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島》從檳城看台灣:最道地的文化,才是最國際化的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島嶼島」是喬治市藝術節底下的系列活動,通過檳城和台灣兩座島嶼的串聯,引發馬來西亞文藝愛好者對台灣新文化的關注,並深度了解台灣文化土壤與人文素養的關係。其中人文紀錄片放映會則以「人物」作為主題,介紹張四十三、蔡明亮、江振誠、董陽牧的故事。
撰文:陳偉光
檳城社區刊物《城視報》再度與喬治市藝術節合作帶來《島嶼島》系列,架起台灣與檳島兩座島嶼之間的文化橋樑,其中的四部人文紀錄片展因為趕不上疫情的變化,而從原本的實體放映轉到線上,卻能夠讓更多島嶼外的觀眾得到觀賞的機會,也算是一個正面的發展。
作為檳島一介島民,我從《初心》、《讀衣》、《我不流行二十年》和《昨天》這四部影片裡,盡可能找到對照自己的在地連接。書法藝術家董陽孜和電影導演蔡明亮都比我年長,獨立音樂教父張四十三和我年齡相若,世界名廚江振誠比我年輕,這四位文化人和藝術家所投身的領域,都和我本身從事的表演藝術、身邊的朋友圈有關聯,或多或少都有點類似我的生命軌跡。
感同身受的《我不流行二十年》
我自己也同樣搞了二十多年非主流音樂,發起過馬來西亞第一場純中文搖滾的《黃火全國樂與怒演唱會》,引起後續的中文樂隊醒覺運動,在檳島成立Soundmaker地下音樂基地,辦了大大小小三百多場音樂會,招待過來自歐美、東南亞、中港臺日等地的樂隊。
2019年在台馬音樂人交流會上與張四十三有過一面之緣,彼此有交換過意見,所以看《我不流行二十年》的時候,對他打算賣掉一手創辦的角頭音樂那份糾結,我是感同身受的。相對於經營一家唱片公司的他,我很容易把那份情感投射到自己經營的表演場地,那是一種無法割捨的力量,讓你明知不可為卻依然繼續前行。他是遇到事業瓶頸而煩惱,但角頭音樂已經成為台灣獨立音樂的傳奇,他的歷史任務早已完成,反觀環境更加嚴峻的馬來西亞獨立音樂場景,無論是規模還是影響力,都還沒有任何值得驕傲的地方,要突破現狀談何容易。
張四十三在片中有一句話說得鏗鏘有力:我的人生我自己會走,不需要導航。實際上,他還有很多感情是放不下的,《我不流行二十年》把要不要賣掉角頭音樂拍成一部紀錄片,創辦人不斷去尋求昔日戰友的看法,從中回顧當年的情懷,放到檳城或者吉隆玻的獨立音樂場景內是說不出的熟悉,當年那種一起為理想打拼的熱血是共通的。
看到初出茅廬,還有點青澀的五月天、四分衛的珍貴鏡頭,原住民歌手陳建年等人的義氣相挺,何嘗不就是大馬本地樂團自己動手幹的D.I.Y精神?在一個環境不特別友善的主流世界裡,我看著大家用力唱著反調而行的當下,已經分不清是在看別人還是自己的遭遇。
從前就是現在的《昨天》
蔡明亮首部電影《青少年哪吒》上市那一年,我的大馬友人就在台灣跟他做了一個訪問,當時大馬人對這位旅居台灣的大馬籍導演根本一無所知,我把那篇訪問刊在自己替光華日報策劃的《藝文廣場》版位內,讓蔡明亮的名字首次出現在檳城報章。他那些少對白、長鏡頭、慢節奏的電影一直是我對生活的共鳴,我身邊很難找到他的知音,那種看了無人可以分享的寂寥,如同他在
《昨天》裡對著鏡頭娓娓道來的兒時孤獨。他也是劇場出身的,我看過他寫的實驗劇本,還把當中一些意象融入自己排演的戲劇裡,例如那個緩緩升起的衣櫃。十多年前他曾到過檳城出席一場交流會,我就坐在第一排面對面聆聽,忘了自己發問過什麼,只記得拿到他現場簽名的明信片和海報。
五年前因為機緣巧合,我認識了蔡明亮在大馬的製片人,知道更多他的作風,但都不及《昨天》這部紀錄片內他本人的現身說法。看他帶著攝影師回到家鄉古晉探訪兒時跟外公外婆每晚光顧的舊式電影院,用粵語和街坊閒話家常,到墓園祭拜親人,把他從高高在上的藝術家拉回一個普通人的視角,讓他自在地侃侃而談老歌老電影,這些當年的在地情意結,反復出現在他日後創作的電影裡,成就他如此內斂而獨特的風格,揚名國際影展。他說得沒錯,實實在在地一直做下去,總會被喜歡的人看見,讓我想到在社區耕耘《城視報》的報館前同事們,就是現成例子。
《初心》的生活哲學
文化是在地生活經驗的累積,是時間與記憶的見證,世界級名廚江振誠在事業達到巔峰之際,毅然結束在新加坡的餐廳,回到台灣發展當地的飲食文化。他把食材當作藝術創作,追求完美的性格近乎強迫症,在周遊列國之後,發現用台灣的道地食材,也能夠做到法式料理的時候,台灣的價值才顯露出來,這一切都被記錄在《初心》這部片子裡。
鏡頭拍攝了他享譽新加坡的Restaurant Andre歇業前幾周的點滴,從廚房的烹調到桌椅餐具的擺設,都貫穿了他的生活哲學。從他的員工、合夥人、妻子的口中,我們看到一個名廚的多重角色,那份對食物不忘初心的堅持,才會讓他在最完美的時刻放下一切,踏入人生另一個階段。這部紀錄片並沒有聚焦在任何食譜的秘密,我在鏡頭前看到一個名廚對人生的追求,如何保持那一份對人對食物的真誠,他享受道地街邊小食的滋味,他喜歡員工從零開始學起的純粹。
當我在《初心》裡看到江振誠以米其林星級大廚的身份,在家鄉士林夜市很認真地分析小食檔口的成本控制,對小販能夠做出如此高性價比的食物而深表佩服的表情時,我就聯想到聞名全球的檳城小食,那種用生活熬出來的滋味,怎能不打動我的味蕾呢?
江振誠的餐廳重質不重量的經營方針,限制顧客人數的做法,也讓我看到好幾位在檳島開餐廳和咖啡館的友人身影,他們的店面完全體現了主人家的性格,沒有預約最好不要前來碰運氣,否則就會變成碰釘子。他們可以因為食材不新鮮而換掉功能表,因為看一場演出而暫停營業,這些我行我素的人總會有辦法做出別處找不到的食物或者氛圍,讓你又愛又恨。
承先啟後看《讀衣》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