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戰略重組稀土3大巨頭打造世界級國企,美日澳印合作抗衡「稀土武器化」

中國戰略重組稀土3大巨頭打造世界級國企,美日澳印合作抗衡「稀土武器化」
Photo Credit: AP/ 達志影像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稀土戰爭即將白熱化?中國將對3大稀土巨頭進行戰略重組,以創建一家掌控大陸近70%中、重稀土產量的國有企業,北京當局對稀土的控制權將從生產擴大至整個供應鏈,而稀土進口大國:日本、美國等國恐到影響。

「中東有石油,中國有稀土」這是中國前領導人鄧小平於1992年說過的話,這段話為中國發展下一世代的高科技業,寫下完美註解。中國稀土蘊含量居世界第一,北京當局為擴大對稀土的掌控,指示國內3大稀土巨頭進行戰略重組,創建一家掌控境內約70%的稀土國有企業,控制權從生產擴大至整個供應鏈,而進口大國日本、美國,將成首位受影響的對象。

中國稀土戰略:「加工技術比稀土原料本身更重要」

在AI、5G等先進科技的發展中,稀土元素一直都是背後的關鍵材料。工業技術研究院張致吉解釋,稀土不是土而是鈧、釔以及鑭系元素等17種化學元素的總稱,也能理解為「稀有金屬礦」。

張致吉說,稀土應用廣泛,在製造業催化材料、螢光材料以及儲氫材料等都有採用,同時也是生產電動汽車、風力發電機、手機甚至是軍事工業等的關鍵元素,由於稀土不可再生特性被大多數國家列為是一種稀缺性戰略資源。

據美國地質調查局(United States Geological Survey))2015年資料顯示,世界稀土儲量為1.3億噸,中國的儲量為5500萬噸,居世界第一。且根據《人民日報》報導指出,中國是唯一能夠提供所有17種稀土金屬的國家,主要90%儲量集中於內蒙古的白雲鄂博稀土礦。

在2019年中美貿易戰開始後,稀土供給變得更緊張。《人民日報》強調:「中國人民絶不答應美國用中國稀土製造的產品遏制中國發展,凖備限制向美國出口稀土」。報導稱,中國掌握的稀土加工技術,比稀土資源本身涉及的國家利益更大。

《彭博社》的專欄作者David Fickling認為,如果中國將稀土「武器化」,會自食其果,他進一步解釋,如果北京開始禁止出口提煉稀土的技術,其後果會比之前試圖限制稀土礦貿易的做法危害更嚴重。

隨著中國與歐美盟國的關係日益緊繃,無論稀土資源或技術的出口均成為中國政府反制歐美的殺手鐧之一。報導稱,美國五角大廈為了防止中國以購入股份的方式掌控美國境內的開採公司,且不斷提醒提醒美國有關公司,在與中國合作要「保持謹慎」。

中國整合企業,打造世界級稀土巨擘

中國為了加快資源和加工技術的整合,北京當局透過整併公司,試圖將稀土的控制權,從礦產開挖、加工到出口一手掌握。中國五礦集團公司(CMC)的子公司表示,中國五礦集團、中國鋁業集團(CAC)和江西省贛州市政府正計劃推動各旗下稀土子公司進行戰略重組。

中國國務院國資委新聞發言人彭華崗20日說:「將通過無償劃轉、有償收購、股份制合作等方式,大力推進稀土、物流等領域專業化整合,通過資源優化配置切實增強企業競爭力」。

中國《中泰證券研報》指出,今(2021)年年初工信部發布的稀土管理條例,將會對中國稀土總量控制,稀土整合大幕已拉開,預計未來供應管理更加有序,有望步入中長期景氣週期。

川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陳靂告訴《中國證券報》:「若此次重組成功,公司將擁有中國每年70%重稀土和近40%輕稀土的開採量,全國乃至全球稀土巨無霸有望誕生」。

日前為了建立中國以外的稀土供應管道,日本石油天然氣金屬公司(JOGMEC)以優惠利率對澳大利亞的稀土企業Lynas,司進行長期投資。目前Lynas已經成為中國以外唯一的大型稀土生產企業。

今年2月美國已經簽署4個重要稀土類別上的調整供應鏈總統令,第一輪措施正是在稀土領域與日、澳及印的合作。

《日本經濟日報》報導指出,4國將討論冶煉技術,由於稀土礦脈包含放射性物質,該聯盟持續探索不易排放放射性廢棄物、低成本的冶煉方法,企圖突破冶煉稀土技術,抗衡中國勢力的擴張。

三菱UFJ研究諮詢公司的高級主任研究員清水孝太郎表示,鋱和鏑等元素,難以從中國以外的國家採購,」他強調4國合作是希望讓中國感受到壓力,進而有更多談判籌碼。

隨著區域政治逐漸白熱化,稀土戰爭正在開打,將在中國逐步整併擴大影響力後,未來將有了截然不同的局面。

延伸閱讀:

核稿編輯:翁世航