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看見臺灣的力量》:國合會副秘書長談甘比亞、查德、史瓦帝尼、索馬利蘭援外經驗

《在世界看見臺灣的力量》:國合會副秘書長談甘比亞、查德、史瓦帝尼、索馬利蘭援外經驗
Photo Credit: iStock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自1987年起,國合會副秘書長李栢浡代表臺灣踏訪超過100個國家,見證臺灣從「接受」國際援助的年代,到如今向外「給予」他國援助的篳路藍縷。透過投資融資、技術合作、人道援助及國際教育訓練等方式,致力協助非洲、拉丁美洲與加勒比海、亞太、中東歐與中亞等開發中國家,改善經濟且提高人民福祉。

文:李栢浡

台灣援外的起點——非洲

(六)被塞內加爾環繞之國——甘比亞

甘比亞共和國(英語:Republic of the Gambia) 通稱甘比亞(英語:The Gambia),是位於西非的國家,陸上被塞內加爾環繞,面積11,295平方公里,是非洲大陸最小的國家。甘比亞河貫通國家中央,流往大西洋。1965年甘比亞脫離英國獨立。甘比亞人口191萬(2014年),是世界上最低度開發國家之一。

甘比亞資源貧乏經濟較落後。主要以旅遊業為主,其次為轉口貿易和農業,僅有少量的工業零星分布在塞爾昆達市至班竹市的公路兩側。旅遊業是本國的支柱產業,但隨著近年來周圍國家的關稅不斷降低,甘比亞本國關稅不斷提高已失去了低稅港的優勢,貨物轉運量嚴重萎縮。農業主要以種植水稻和玉米為主。土地利用率很低,大片土地空閒荒蕪,有限的耕地也僅在雨季種植,糧食不能自給自足,主要依靠進口。

1965年甘比亞與中華民國建立外交關係,隔(1966)年派遣駐甘比亞農耕隊,1974年台甘兩國斷交農更對撤離,1995年7月13日,甘比亞和中華民國恢復外交關係,我國再派遣農技團前往甘國協助稻作與蔬菜之生產,2013年斷交,技術團撤回。

1. 乾扁四季豆

1995到2013年期間,我國派遣技術團(農技團)協助協助首都班竹(Banjui)拉明(Lamin)地區婦女團體從事蔬果生產,以供應大班竹地區市民所需要的蔬果消費,其中以四季豆、番茄、高麗菜、南瓜及西瓜為大宗。

2000年8月前總統陳水扁率領經濟部長、農委會主委、立法委員及企業領袖等重要人士之龐大訪問團,前往甘比亞、布吉納法索及查德等三個非洲友邦,進行「民主外交、友誼之旅」,參訪我協助該等友邦完成之各項合作建設,並與各該國元首會晤,簽署聯合公報,對增進我與該等國家邦誼、宣揚我民主成就及提升我國際能見度極有助益。

訪問團抵達甘國時,由甘國前總統賈梅親自接待,甘國官方安排陳前總統一行視察Laming蔬菜專業區,由當地婦女準備中式餐點來歡迎陳前總統及訪問團,其中有一道菜最為有名,那就是「乾扁四季豆」。

2. 栗達銅像

甘比亞的經濟除仰賴轉口貿易外,觀光旅遊業為主要收入來源之一,1969年11月,我國前農耕隊隊長栗達終年為公務繁忙導致肝癌過世,甘國為表彰渠對農業的貢獻,為栗達立了一個銅像以茲紀念,銅像下並有中英文之說明,目前栗達銅像已成為甘國重要的觀光景點之一。

3. 獨特的觀光產業

首都班竹靠海濱區域開發有數間六星級的連鎖酒店如Novotel、Marriot、Hayatt等,主要的旅客係來自北歐與西歐的旅行團,另有一些自由行的尋芳客,他們會在甘國旅館停留一個禮拜,經由某個管道找來18~25歲的男孩或女孩陪他(她)們過著一星期非常逍遙的生活,並給予男孩或女孩一筆可觀的報酬,此中獨特的旅遊型態已行之多年,絲毫未曾退色。

(七)因石油而經濟逆轉——查德

查德共和國,通稱查德,是非洲中部的一個內陸國家,北接利比亞,東接蘇丹,南接中非共和國,西南與喀麥隆、奈及利亞為鄰,西與尼日交界。該國以查德湖的名字命名,國內最高山峰是位於撒哈拉的庫西山,首都和最大城市是恩加美納。查德國內共有超過200個民族,法語和阿拉伯語是官方語言,伊斯蘭教是最多人信奉的宗教。面積為1,284,000平方公里,人口估計為10,146,000人,聯合國公布的人類發展指數查德排名倒數第三,國內80%人民生活在貧窮線以下。

2005年,該國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購買力平價)只有1,500美元。查德是中非國家銀行和中部非洲關稅和經濟聯盟的成員國之一,法定貨幣是中非法郎。超過80%的查德人靠自給耕作或畜牧維生,查德最南10%的土地是該國最肥沃的可耕地,主要農作物有高梁和小米。查德是世界上最貧窮、貪汙情況最嚴重的國家之一。2000年,外資開始大規模投入查德的石油業,這有助推動該國的經濟發展,自2003年起,石油已取代傳統的棉花工業,成為查德最主要的出口收入來源。

1. 農業與石油的合作

1964年,兩國簽署《農業發展技術合作協定》,1965年,中華民國派遣農耕隊、獸醫隊、搾油技術隊前往查德,其中農耕隊至1972年兩國斷交後撤離。1997年8月12日,兩國恢復外交關係後,根據所簽署《經濟暨技術合作協定》、《醫療合作協定》立即展開合作計畫。農業技術考察團赴查德考察,並決定派遣農技團,協助該國發展稻米與蔬菜作物,以增加農業產量;另派遣醫療人員進駐首都恩加美納的自由醫院,展開技術援助工作,2006年兩國斷交後,農計與醫療團撤回。

台灣中油公司赴查德探勘石油,自2006年1月25日起透過轉投資子公司OPIC(海外石油及投資公司)與查德政府正式簽署礦區合約及聯合經營合約,取得查德BLTI、BCSII、BCOIII共3礦區的探勘專屬權,並由中油擔任礦區經營人,查德政府則為合夥人。

2011年1月,中油在查德礦區發現重大油藏,是近40年來日產量最多的油井。2015年,中油為分散風險將持股70%探勘權益出售一半給中國企業華信能源子公司的海南華信國際控股公司,交易案在2016年9月完成交割後公告。2020年3月5日,該礦區產出第一桶原油,首批95萬桶於12月運抵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