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票日倒數 倒數
0
23
11
50

前往選舉專區

劉仲敬《民國紀事本末1911-1949》:蔣中正刺陶成章於滬,凶犯津貼至蔣經國時代年年照發

劉仲敬《民國紀事本末1911-1949》:蔣中正刺陶成章於滬,凶犯津貼至蔣經國時代年年照發
蔣攝於1926年。Photo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Public Domain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書的最大特色,在於採取傳統史書體例──紀事本末體的形式,沿著時間順序展示民國歷史事件的來龍去脈;並以「憲政」、「法統」與「革命」的演化作為主要切入點,梳理及解釋民國歷史為何如此演變,並犀利針砭舊國會的法統為何屢遭挫敗,不得不變成黨國。

文:劉仲敬

中華民國元年一月一日,臨時大總統孫文自滬抵寧,晚上十時宣誓就職。同日,北軍諸將馮國璋、張勛、曹錕、姜桂題、張懷芝、王占元、陳光遠、李純、王懷慶、張作霖皆在其中)通電反對共和,要求親貴捐獻海外存款犒軍。

此即灤州立憲通電之反動,北洋主要演員集體登台,電報戰漸成慣例,民袁兩黨皆不免教猱升木之罪。望親貴犒軍,早見於崇禎一朝,歷史證明非闖王不能行,今亦如是,可知貪官不畏紅旗落地,海瑞之流有最大機會淪為索俸災官,古今同慨。

同日一月一日),唐總代表電告袁總理:談判已入僵局,若非同意國會開於滬上,蒙藏席位減至二席,勢必決裂,乞另簡賢能。

北方提案原擬授蒙藏六席,鑑於蒙藏事實獨立,此六席必然由政府指定(後曹潤田即任蒙疆議員)。

同日(一月一日),袁總理告英使朱邇典,軍人干政,使節請辭,我力已竭,明日唯知奉還大命耳。

英人爭商利,所畏者列強瓜分或內戰分裂,力主強力政府一統南北(同期支持墨西哥迪亞斯〔Porfirio Díaz亦以此),略似今之「新權威主義經濟掛帥」。於英,袁係唯一能維持中國領土完整(即英美貿易繁榮)之領袖;於華,袁係唯一能爭取列強承認民國且取得貸款養兵之領袖。民初政局及袁氏外交路線皆定於此,英袁聯盟拒日保土(以民黨為反華分裂分子),日民聯盟割地倒袁(孫日滿洲密約,參見楊天石《從帝制走向共和》),內亂外患糾結聯鎖。

同日一月一日),日軍七百人入漢口,以護僑為詞。

一月二日,袁總理電准唐代表辭職,否認伍唐草約。要求延長停火十五日,許北軍撤出漢陽漢口。以國體尚待公決,謝絕大總統推戴。孫文復電,重申相讓推戴之意。同日,豫諮議局通電贊助共和,和議若決,豫民即絕於朝廷。同日,灤州立憲軍宣告獨立,王金銘任都督,施從雲任總司令,馮玉祥任參謀長。

北國瓦解,袁氏並未依約辭職,此後九日(至十一日決意促清室退位),項城內心神秘世界天人交戰頗難索解。可以確定者:袁非天才陰謀家料事如神,真有把握借民鋤清、過河拆橋,此刻火中取栗,極有可能兩頭落空,雖北洋七省亦無把握。擁袁等於求奶,而取乳何方,項城亦無把握。

勒逼親貴,即崇禎病急求醫之道,無非自亂,幸有洋款可藉(無洋款即無左李功業,清室必如唐明,葬身流寇之手,漢民必受闖獻之毒,烏得有民國?清亡殺戮極少,打破華史成例,末君亦得善終, 無往而非,帝國主義遺德也),而藉款必損國權,諸將濫用中央撥款,絕不問其來源,而後以愛國者姿態,廉價責中央賣國,一若無關我事。

入主公府,等於承擔歷史替罪羊角色,步武李合肥。袁公之智,豈能並此而不知?辛亥軍興,本為申經濟民族主義,而不得不以遠劣於清室條件借款,可謂一大諷刺。

唐總代表立場,自始既逾北廷授權。至此袁氏尚無廢君之志,而紹儀曲解袁電,以辭讓總統為「不反對共和」證據(袁意國民公決君主共和之前,本無選舉總統問題),立約遷就南方(立國會於滬,承認共和,虛言東省滿蒙贊助民國——與事實相反),不類清室代表,近於「民軍駐北廷發言人」。

若非個人思想傾向新派,有犧牲利祿推行「葉爾欽主義」(Yeltsinism)之志,必有周旋兩黨,借南覆清,為自身開闢政治前途之意。唐袁必以凶終,北洋諸將怨唐叛北(唐確係袁公一手卵翼者),寧容伍廷芳,不容唐氏,已伏於此。

一月三日,選舉人團通過鄂軍都督黎元洪為臨時副總統。孫文組織民國臨時政府。

閣員:陸軍總長黃興,蔣作賓副之。海軍總長黃鍾瑛,湯薌銘副之。司法總長伍廷芳,呂志伊副之。財政總長陳錦濤,王鴻猷副之。外交總長王寵惠,魏宸祖副之。內務總長程德全,居正副之。教育總長蔡元培,景耀月副之。實業總長張季直,馬君武副之。交通總長湯壽潛,于右任副之。公府秘書長胡漢民,法制局長宋教仁,湯化龍副之。

總長妙選名流,次長一色民黨,財政假手舊臣,軍務唯我嫡系,棄名取實,避艱居利,其心甚巧。然總長多不就任(僅黃興、王寵惠、蔡元培赴寧辦公),「文唯有」之「革命精神」不足充餉,出賣漢冶萍招商局滿蒙於東瀛,條件遠不及現行賣國賊盛杏蓀川漢借款(即激成保路革命者)。臨時政府日坐愁城,促袁接手爛攤之急迫,尚速於袁氏奪權步驟,正所謂「看人挑擔不覺沉」。

同日一月三日),章炳麟、湯化龍、張季直、程德全、陳三立、熊希齡、湯壽潛組織中華民國聯合會。

該黨純係江浙士紳代理,共和、進步黨胚胎於是,議會政治行將展開。

同日一月三日),前大清郵傳部尚書、大清及中華民國首席通緝犯、十八省紳共指之賣國賊盛宣懷抵日本神戶避難。

彼若知孫公袁公蔣公毛鄧借款條件,必將轉愧為怨,嗤華民欺善畏惡有目無珠合該受報。實則「華人自有外交及定商約以來」,借洋債優於杏蓀者,唯曹汝霖西原借款、宋子文棉麥借款、陳光甫桐油借款耳。諸公皆以國賊垂竹帛。

杏蓀私囊富厚,晚景優遊;潤田不蓄餘財,潦倒扶桑僻鄉;宋公盡瘁謀國,賣雞蛋於北美;陳氏白衣臨危赴難,環境最劣,借款條件最優, 以戰犯「運動」於紅朝。華人之愛國正義感,殆有不可思議者。奈何尚有囂囂於射天,高呼吾民無罪遭此殘罹彼蒼何聵者?吾恐天道至公,諸君尚在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