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重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拜登如何應付多數人權紀錄惡劣的成員國?

美國重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拜登如何應付多數人權紀錄惡劣的成員國?
Photo Credit: AP /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美國缺席人權理事會的這三年半,中國對該理事會的影響力無疑增加了,今年的18個會員國中有多達11國是「一帶一路」合作國,近年來,他們頻與人權紀錄欠佳的白羅斯、委內瑞拉等夥伴,為北京當局鎮壓香港、新疆與西藏之舉辯護,並反指控西方國家侵犯人權。

文:吳宗宜

美國重返聯合國人權理事會,宣示將改革該組織

美國前總統川普(Donald Trump)高舉「美國優先」(America First)旗幟,在其任內退出多個國際組織,包括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巴黎氣候協定、伊朗核協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衛組織等,並於2018年以長期對以色列存有偏見、守舊缺乏改革的理由,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UNHRC)。

拜登(Joe Biden)上任後,一改川普「美國優先」的政策,開始積極恢復美國的多邊參與,並於10月14日宣布美國已獲聯合國會員國支持勝選、重返人權理事會,該會新一屆會期自明(2022)年1月1日展開。

拜登發表聲明稱:「我感謝世界各國對我們競選的支持,我期待美國再次成為有效、有建設性的聲音,幫助推動人權理事會履行其使命,並保護我們所有人珍視的價值。」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也表示:「自本屆政府上任之初,拜登總統就明確表示,我們的外交政策將以美國最珍視的民主價值為基礎:捍衛自由、支持平等機會、維護人權和自由、尊重法治以及尊嚴。我們將努力確保安理會堅持其宗旨,並更好地支持那些持續與世界各地不公正和暴政鬥爭的人。」

但他也指出,該委員會存在嚴重缺陷,包括對以色列的過度關注,和曾讓多個人權記錄惡劣的國家成為其成員國。

路透社報導,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湯瑪斯-格林菲爾德(Linda Thomas-Greenfield)則表示:「華盛頓最初專注於我們在阿富汗、緬甸、中國、伊索比亞、敘利亞和葉門等迫切需要完成的工作,我們的目標很明確:與人權捍衛者站在一起,反對侵犯和踐踏人權的行為。更廣泛地說,我們將促進對基本自由權利和婦女權利的尊重,反對宗教迫害、種族待遇不公以及對少數群體的暴力和歧視,包括LGBTQI+和殘疾人士等。美國將反對選出具有惡劣人權記錄的國家擔任人權理事會成員國,並鼓勵那些致力於在本國和國外促進和保護人權的國家擔任成員。」並強調美國反對安理會對以色列的過度關注。

作為美國的親密盟友,以色列是世界上唯一一個人權記錄在每次理事會會議上都被討論的國家,以色列佔領領土巴勒斯坦。一直是該會每次會議的常規討論項目。

2018年,川普聲稱人權理事會對以色列有偏見,且任由惡名昭彰的人權侵犯國如北韓、中國及蘇丹等擔任成員,已無法妥善捍衛人權,強硬宣布退出人權理事會。

CNN報導,時任美國駐聯合國大使海莉(Nikki Haley)更是指責理事會虛偽和自私:「長期以來,人權理事會一直是侵犯人權者的保護者,也是政治偏見的糞坑(cesspool)。侵犯人權者繼續在人權理事會任職,這些國家並被選入理事會的成員國,世界上最不人道的政權繼續逃避審查,理事會繼續將具有良好人權記錄的國家,成為不人道政權的代罪羔羊,以試圖分散世界對理事會中的侵犯人權國家的注意力。」

AP_17305721752304
美國前駐聯合國大使海莉|Photo Credit: AP/達志影像

會員國中多數人權紀錄糟糕,人權理事會將成美中競逐賽場

2006年成立、總部設在日內瓦、以促進與保護全球人權為宗旨的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由47個成員國組成,成員國任期3年。10月14日改選其中18席,分別由非洲與亞太地區各選出5席、拉丁美洲加勒比海與西歐暨其他地區各3席,以及中東歐2席;本次投票是同額競選,並未出現競爭。

本次當選的18國為:阿根廷、貝南、喀麥隆、厄利垂亞、芬蘭、甘比亞、宏都拉斯、印度、哈薩克、立陶宛、盧森堡、馬來西亞、蒙特內哥羅、巴拉圭、卡達、索馬利亞、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及美國。美國僅獲得168票,為倒數第二低的票數,僅勝過獲得144票的厄利垂亞。

美國之聲報導,人權觀察(Human Rights Watch)譴責本次投票缺乏競爭,其聯合國事務主任夏博諾(Louis Charbonneau)在一份聲明中表示:「今年人權理事會投票中沒有競爭,這是對『選舉』這個詞的嘲諷,而選舉喀麥隆、厄利垂亞和阿聯等嚴重侵犯人權國家,則再度發出了一個可怕的信號,表明聯合國成員國並不認真看待人權理事會保護人權的使命。」

夏博諾指出,喀麥隆政府鎮壓反對派及異議人士,並迫害LGBTQ族群;厄利垂亞軍隊在鄰國衣索比亞的提格雷地區,犯下了廣泛暴行和其他嚴重侵犯人權的行為;阿聯的人權狀況也仍然嚴峻,著名的阿聯人權捍衛者曼蘇爾(Ahmed Mansoor)幾乎被遺世獨立的監禁。

且現任成員包括中國、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都是被指控嚴重侵犯人權的國家,這和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推廣並保障全球人權的宗旨相違,理事會內有專制政權的問題再度引發關注。

美國之聲報導,美國共和黨參議院外委會首席議員里契(Jim Risch),抨擊人權理事會的選舉是不民主的騙局,且拜登政府在沒有確保該理事會將改革的情況下重新加入理事會:「美國不應該透過重新加入,將其合法性賦予一個有包括中國、委內瑞拉和古巴等侵犯人權者在內的機構。」

美聯社報導,非政府組織也指責區域集團協調後提供與席位相同數量的候選國,而不是真正開放競爭理事會的席次,人權觀察非政府組織部門的主任諾伊爾(Hillel Neuer)表示:「選舉旨在清除理事會中的世界最嚴重的人權侵犯國,但像中國、古巴、利比亞、俄羅斯和厄立垂亞這樣的人權壓迫國經常贏得選舉,並贏得國際的政權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