的養髮環境,更能深入頭皮肌膚高效抵禦老化因子,對於強健髮根、重現本色之美極具優異效果,一次解決兩大頭髮根本問題,使用者的整體滿意度高達90%。
歐萊德秉持不變的綠色理念
歐萊德選擇全球最具公信力的美國官方USDA Biobased生物基天然永續認證,以現今最嚴苛的產品全成分實驗室檢驗標準,測試產品中可再生生物來源成分,可幫助地表上參與生物循環的碳被重複利用,並有助於降低碳排放,履行對消費者以及地球的綠色承諾。
歐萊德尊重生命、希望與大自然中所有生物與環境和諧共存,因此堅持不做動物實驗、不添加動物來源成分,以最嚴謹的純素標準,成就真正的綠色產品。歐萊德拒絕16類高風險物質,包括防腐劑、環境賀爾蒙、塑膠微粒和珠光劑、高風險抗屑劑等,不含千種毒物,帶給消費者真正的安心感。所有的努力、每一項堅持,都是歐萊德初衷的實踐。

頭髮不僅是我們外貌的一部分,從形象到生理和心理的健康,頭髮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因此,照顧頭髮的方式就顯得相當重要了。歐萊德不染髮的黑科技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融合了天然咖啡因和麥拉寧兩大成分,不僅維持頭皮的整體健康度,其中的麥拉寧成分,更從頭髮根源開始帶給你改變與驚喜。
當然,歐萊德一貫的永續理念,也體現在每一瓶養髮液中。現在就試試看歐萊德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吧,讓你在享受頭髮保養的同時,也不造成地球負擔,體驗美麗與永續理念並行的綠色未來生活。
咖啡因麥拉寧養髮液:https://shop.oright.com.tw/api/short/4LW7N
O'right電商官網:https://shop.oright.com.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