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包】5大美股新手須知、開戶佣金收費、熱門美股推薦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這篇文章為各位投資新手整理五大美股新手須知、美股收費,及熱門美股推薦,等大家學懂如何買賣美股!
相比起港股市場,美股的流通量較高、成交量較大,而投資入場費亦相對較低,因此近年多了不少香港投資者轉戰美股市場。可是,美股的交易規則、美股代號、交易費用、大市指標與港股不盡相同,令到部分新手投資者望而卻步。這篇文章為各位投資新手整理五大美股新手須知、美股收費,及熱門美股推薦,等大家學懂如何買賣美股!
五大美股新手須知
1)美股交易時段有冬令和夏令時間之分
準備投資美股之前,新手投資者必須搞清楚美股的開市和收市時間。原來美國股市採用冬令和夏令時間,所對應的香港時間略有不同。美股的連續交易時段為星期一至五的美國時間上午九時半至下午四時,不設中午休市。
美國夏令時間是由三月的第二個星期日開始,並於十一月的第一個星期日結束。在夏令時間,美股交易時間是香港時間的晚上九時半到早上四時。而在十一月中到三月初的冬令時間,美股開市時間和收市都會遲一小時,對應香港時間晚上十時半到早上五時。

2)美股盤前及盤後交易時段較港股長
除了持續交易時段外,美股設有開市前的盤前交易時段和收市後的盤後交易時段,投資者可以在這兩個時段期間買賣。盤前交易時段為開市前的5.5小時,對應香港時間下午四時至晚上九時半(夏令)或下午五時至晚上十時半(冬令)。盤後交易時段為收市後的4小時,對應香港時間上午四時至八時(夏令)或上午五時至九時(冬令)。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當上市公司在開市前或收市後公布業績和傳出突發新聞,其消息會反映在盤前或盤後價當中,而一般股票報價網會將盤前及盤後價獨立展示,有別於持續交易時段的股價。
3)香港投資者無需繳付資本利得稅,但需繳付30%股息稅
外國人投資美股需要交稅嗎?相信這是大部份新手投資者感到困惑的問題。其實非美國籍的投資者不用繳付資本利得稅,亦即是外國投資者無論持有多少美股,在買賣美國股票的資本利得都可以豁免繳稅。所以新手投資者謹記在開戶時填寫W-8BEN表格交予美國國稅局,以證明投資者非美國公民或居民。
然而,美股市場會收取美股股息稅,本港投資者劃一需要繳付美股股息的30%。股息稅會於美股派息時直接扣除,打算買美股收息的新手投資者要多加留意。

4) 三大美股指數衡量美股大市表現
美國股市有三大指數,分別是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Dow Jones Industrial Average, DJIA)、納斯達克綜合指數 (NASDAQ Composite Index)、標準普爾500指數(S&P 500)。這三大股票指數的成份股都不一樣, 而且隨着時間而有所變遷。
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道指)是歷史最悠久的股價指數,包含30隻成分股,主要以耳熟能詳的藍籌股為主,例如可口可樂、強生和微軟等大型美國公司。雖然道指成分股包含具有極大代表性的知名企業,然而,美股市場有數千隻股票,而道指只包含30隻股份,數目太少之餘更換頻率不高,因此代表性備受質疑。
納斯達克綜合指數(納指)包含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份,按市值加權計算。納指是科技股的重要指標,成分股也以新興行業為主,例如電訊股、生物科技股、半導體股等。
標準普爾500指數(標指),是由評級公司標準普爾根據市值和流通值,在美股市場內選出最具代表性的500家企業納入指數,成分股包括Apple、Facebook和亞馬遜等,產業較多元化,更能反映美國經濟情況。

5)美股可以逐股買入,入場費較港股低
有別於港股以每手(100股至2,000股不等)為交易單位,美股以一股為交易單位,可以逐股買入。對比之下,美股的入場費比港股低。同時,由於美股以一股作交易單位,所以可以按照正股市價出售一股股票。相反,由於港股以每手為交易單位,如需要出售少於一手的股票,則需要以折讓價出售碎股,而非以正股的市價出售。
美股戶口佣金及收費
買賣美股的收費項目一般包括美國證監會會費、美國結算機構交收費、美國金融業監管局交易活動費和ADR監管代理商託管費,費用如下:
項目 | 費用 |
美國證監會會費 | 0.00051%,最低0.01美元 |
美國結算機構交收費 | 每股0.003美元,最低0.01美元 |
美國金融業監管局交易活動費 | 每股0.000119美元,最低0.01美元 |
ADR監管代理商託管費 | 視乎持有的ADR |
除了上述買賣美股涉及的多種徵費之外,本港的銀行或證券行亦會收取美股交易佣金、交易平台費及轉倉費等,收費項目及規則各異。至於美股買賣邊間好?建議新手投資者在開戶之前仔細比較各大銀行或證券行的美股交易佣金收費。

熱門美股推薦
美股市場股票數目高達數千隻,作為新手投資者,應該如何選擇適合投資的美股呢?最重要是了解公司營運模式和潛在價值,因此新手投資者應該先做足功課,認識各個行業的前景,從而找出最值得投資的美股。以下列出美國股票市場熱門的股票類別,以為在該領域較有代表性的美股推薦,讓各位新手對熱門美股有初步認識。
- 科技股
2020年美國科技股齊漲,令不少美股初哥對美國科技股非常有憧憬。雖然今年美國科技股動盪不斷,部分科技股表現落後納斯達克大盤,然而不少機構看好美國復甦對科技股有正面影響,科技股龍頭表現也備受期待。當中較多人熟悉的美國科技股包括蘋果公司(AAPL)、Tesla(TSLA)、亞馬遜(AMZN)等。
投資新手必須注意科技股的市場變化可以很快,因為成立科技公司入場門檻低,初創企業有可能在很短時間內變成強大的競爭對手。同理,龍頭公司只要推出新軟件服務,亦輕易威脅較小型科企的生存空間。因此選擇科技股時必須先留意其市盈率、市帳率、股價與每股賬面價值比率等指標,切勿盲目跟風。

- 餐飲股
Tags:
新經濟是什麼?由新興產業持續創新與成長,所帶動的「舊經濟」變革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本文將帶您了解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所帶來的影響,進而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經過前幾年病毒的肆虐,全世界一同承受了疫情時代封城、居家辦公、社交距離等種種衝擊,人們在工作模式與市場經濟行為上,都受到了不小影響與起伏動盪。然而,即使疫情期間面臨著層出不窮的挑戰,新經濟產業成長的勢頭並未減緩,甚至更加蓬勃尋找出路。長期致力於促進台灣產業發展的民進黨立委趙天麟表示,為了因應大環境不斷變動的市場需求,台灣需要積極創新與進化,把握迎面而來的機遇,才能為市場帶來新的希望與活力。本文將探討台灣該如何在國際市場激烈競爭的環境下,發展新經濟產業,使台灣能與世界接軌,同時帶動傳統產業轉型成長。
什麼是新經濟?新經濟定義介紹
新經濟一詞起源於1990年的美國,當時的美國景氣迎來空前盛況,各行各業呈現「高成長、高所得、低物價、低失業率」的現象。部分支持「新經濟理論」的學者認為,促成此現象的原因分別為以下6點:「全球化分工生產」、「金融市場變遷」、「僱用型態改變」、「美國贏得冷戰」、「開發中國家提供市場」、「資訊技術的發展」,同時高科技產業仍不斷創新,一並拉抬了其他產業的生產力,讓社會整體呈現欣欣向榮的氛圍。時間拉回到現在,「新經濟」一詞的定義變得相對模糊,目前主要意指能為傳統產業帶來革命性影響的新興產業或科技,像是近年來的大數據、5G、AI等,都可以視為新經濟的一員。
本文以大數據舉例,說明新經濟所帶來的變化。在還沒有大數據分析的年代,各行各業收集數據受到限制,只能透過人工統計整理,難以針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更別說從資料中找出各個事件的關聯性,在下達決策時也一律以經驗來判斷。而大數據的誕生,讓所有產業的資訊處理能力有了飛躍性的提升,企業可以快速分析數以百萬筆的資料,並從數據中預測出未來的趨勢,提高各行各業的效率及競爭力,進一步發展出以數據為主的全新商業模式。
除了上文中提到的資訊科技產業外,近年來藝文、運動等新創產業,亦是開拓新經濟所關注的重點領域,例如由趙天麟立委號召的「大高雄38區公益慢跑」,除了成功突破台灣當時最高夜跑人數的紀錄之外,立委同時也邀請了全球6大馬拉松中的日本東京馬拉松總監、與德國柏林馬拉松總監一同共襄盛舉,並共同商討將高雄馬拉松推上世界舞台的可能,促進高雄運動新經濟的誕生。
新經濟影響巨大,引領全球經濟發展方向
新經濟的影響之所以巨大到能引領全球經濟的發展方向,主要與新興產業強勁的技術研發能力有關,不僅效率獲得大幅度提升,在技術層面更是改變了整個傳統產業結構,若無法跟上新經濟的腳步,將很可能會快速被市場淘汰,也正因如此,各國才開始逐漸重視新經濟的發展,積極投入資源,並將新技術整合進傳統產業中。
以美國為例,近年來積極發展「再工業化」,將重心放到新經濟產業發展上,以潔淨能源、健康醫療、電動車、生物工程、半導體等領域為首,提供特殊稅收抵免優惠以及各種補貼政策措施,爭取技術人才、資金回流美國,進一步推動新技術與新能源的應用,再造能兼具環保節能,且擁有高效產能的全新工業型態。在這樣的政策方向下,美國許多州都推出了鼓勵再生能源發展的政策,其中包含減免相關產業的稅收和提供購電補貼,同時還為氫燃料電池與儲能技術提供大量的研究資金,促進潔凈能源技術的創新和應用。

既然新經濟勢不可擋,有哪些新經濟產業值得我們耕耘呢?
新經濟產業的興起,大多與科技發展和滿足人們的需求有關,而能讓台灣有機會成為領頭羊的新經濟產業有4種領域,分別為健康醫療、能源科技、電動車、數據相關產業。這些產業之所以能成為新經濟的契機,主要是他們擁有以下特性:
- 有新技術誕生,或是技術有重大突破
- 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
- 政府重點關注發展的產業
- 投資人一致看好,願意挹注資金
- 順應國際市場趨勢
舉例來說,各國為了降低交通運輸產生的碳排放量,正在積極發展使用電力驅動的交通工具。而為了提高用電效率,過去不被看好的氫能,於近年來也逐漸受到關注。相較於鋰電池來說,使用氫燃料電池效率更高,且能提供更多的能量,許多專家都認為氫能未來很可能會發展成能影響整個電動車市場的產業,甚至有機會成為各行各業不可或缺的能源供應技術。身為台灣氫能發展重要推手的趙天麟立委也表示,台灣的氫能供應鏈,從上游製氫到下游氫燃料電池的供應,已佈建得十分完整,甚至包括工業餘氫或家庭廢水,都能成為供電循環系統之一,讓工業、家庭用電能與氫能串接起來,大幅降低台灣的碳排量。因此政府與民間應更重視對氫能的投入,讓台灣在能源科技新經濟領域得以佔據領先地位。

如何推動台灣新經濟?從趙天麟立委的「運動新經濟概念」啟發
台灣仰賴出口貿易,容易受到全球經濟環境的影響,且疫情與國際經貿情勢的動盪,讓各行各業的工作型態發生巨變,在穩定發展的前提下,台灣目前仍需依賴強勁的半導體產業帶動整體發展。不過,考量到分散風險對於穩健經濟體的重要性,台灣公家機關與各大企業也沒有停下腳步,積極推動產業升級與轉型,除了關注工業及高科技產業的發展之外,運動產業與藝文產業也是值得我們關心的領域。
立法委員趙天麟在過去高雄市長初選期間,便曾提出「運動新經濟」政見,希望將高雄馬拉松提升到世界頂級馬拉松之列,成為「世界第7大馬拉松賽事」,以此來吸引參加比賽的國際遊客,間接帶動高雄的觀光熱潮。另外,趙天麟立委也注意到,日本沖繩做為日韓兩國職棒的「春訓基地」,每年為當地帶來非常可觀的觀光產值。然而,高雄不只春季雨量較沖繩少,氣溫也更平均,相較之下擁有比沖繩更優越的氣候條件,很適合打造成新的職棒春訓基地,若能結合當地旅遊景點的優勢,帶動棒球迷前來朝聖,將能透過發展運動新經濟為高雄帶來十分可期的觀光效益!
在藝文新經濟方面,也可以發現台灣近年來積極建設文化中心,循序漸進地推廣藝文產業,例如趙天麟立委曾到瀨戶內海藝術季參訪,希望能效仿「藝術帶動觀光經濟」的模式,邀請頂尖藝術家在原住民古獵道或是海岸線等地,設置裝置藝術或進行藝術表演,用藝術吸引全世界的遊客來訪,讓藝術不僅療癒人心,還能為地方創造新經濟貢獻。
現在世界各國正急於加速復甦經濟,一方面希望能妥善因應疫情帶來的經濟衰退、另一方面則期盼能降低通貨膨脹帶來的衝擊,為此各國都想站在新經濟的浪頭上,掌握新經濟產業的主導權,其帶來的不僅是新商機,甚至可能影響到10幾年後的經濟局勢。因此,我們迫切需要找到適合發展的新經濟產業,並善加經營,才有機會在國際舞台上佔有一席之地。
本文章內容由「趙天麟國會辦公室」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