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調:不分黨派近六成台灣人擔憂兩岸開戰,與美國官員的「刻板印象」大相逕庭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蔡政府在連任沒有包袱後,應在改善兩岸關係方面多加琢磨。北京當局固然對台北的敵意不減,但台北對北京也沒有到真正釋出善意。兩岸雙方互動需要一塊一塊地層層堆疊,沒有實質釋出善意的行動,是無法換取對放同等的對待。
美國頂尖智庫解讀台灣人看兩岸衝突
美國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院」(Brookings Institution) 於10月13日,公布一份關於台灣民眾對台海衝突看法的民調分析。布魯金斯研究院針對台灣人於台海戰爭、中國對台軍事威脅的看法作民調和分析。
報告首先提到,多數美官員傾向認為台灣人對台海衝突危險的態度過於散漫,他們多認為造成此原因有兩大因素:第一、由於中國過去70年來過於例行性的軍事威脅,使台灣人不再將焦點放在這議題上;第二、台灣人相信中國犯台的行為是不理性的,因此不太可能發生。然而,此份研究報告的結果,則普遍與美方官員的「刻板印象」大相逕庭。
據布魯金斯研究院2021年5月所做的民調結果顯示,高達約57%的台灣人擔心兩岸會爆發戰爭。報告進一步指出,多數民進黨和國民黨的支持者都擔憂台海戰爭的爆發。雖然國民黨的支持者相對比民進黨支持者更為擔憂,但整體結果顯示大部分台灣人都擔憂台海戰爭的爆發。這一擔憂是不分黨派的「共識」。
另外,民調也顯示台灣民眾對軍事衝突的恐懼沒有年齡之分,每個年齡層受訪者都有六成表示憂慮。另有近八成的受訪者認為,中國對台灣的軍事行動頻率在過去六個月有所增加,這也代表台灣民眾能明顯感受台海和平的變化。
報告指出,雖解放軍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ADIZ)時,台灣社會通常不會有很大反應,但民眾確實注意到這些訊息。報告指出,他們似乎也比許多美國決策者,更清楚來自中國的軍事壓力正持續增加。不過,雖對情勢感到擔憂,但大多數受訪者仍認為,現在還不是恐慌的時候。
值得注意的是,受訪者被問到「是否比六個月前還擔心戰爭的爆發」,則僅有30%的人表示比半年前還擔心。此外,被問到他們「是否認為習近平現在會比五年前時更可能侵犯台灣」時,有46%的人認為更有可能,45%的人認為其可能性較五年前並沒有改變。
除此之外,報告提到過去五年,蔡政府為應對中國持續對台升高的軍事威脅,持續升級台灣的軍事實力,以及爭取社會對於國防的支持。然而,此份報告的民調結果則對此提出質疑。
當受訪者被問到「政府在北京威嚇下保衛台灣的能力」,僅有26%的受訪者認為台灣的防禦能力正在進步,而35%的受訪者認為台灣比起過去更無法保護自己,還有約四成的受訪者認為台灣的防禦能力沒有改變。
這份報告結論直指:「顯然,未來台灣政府在國防上,需付出更多努力,才能說服民眾相信國軍的防衛能力。」
美國人看美、中軍事和經濟實力的對比
「芝加哥全球事務協會」(Chicago Council on Global Affaris )於10月7日公布,針對美國外交政策的研究報告也有許多重點。其中最令人矚目的,就是美國人如何看待美中經濟實力和軍事實力的對比。
報告指出,在經濟實力方面,高達4成的美國民眾認為中國經濟實力強於美國。相反地,僅有32%受訪者選擇美國。若將此數據與2019年相比,美、中消長呈現「黃金交叉」,因2019年仍有38%受訪者認為美國經濟強於中國(31%)。
此外,在軍力方面,雖仍有高達46%受訪者覺得美國在軍事實力上贏過中國,但此數據是自2014年開始統計(54%)以來的新低。另一方面,認為中國軍力較強則上升到18%,這數據則是自2014年開始統計(14%)以來的新高。
《霧谷晶策》分析,從這民調不僅能看出美國人對於美國軍力、經濟已不如以往有自信,也能看出許多美國民眾逐漸意識到中國在軍事、經濟實力的崛起。若此趨勢在未來幾年持續消長,美國人將如何看待美中之間持續激烈的競爭關係呢?
此外,先前芝加哥全球事務協會於8月26日公布的研究報告中,民調詢問「在中國侵台的情況下,美軍是否要協防台灣?」2021年創紀錄有過半(52%)美國民眾願協防台灣。如同上段分析提及,若上述民調的趨勢持續,美國人對自己軍事、經濟能力都逐漸沒信心的情況下,美國人民對「是否要協防台灣」的民意有可能動搖。

台灣人怎麼看今年的兩岸關係?總統兩岸政策評價下跌?
無獨有偶,繼美國布魯金斯研究院公布民調後,台灣的《聯合報》也於10月18日公布針對台灣民眾每年對兩岸關係看法的「兩岸關係年度大調查」。
在兩岸外交方面,與2020年類似。近六成民眾認為兩岸外交處於高度競爭狀態,26%認為關係和緩,僅7%感覺兩岸外交戰火降溫。平均來說,兩岸外交關係得分7.4分,是五大領域中兩岸關係最競爭對立的項目。
而兩岸關係部分,認為雙方互動密切的比率近兩年都不到一成,今年調查只有9%。覺得雙方關係穩定者由去年的27%增加到32%,覺得台灣與中國官方處於緊張狀態的人則由53%降至5成。平均來說,兩岸官方互動關係得分7.1分。
兩岸軍事關係部分,認為兩岸軍事關係處於緊張狀態的民眾近五年逐年攀升,由2017年的42%增加到今年的55%,為歷次調查新高;31%認為關係和緩,6%感覺軍事關係友好。平均來說,兩岸軍事關係得分7.3分。
另外,對於蔡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去年以好評居多,48%滿意,四成不滿意。不過,今年調查評價有所逆轉,滿意比率降至四成,不滿意比率則增加至48%。
《霧谷晶策》分析,去年因香港議題讓民進黨政府成功打出「芒果乾」牌,同時也讓蔡總統成功連任後,台灣民眾仍期待政府應有能力處理兩岸問題。然而,今年政府與中國互動仍未改善,口頭上雖喊「維持現狀」但實際上現狀每況愈下。
《霧谷晶策》認為蔡政府在連任沒有包袱後,應在改善兩岸關係方面多加琢磨。北京當局固然對台北的敵意不減,但台北對北京也沒有到真正釋出善意。兩岸雙方互動需要一塊一塊地層層堆疊,沒有實質釋出善意的行動,是無法換取對放同等的對待。
《霧谷晶策》贊同蔡總統在國慶談話提到「中華民國台灣」這最大公約數,希望未來能繼續強化,並約束政府公職人員嚴格謹守憲法份際,而非只是提到而已。老子《道德經》裡曾說:「大國以下小國,則取小國;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霧谷晶策》希望執政高層能有這戰略高度與思維。
責任編輯:羅元祺
核稿編輯:翁世航
Tags:
裝修費用預算怎麼抓?設計費、工程費、監工費用該如何計算?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對有裝修需求的民眾而言,裝修費用/裝修預算拿捏是民眾在裝修過程中極為重視的一環,面對預算表上林林總總羅列的裝修設計費、工程費、監工管理費,到底要怎麼分辨呢?
其實,依據房子的新舊,新成屋裝修和老屋翻新的裝潢費用就會有所差距。新屋的整體室內設計與裝潢工程的費用大約落在4~6萬元;毛胚屋為6~8萬元;中古屋約莫是8~12萬,而且依據風格、選材的不同,也會大大影響整體價格。像是古典風、奢華風預算就較高,且若使用到原木、大理石等高價材料數字就會繼續向上增加,此外,如果你更動了格局與管線,費用又會再往上加……,以下《幸福空間》就為大家彙整關於裝修預算的大小事 !➤➤➤想了解裝修要花多少錢? 裝修計算機線上報價
裝修費用有哪些?
一般來說,一個完整的裝修費用包含「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其中設計費取決於設計師個人的經歷、名氣、公司規模或是難易度,而有不同的計價方式;工程費則會因為選用的建材或是施工方法不同產生很大的價差,至於監工費部分通常為總工程款的5%~10%。

【丈量費】
現場勘查、工地丈量、現場測繪、了解需求、平面繪製。
每次 3,000~5,000 元不等,有時丈量費也可以合併於設計費中。
【設計費】
大致上常見的設計費計算方式可分為兩種,一種是以「坪數」計價,依照實際規劃的坪數收取設計費用,視設計公司不同,平均每坪收費3000元~10000元不等;另一種情況是,工程也由設計公司承包,設計費則會以總工程款來計算,就目前市場行情來說,大約落在5%~20%不等,因此在洽詢時雙方必須溝通清楚。若希望設計公司提供3D平面圖則需額外付費,依目前市場行情,一張約5000元~8000元不等。
此外,有些設計公司會以不收設計費或監工費的行銷方式吸引屋主,要特別注意,這些費用可能無形之中已經分散到工程款項當中,因此報價單上的工程項目與收費方式要確認清楚,以免發生不必要的裝修糾紛。

【工程費】
工程費包含建材與施工項目的所有費用,以實際選用的建材、數量及工法做報價,但其中的複雜度與專業程度之高,對於一般民眾來說,不是短時間內就能完全理解的範疇,建議要了解市場行情、多方比價,合約書內的報價單也必須確認清楚各種款項與細節,避免日後惡意追加款項的情形發生。

【監工費】
若是委託設計師代為監工,就會有監工費的產生,目前市面上較常見的收費方式,依照設計公司不同,大約會以總工程款5%~10%計算;第二種方式是,設計合約與工程合約統一交由設計公司統包,監工費則包含在工程費中。

裝修費用多少才合理?
許多人對裝修費用評估或裝修費用拿捏沒什麼概念。針對這部分跟大家分享3個思考要點:
Point01. 搞懂屋況 以利精算裝修費用
裝修達人張德良指出,民眾常有「我不會抓預算耶!總預算會不會跟需求差距太遠?有行情價可以參考嗎?」考量新成屋、毛胚屋或中古屋的裝修重點大不同,裝修預算拿捏與編列重點也會有所差異,建議買房時就應注意房子格局狀況,挑選適當的房子,有助未來裝修時能減少不必要的預算花費,並將裝修重點放在提升生活機能性與風格營造。另外,若是購買的是預售屋,則可以善用客變的優勢,省下日後調整格局、重拉管線的費用,讓資金運用更有彈性。

新成屋

毛胚屋

中古屋


Point02. 釐清3大裝修重點,分配裝修預算比重,排出優先順序
有了工程總預算之後,一般來說該如何分配呢?張德良指出,將裝修重點分成三大類:「基礎工程」、「裝修工程」、「裝飾工程」,視屋況條件與個人需求不同分配比重。
以老屋翻新為例,考量居家安全與延長使用年限,基礎工程的整頓絕對是首要重點,因此建議先將預算放在基礎工程,其次才是機能、生活滿足的設計,最後才會是風格及其他裝飾工程與擺設部分。當裝修預算有限時,建議全面性考量實際裝修需求,列出裝修項目的優先順序,建立明確裝修方向,並適時做出取捨,才能以最精準的預算分配打造最具效益的房子。

新成屋:基礎工程花費最少,因此可將更多費用著重裝修工程,滿足生活機能上。
毛胚屋:介於新成屋與全屋改造之間,考量格局與管線需要重新規劃安排,所以基礎工程上相較新成屋就會略微提高。
中古屋:裝修費用相較其他屋型而言,花費佔比高得多,主要在於管線修改、格局打掉重做,以及可能伴隨老屋漏水等問題,窗戶更新為隔音氣密窗等需求。
有了以上的認知之後,民眾就可以釐清裝修預算花到哪去了,並掌握還有多少預算可以用來強化風格設計與裝飾工程的應用。上述的總工程預算,是實際用在裝修、裝修材料上的基本費用。張德良提醒,還有所謂獨立的五大項目,包含家具、燈具、窗簾、衛浴與廚具都在其中。另外,像是設計費、工程費及監工費也都是另計!

Point03. 首購族vs .換屋族,裝修思考面向不同
如果你是首購族,請一定要相信,未來換屋的機會很高,「保值性」與「轉手性」的考量較高一點。建議買新一點的房子,來降低裝修的費用。例如買了500萬的房子,花了80萬裝修,5年後再轉手時,買方只會參考你5年前買房的價格500萬,而不會把裝修的80萬算入,那麼這80萬就不是資產,而是沉沒成本。
倘若你是換屋族,會比首購族較清楚,哪裡住起來較不方便、舒適,對空間大小也比較有概念,那麼投入較多的裝修預算,是可行的,畢竟換屋就是要改善居住品質。
掌握以上觀念,就能幫助你釐清裝修預算的比例分配,至於實際要花費多少,就看你的口袋有多深囉。

裝修費用如何付?
動輒上百萬的裝修費用,一般會分多個階段付款。而各家設計公司的付款方式不大相同,須以合作的設計公司為準,建議在簽約時就訂出各階段的驗收項目,並於確認進度與項目後再匯入工程款。目前,最常見的付款模式俗稱「3-3-3-1」,也就是分四個階段付:
第一期
簽約時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二期
開工後,拆除工程、基礎工程完工後,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三期
油漆工程進場前支付工程總價的30%款項。
第四期
驗收合格後收最後10%款。


本文章內容由「幸福空間」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