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應許・見證・緬懷》:當代藝術對社會正義的省思,探問非裔美國人的生命經驗

【展覽】《應許・見證・緬懷》:當代藝術對社會正義的省思,探問非裔美國人的生命經驗
Photo Credit: 截圖自漫遊藝術史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應許・見證・緬懷》展覽除了以泰勒遇害為緣起,更重要的是提供觀者重訪非裔美國人的生命歷程、創作經驗、批判觀點,以及當代藝術對社會正義課題的省思。

最後,〈緬懷〉則收納藝術家對於槍枝與警方執法暴力下的受害者與後續省思,其中包括尼克・凱夫(Nick Cave)的作品《沒有武裝》,一方面是對於槍枝暴力受害者的紀念物,另一方面也希望作品喚起人們的行動,手部的翻模銅像豎起食指,彷彿假裝射擊的姿勢。

凱夫的作品跨足雕塑、纖維藝術、表演藝術,而且作品經常使用大膽的色彩,也常與時尚界合作,翻模銅像一旁細緻繁複的人造花充分展現其個人風格。

img_0659
Photo Credit: 截圖自漫遊藝術史
尼克・凱夫,《沒有武裝》,2018。

近年來美國藝術界、學界、美術館圈都有不少反省與改革,包括從各個層面回應社會正義的需求,正視少數族裔特別是非裔美國人的經驗,還有聚焦非裔美國藝術家的創作,尤其是長年以來非裔美國人的聲音常被主流論述忽視甚至壓抑,拒絕種族主義和任何形式的暴力重蹈覆轍。

《應許・見證・緬懷》除了以泰勒遇害為緣起,更重要的是提供觀者重訪非裔美國人的生命歷程、創作經驗、批判觀點,以及當代藝術對社會正義課題的省思。

備註

[1]請見紐約時報的綜合報導。https://www.nytimes.com/article/breonna-taylor-police.html

[2]該展於2021年4月7日開幕,因泰勒生日為6月5日原訂展至6月6日,後因展覽備受地方與全國性的關注與迴響,館方決定延長一週至6月13日。展覽作品與宣傳紀錄短片可見《應許・見證・緬懷》特展的官方網站。https://www.promisewitnessremembrance.org/experience/

本文獲漫遊藝術史授權刊登,原文刊載於此
原文標題為〈番薯看展覽:從《應許・見證・緬懷》特展談當代藝術與社會正義〉

責任編輯:王祖鵬
核稿編輯:翁世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